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

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

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
学生姓名:杨龙斌
动物科学学院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11级2班学号1225110228
指导老师:廖正华
摘要:“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

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

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农村经济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工业化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进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农民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和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差距在不断的拉大从而促使三农问题的生产。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

“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

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三、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

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

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两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挥比较优势,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促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构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多元化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

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农业产业带相配套,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业,把仓储、运销、包装、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信息量,增强时效性,扩大覆盖面。

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增加收入。

(三)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其次,要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城镇的特色定位。

第三,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坚持建管并重方针,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有效结合的新机制。

(四)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按照“政府引导、科技支撑、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的思路,研究和探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和办法。

积极组织和整合资源,加强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
度,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整体水平。

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采取其他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对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适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应用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

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为农业科技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谈大学生如何服务“三农”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农民的利益并未切实保障,农民的困难依旧存在,发展农村,提高农民的水平,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政府及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解决,更是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奋斗。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第一:大学生要抓住“三农”问题所提供给你们的人生机遇。

毛泽东曾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

”一方面,农村、农业迫切需要需要有现代知识的青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村和农业,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村、农业的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困扰着国家,其主要原因还是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那个环境待遇不是太理想但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的农村,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呆在城市做一些不能让他们发展潜能而且为别人服务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自己到农村开辟自己事业的意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们就业观念,更要有创新创业观念。

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不论是学习农业还是工业,学习理工还是人文,什么专业在农村都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发展机遇。

第二:我们大学生要担当起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历史责任。

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促进、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担当,现代“三农”问题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去担当。

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当代大学生也正在积极组织、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调研,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断努力着。

如今,大部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默然视之,甚至有些人都不知何为三农问题,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我们大学生中有很多来自农村。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三农的现状。

可事实却是大部分同学却选择了抛弃农
业、远离农村、脱离农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错误的引导,我们从小到达就被灌输了走出黄土地的思想,因而长大后总想脱离农村。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民以食为天”即农民才是粮食的创造者。

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观点对人们的束缚。

其次:错误的观念,大部分人总是把体力劳动与农业联系在一起,认为搞三农就是卖劳力,其实不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业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就拿发展最快的国家美国来说,很大部分有钱人却是农民。

我们国家现在的目标就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上。

再次: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很多人把农村人和城市人划分了严格的界限,甚至在某些人潜意识里对其贴上了不好的标签,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思想糟粕,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努力改变,但改变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慢慢去引导去启发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去实现这种思想质的飞跃。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应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又一个宗旨,希望通过一些交流讨论活动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通过一些名师讲座来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通过下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三农,从而唤起大学生支援三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解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 吴邦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主持词.
[5] 郑传芳.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点问题[J].福建理论学习,2010(06).
[6] 刘先春.论学习型政党内源性发展的整体把握[J].唯实,2010(05).
[7]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学习史的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