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试题一、填空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
2、法律实践中最能体现逻辑学知识的运用是法律推理。
3、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法学体系所作的划分中,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
4、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来说,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三类,即阶级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5、从法学研究所运用的不同方法出发,西方形成了自然法学、分析法学和社会法学三大法学流派。
6、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
7、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是以儒家法律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系统。
8、公元 652 年的《唐律疏义》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系统、保存最完整的注释法学着作。
9、法的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三种基本成分。
10、法律后果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种形式。
11、狭义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12、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适用于本辖区内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地方性法规。
14、我国法的对象效力范围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5、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法律。
16、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从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17、法学产生的前提之一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职业法学家。
18、每一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19、法的要素包括规则、原则和概念三个部分。
20、法律后果大体上可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21、一切社会的法都可以有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分。
22、根据法所创制和表达的形式不同划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两个部分构成。
23、认为法即人类理性的法学流派是自然法学学派。
24、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25、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是部落。
26、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27、原始社会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习惯。
28、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效力渊源。
29、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叫做法学体系。
30、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是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的31、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首先提出了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学说。
二、判断1、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均可以对某种事实状态的法律意义作出明确的规定。
(×)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
(×)3、法律规则往往通过法律条文表达出来,两者是同义的。
(×)4、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都属于义务规则。
()5、判例法在我国也法律渊源之一。
(×)6、从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看,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
()7、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一律适用中国的法律。
(×)8、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力。
()9、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为“法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0、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存在着交叉和重叠。
()三、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C)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2、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3、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4、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A.习惯法B.条约C.法经D.汉谟拉比法典5、法的本质是指( D)A.法的规范性B.法的表现形式C.法的强制性D.法的阶级性6、法体现的是(A)A.国家意志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7、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8、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规体系D.法律部门9、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A.统治阶级的意志B.中国人的意志C.全国人的意志D.全国人民的意志10、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D.国务院各部门11、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12、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D)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马克思主义思想D.儒家思想13、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D)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语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14、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 D)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C.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15、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B)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16、法的科学性是指(C)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17、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C)A.法有阶级性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18、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A.法的地域效力B.法的时间效力C.法对人的效力D.法对事的效力19、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A.法律调整机制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D.法律规范的规定20、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D)A.指导思想不同B.历史使命不同C.基本要求不同D.调整范围不同21、法律事实分为( A)A.法律事件B.法律后果C.法律责任D.法律制裁22、法的强制力表现在(D)A.约束人们的思想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23、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 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C.正义优先D.同时优先24、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A.法是否进步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C.法的实施技术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25、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D)A.神的意志的体现B.公共意志的体现C.民族精神的体现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6、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C)A.法的连续性B.法的稳定性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27、下列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C)A.省级政府 B.较大市的人大 C.自治区人大 D.经济特区四、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CE)A.国内法学B.国际法学C.理论法学D.概念法学E.应用法学2、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区别有(ABCD)A.由国家制定B.具有国家强制性C.具有阶级性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E.是否具有规范性3、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ABCD)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E.暴力作用4、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CE)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法理解释D.行政解释E.历史解释5、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ABC)A.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B.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C.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D.维护等级特权E.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6、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CDE)A.有法可依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有法必依D.执法必严E.违法必究7、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BD)A.从实际出发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C.人人平等的原则D.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E.全部接受传统法律文化8、法的制定活动的基本形式有(ABC)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止D.法的汇编E.法的继承9、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E)A.有法可依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有法必依D.执法必严E.人民当家作主10、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ABD)A.法律清理B.法律汇编C.法律制定D.法律编纂E、法律认可11、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BD)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条文D.法律规则E.法律学说12、下列哪些选项内容不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作的分类(ABC)A.根本法与普通法B.母法与子法C.国内法与国际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13、下列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ABD)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判例法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4.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 BC)A.行政法 B.婚姻法 C.刑法 D.公司法15.下列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的子部门的是( ABC)A.合同法 B.商标法 C.继承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16.下列属于公法责任的有( AB)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诉讼责任五、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律现象法律现象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观就能够直接辨别和发现的法律的现实承载体或者承载媒介,也就是法律的内容、意义、价值、功能与作用的外显方式与物化形式。
3、法理学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法学方法论就是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或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
第二层次是各种法学方法。
5、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
6、价值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价值分析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它们是价值分析过程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或方面。
7、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价值中立(价值祛除)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所谓经验事实,指的是可以通过人们的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被发现的确定的事实因素。
对于法学实证研究而言,经验事实既包括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关的一切社会事实,也包括法律文本中的词语、句法和逻辑结构等事实因素。
8、法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