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氏85式太极拳快与慢

杨氏85式太极拳快与慢

太极拳的“快”与“慢”
很多太极拳拳友打太极是为了强身健体或者养生,而且随着拳技的提高,对太极拳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然而,太极拳是慢练好还是快练好呢??我们根据自身体会和结合实际练习的探讨,认为打太极拳拳还是慢练好,尤其是杨氏85式太极拳主要理由有以下六个:
(一)慢练,能出功夫
杨氏85式太极拳习练要领较多,里里外外都有一套较严格的要求。

一般来讲,初学者跟人学拳,个把月就对拳架基本掌握。

但要符合各项要领,没有几年时间的刻苦磨练是不行的,特别是年老体衰的拳友。

因此,在习拳过程中应让习拳者有个思维的时间,在打拳过程中通过思想活动,对照,揣摩老师和书本上的教导让自身的拳架能遵守要领、符合拳理,学到和掌握更多的“味道”来。

若是心急贪快,往往是适得其反。

只有慢,才能求全,只有慢,才能求精。

通过多练,细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才能出功夫。

(二)慢练,能使习拳者通经活络,平衡阴阳,强身健体
杨澄甫宗师说过“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之间,以自缚束。

”“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

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 此实意是使习拳者浑身经络舒通气血流畅。

中医学认为,人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它将人体各部分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畅通就可借其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这样就给习拳者带来防病祛病的益处。

为了达到“全身松开”,“用意不用力”的要领,习拳者执意在慢速中求得为最容易。

反之,是不太可能的。

(三)慢练,能使习拳者处于松静而养心
杨氏85式太极拳对于健身来讲实质上是种气功的锻炼,气功锻炼的三大要素是调身、调息和调心,即进行姿势的锻炼;气息的锻炼意守的锻炼。

在详细的太极拳的要领叙述中都表明太极拳在这三方面的要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只是因为太极拳是种武术,在健身方面谈得少,而不提这几个词罢了。

而太极拳的运动过程就是一种动功,要求习拳者松静下来,在专心流畅的拳架演变过程中达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所谓“清静无为”的境界。

习拳者在动中有静,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

常言说“气静则神怡,神怡则气足”,这样才能使人扶正祛邪、强身健体。

(四)慢练,能使习拳者呼吸深长,利肺利健康
杨氏85式太极拳要求习拳者呼吸自然,到一定水平时呼吸才可以与姿势的开合、上下相随、有机配合起来,这样,拳速慢了,相应呼吸就会深长起来,呼吸一深长,首先就有益人的呼吸系统的锻炼,提高吸收氧气的能力。

接着,促进和增强血液中的运输氧的功能,即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微循环的能力,这显然对习拳者的健康是有益的。

正如杨澄甫宗师所说“慢则呼吸深长。

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

因此,习拳慢些为好。

(五)慢练,适合慢性病,最适合体弱年长者
杨氏85式太极拳慢练是最适合病后恢复期的患者和体质差者。

它动作缓慢,活动量小,不急不躁,松腰转体能加强内脏血液循环,实质上起到按摩作用,从而加速康复。

对年老、体弱者不论做什么活动都应该慢些,不宜做剧烈动作和耗氧量大的运动,这样有利于健身。

而打快拳就不易达到上述目的。

(六)慢练,不易伤筋骨,不会产生体育运动中的副作用
杨氏85式太极拳慢练还可避免体育运动中产生的副作用——伤筋、拉伤肌肉或体亏内伤等职业病。

“生命在于运动”,按照这个道理,运动员应该是健康的,最长寿的了,然网并非如此。

据有夫资料披露,全世界参加竞技体育造成的伤害事故为其他伤害事故的三分之一。

英国每年运动员创伤就达十万人之多,欧美一家保险公司曾调查约五千名已故运动员,许多人在四十岁到五十岁就得了心脏病,寿命反而不如普通人。

在我国许多运动员也在不到五十岁就离开了体育行业。

总的来说,打太极拳尤其是杨氏85式太极拳还是慢练的效果好。

拳是慢了,可是达到保健的目的,却是快了。

太极拳慢练,究竟慢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习拳者个人的具体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对待。

所谓具体分析是指根据习拳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熟练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健身之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