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 试题库
8、下面 D 不属于喷灌系统的构成。 A、管材和管件 B、控制设备 C、过滤设备
D、沉淀设备
9、土球直径一般按照树木胸径的 D 倍处理,土球过大,容易散球,且会给运输增加 困难,土球过小又会伤害过多根系,影响移植成活率。 A、3~5 倍 B、4~6 倍 C、5~7 倍 D、7~10 倍 10、下列 D 不属于草坪草的种植方法。 A、铺草皮 B、扦插 C、播种 D、植床
2
怪状,“丑”得可爱。
3、简述水池给水系统中陆上水泵循环给水系统的特征及适用环境。
该系统设有贮水池、循环水泵房和循环管道,喷头喷射后的水多次循环使用,具有耗水 量少、运行费用低的优点。但系统较复杂,占地较多,管材用量较大,投资费用高,维护管 理麻烦。此种系统适合各种规模和形式的水景,一般用于较开阔的场所。
1
弧的半径称为平曲线半径。 B、考虑园路的功能和艺术的要求,如为了增加游览程序,组织园林自然景色,使园路在平 面上有适当的曲折,让游人欣赏到变化的景色,步移景异。 C、在自然园路设计中,单一弧形路容易产生无限的感觉。 D、作为安静休息区道路宜直不宜曲,曲则无趣,让游人多走冤枉路。 7、园路常见的病害不包括 B 。 A、裂缝 B、翻边 C、凹陷 D、翻浆
、黄
4、园林人工水池从结构上可分为 刚性结构水池 、 柔性结构水池 以及临时简易水
池。
5、园林给水工程的组成通常由取水工程、 净水工程 、 输配水工程 三部分组成。
6、园林排水中的管渠排水包括 明沟排水 、 盲沟排水 和 地表径流排除 三种。
7、园路一般有三种类型 路堑型 、 路堤型 和 特殊型
。
8、园路一般由 路面
四、简答(每题 5 分,供 20 分) 1、简述等高线的性质
①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点高程都是相等的。 ②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③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疏则缓,密则陡。 ④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 ⑤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或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2009/2010 第一学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园林工程》期终考查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所谓平地,是指园林地形中坡度小于 4 %的比较平坦的用地。 2、竖向设计的方法有 等高线法 、 断面法 和 模型法 。 3、扬州个园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的分别采用的石材为: 石笋 、 太湖石 石 、 宣石 。
三、名词解释(每题 2 分,供 12 分) 1、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天然状况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 kg/m。 2、置石: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 部的组合,而不是具备完整的山形。 3、驳岸:是一面临水的挡土墙,是支持陆地和防止岸壁坍塌的水工构筑物。 4、日变化系数: 园林中的用水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中随着气候、游人量以及人们生 活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把—年中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用水量称为最高日用水量。年最高日用 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叫日变化系数。 5、超高: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产生的横向推力叫离心力。为了防止车辆向外侧滑移, 抵消离心力的作用,就要把路的外侧抬高。道路外侧抬高为超高 6、啃边:啃边主要产生于道牙与路面的接触部位。当路肩与基土结合不够紧密,不稳定不 坚固,道牙外移或排水坡度不够及车辆的啃蚀,使之损坏,并从边缘起向中心发展,这种破 坏现象叫做啃边。
六、作图题(30 分) 1、1、作出十种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
单安
双安 安
连
接
斗
挎
4
拼
悬
剑
卡
5
3、人工湖体施工时,如果池底渗透力大于 D A、0.05m/s B、0.09m/s C、0.005 m/s 4、喷泉喷头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A 。
时,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设置防漏层。 D、0.009 m/s
A、
B、
5、下面 D 不属于园路的附属工程。 A 道牙 B、台阶 C、礓礤 D 路面
6、下面关于平曲线半径的说法中 D 是错误的。 A、当道路由一段直线转到另一段直线上时,其转交的连接部分均采用圆弧形曲线,这种圆
2、简述湖石的特点。 湖石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秀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置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
其特点是瘦、皱、漏、透、丑。其“瘦”是指山石竖立起来能孤持、无倚,成独立状;“皱” 是指山石表面纹理高低不平,脉络显著;“透”指山石多洞眼,有的洞眼还相通;“漏”是指 石上的洞眼能贯通上下;“奇”是指山石上大下小之外形;“丑”指山石的外形变化大,奇形
、 路基 和道牙等附属工程组成。
二、选择(每题一分,供 10 分)
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点高程都是相等的。
B、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C、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陡或缓。 D、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
2、自然地形放线的方法正确的是 A 。 A、施工图上打方格→方格网放到地面→将自然地形曲线与方格的交点标到地面并打桩 B、施工现场打方格→施工图上打方格→量出自然地形距离各方格的尺寸→落到实地 C、用经纬仪将图纸上地形测设到地面上。 D、采用龙门板,每隔 30~100 米设一处。
4、简述园路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
1、裂缝凹陷 造成裂缝凹陷的原因一是基层处理不当,太薄,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基不稳定而发 生裂缝凹陷:二是地基湿软,在路面荷载超过土基的承载力时会造成这种现象。 2、啃边 啃边主要产生于道牙与路面的接触部位。当路肩与基土结合不够紧密,不稳定不坚固, 道牙外移或排水坡度不够及车辆的啃蚀,使之损坏,并从边缘起向中心发展,这种破坏现象 叫做啃边(图 510)。 3、翻浆
五、论述(每题 8 分) 试论述假山的分层结构。
假山的结构从下至上可分为三层,即基础、中层和收顶。 (一)基础 假山的基础如同房屋的根基,是承重的结构。 假山的基础可分为天然基础和人工基础。天然基础是指坐落稳定的天然山石。人工基础 一般分为桩基、灰土基础和混凝土基础。 (1)桩基 这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做法。木桩顶面的直径约在 10~15cm,平面布置按梅花形排列, 桩边至桩边的距离为 20cm。其宽度视假山底脚的宽度而定。大面积的假山即在基础范围内 均匀分布。 (2)灰土基础 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积的宽度宽出约 0.5m 左右,术语称为“宽打窄用”,保证 山石的压力沿压力分布的角度均匀地传递到素土层。灰槽深度一般为 50~60m。灰土的比例 采用 3:7。江苏省内很少采用灰土基础。 (3)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的厚度陆地上约 10~20cm,水中基础约为 50cm。高大的假山酌加其厚度。陆地 上选用不低于 100 号的混凝土。水泥、砂和卵石配合的重量比约为 1:2:4 至 1:2:6。水 中假山基础采用 150 号水泥砂浆砌块石或 200 号的素混凝土做基础为妥。
3
(二)拉底 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宜选用顽夯的大石拉底。底石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 不允许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 (三)中层 采用“十字诀”,即“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这十字诀概括了构 筑假山石体结构的各种做法 施工方面的要求 (1)接石压茬 (2)偏侧错安 (3)仄立避“闸” (4)等分平衡 (四)收顶 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大的,以便合凑收压。从外观上看,顶层的体量虽不如中层大,但 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选用轮廓和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收顶一般分峰顶式、峦顶式 和平顶式三种类型。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底下水位高,特别是对于粉砂性土基,由于毛细管的作用, 水分上升到路面下,冬季气温下降,水分在路面下形成冰粒,体积增大,路面就会出现 隆起现象,到春季上层冻土融化,而下层尚未融化,这样使土基变成湿软的橡皮状,路 面承载力下降,这时如果车辆通过时,路面下陷,邻近部分隆起,并将泥土从裂缝中挤 出来,使路面破坏,这种现象叫翻浆(图 511)。另外造成翻浆的原因还有基土不稳定 和底下水位高,基土排水不良。因此要加强基层基土的的强度和承载力和排除地下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