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5504019 15统计学班陈馨怡
高考回归四十年感悟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
高考,自然也是广大莘莘学子的深刻记忆。
1977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邓小平提议恢复高考,是一个掀起巨大波澜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恢复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
它是历久弥新的记忆,是值得珍藏的历史。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古语说“四十不惑”,于不惑之年回望当年的恢复高考,更有沉郁厚重之感。
回想自己的高考那年,那一天天气很好,可是心情却丝毫不受天气影响,满脑子只有静止烦闷和忧郁。
到达考场陪同学去洗手间时还不小心打碎了手表,感觉什么都不顺利。
可是如今想到那时候坐在考场的自己,对未来是迷茫,耳边只有轰隆隆的风扇声,音响放出的考试注意事项和老师严肃的脸。
那时候的自己一心只有好好考试,因为自己的命运仿佛就交代给这四张卷子了。
考完试的同学们相互庆祝,嘴角是微笑,眼里是疲惫,辛苦了那么久,终于结束了,再见了高中同学,新的生活马上就到来了。
大学,既然叫做大学,它就必须具有高等文化水平,这个水平是客观的,而且是世界性的。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择优录取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它在整个教育工作链条中的一个影响全局的重大环节上,异常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的教育方针,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同时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回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唏嘘。
让一代迷惘七年顿时感受到生命的机会与希望,也一扫当时的“读书无用论”的阴霾,使全社会迅速形成一股空前规模的大复习大学习的热潮。
但是恢复高考的40年来,我国的高考适度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调整,但始终未发生根本的变化,自身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首先,高考制度在受到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或者影响是,其公平公正性明显弱化。
其次,由于社会经济利益的驱动严重影响高考制度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矛盾凸显。
其三,高考制度自身存在的弱点,即在规定时间内采用静态的笔试方式来考察学生难免有点不太全面。
但是无论如何,恢复高考仍然是近现代最有影响力和全民性的政策。
也希望政府能加强改革,使整个政策更加全面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