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科护理常规针灸推拿科危重病患者护理常规一、根据病情需要将病人安置于重症病房或监护室内,选择合适的卧位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生命支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液体通畅,备齐抢救器械及药品。
三、规范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完成治疗和护理。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
(一)观察心率的频率、节律的变化,有无心率失常。
(二)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音变化,有无呼吸困难表现。
(三)观察血压的变化,监测有无血压过高或过低,脉压差有无增大或缩小等异常表现。
(四)观察神志及瞳孔的变化,监测有无意识障碍及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五)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遵医嘱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
(六)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保持机体出入液量平衡。
五、落实基础护理,保护床铺清洁,做到三短九洁四无,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六、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七、如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心脏起搏、昏迷、脑疝、心肺复苏等特殊治疗措施的病人按疾病相关护理常规执行。
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入院介绍(一)及时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三)介绍病区作息时间、相关制度、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一)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二)新入院体温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三)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五)协助医师完成各种检查,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
四、根据病情,进行饮食指导及相关健康指导,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
五、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六、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项痹病(颈椎病)的护理常规因颈部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致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一、护理评估(一)发病史、诱因、职业、不良习惯。
(二)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三)X线和CT检查结果。
(四)辨证分型: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指导患者的颈下垫一软枕,眩晕严重时卧床休息,闭目养神,避免旋转、弯腰等动作,防跌倒。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神经、脊髓、动脉的压迫如颈间疼痛、眩晕、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中成药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温补类中药汤剂宜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宜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
(四)饮食护理1、风寒痹阻者宜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2、血瘀气滞者多食桃仁、山楂、油菜等活血化瘀之品。
3、痰湿阻络者节制饮食,宜健脾清热利湿之品,忌肥甘厚腻、生冷荤腥等刺激之品。
4、肝肾不足者宜多食羊肝、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肝益肾之品。
5、气血亏虚者宜多食猪肝、当归、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
(五)情志护理由于病程发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同时伴随压迫症状。
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
故应做好精神护理。
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1、风寒痹阻者应注意加强局部保暖,避免阴冷潮湿环境,可穴位按摩大椎穴。
2、血瘀气滞者病情缓解期适当加强颈肩部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痰湿阻络者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精神刺激。
每日可用手掌搓热后进行下腹部环形按摩。
4、肝肾不足者入睡困难可睡前热水泡脚及饮热牛奶1杯。
5、气血亏虚者不宜劳累,避免头部体位迅速改变。
三、健康指导(一)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过低过硬。
(二)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勿头顶、手持重物,保持日常生活中正确姿势。
(三)指导颈部及肩关节康复锻炼,加强上肢运动,以促进血脉畅通,预防关节废用性萎缩。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1、头部按摩:干梳头50次,也可用手掌搓热后放于颈部及大椎穴。
2、脐周按摩:每日可顺时针提捏推揉脐周3cm,持续3min,以助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常规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起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
一、护理评估(一)发病史、诱因、职业、不良习惯。
(二)疼痛部位、程度、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和CT检查结果。
(五)辨证分型:1、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腰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常规1、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透气。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1、观察疼痛部位、程度、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2、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三)给药护理使用血管扩张中成药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温补类中药汤剂宣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宜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温服,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
用药期间忌食生冷寒凉饮食,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四)饮食护理1、血瘀气滞者宜多食黄豆、山楂、桃仁、油菜等活血化瘀食物。
2、寒湿痹阻者宜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3、湿热痹阻者多食鸭肉、苦瓜、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
4、肝肾亏虚者宜多食羊肉、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由于病程发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同时伴随压迫症状。
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
故应做好精神护理,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1、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
2、血瘀气滞者行走宜缓,防跌倒,夜寐不安可睡前热水泡足,或耳穴神门、阿是穴埋王不留行籽止痛。
3、寒湿痹阻者腰痛甚者选择环跳、足三里等穴拔罐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4、湿热痹阻者避免潮湿闷热的环境,衣着宜宽松,保证睡眠质量,适当进行舒展筋骨的运动。
5、肝肾亏虚者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三、健康指导(一)宜睡硬板床,注意腰背部保暖,腰围不可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耐性。
(二)症状缓解后进行卧床蹬腿、倒退走、五点支撑法等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禁止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
(三)中医特色技术指导:脐周按摩:每日可顺时针提捏推揉脐周3cm,持续3min,以助脏腑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膝痹病(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护理常规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而造成的,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有典型的膝关节疼痛症状伴关节活动受限。
一、护理评估(一)疼痛程度、体位、活动范围;(二)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证:关节酸痛,刀割或肿胀感,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发热,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或麻木感。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
舌质红、少苔,脉沉细。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推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透气。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注意观察疼痛程度、体位、活动范围,作好记录。
(三)给药护理遵医嘱中药熏洗患处以舒筋活络,使用外洗药时,先熏后洗,勿烫伤。
(四)饮食护理1、风寒湿痹者多食牛肉、羊肉等温经散寒之品。
2、风湿热痹者多食薏米冬瓜汤等清热利湿之品。
3、瘀血痹阻者多食黄豆、山楂、桃仁、油菜等活血化瘀食物。
4、肝肾亏虚者多食羊肉、猪肾、核桃肉、黑木耳等补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患者常因忧虑、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从而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加重病情。
故应做好精神护理,多加安慰体贴,使其情志安宁,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1、风寒湿痹者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给予热敷。
2、风湿热痹者疼痛厉害则局部予冷敷减轻疼痛,患肢制动,软枕垫高。
3、瘀血痹阻者避免剧烈活动。
膝部予以拔罐,热敷,祛寒止痛。
4、肝肾亏虚者头晕,耳鸣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
三、健康指导(一)可进行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提高下肢功能,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以减轻负重。
(二)避免长距离跑步或远行,不宜长久曲膝小于90度或下蹲,以免加重膝关节磨损。
(三)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以防风寒湿邪气对膝关节的侵害。
(四)中医特色技术指导:予祛风散寒的中药熏蒸或外洗患处。
面瘫护理常规面瘫又称之为“口眼涡斜”。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一、护理评估(一)评估发病的病因。
(二)生活能力及休息的评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辩证分型:1、风寒证:面部受凉史,多突然起病,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眼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病侧的额纹平坦、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或减退、听觉过敏等症。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继发于外感风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眼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病侧的额纹平坦、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多伴有耳内、乳突轻微疼痛,或由小水疱烧灼疼痛。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血不足证:面瘫日久,正虚邪实,患者出具有面瘫主证外,还出现动则乏力,胃纳不佳,自汗耳鸣等气血不足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