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流行性传染病专项应急预案
作者:日期:
防流行性传染病专项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了对现场潜在的传染病事件进行预案分析,以减少和预防伤害及对社会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中铁十二局厦深铁路广东段工程指挥部。
3. 相关文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4. 名词解释
4.1 传染病概念:传染病是指能够在正常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后者由病原生物所引起,大多也能传播给他人。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生物约在500 种以上,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如原虫及蠕虫等,二者统称为病原体。
某种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侵犯或侵入机体的特定部位,并能在入侵处或其它部位生长繁殖者,称为感染。
感染在宿主机体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称感染过程。
在此过程中,由于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斗争,引起宿主发生临床或亚临床的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新陈代谢及免疫学改变者,称为传染病,出现症状及体征者为显性发病,症状及体征难以察觉者多为隐性染病。
4.2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爱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5. 预案内容
5.1 组织机构:
为了搞好现场传染病事件应急工作,对紧急突发传染病事件做出应急响应,指挥部成立传染病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孙泽浩
副组长:王建平任树斌宋振军孟宪信罗潮华曹高越
成员:张彦周建勇刘永平刘安民赵光发唐春宇许晓鹏刘勇斌刘海先段子龙李兵宋海宏周军黄波孙建国茶新邦刘健聂
雁兵张泽远李朝霞张艳所
王秀英
一分部责任人:宋振军
二人部责任人:王建平
三分部责任人:王建平
5.1.1 传染病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
5.2 职责分工:
5.2.1 指挥部负责组织制定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5.2.2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指挥长)负责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5.2.3 应急工作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响应,听取现场事故汇报,以及组织向外部报警、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疏散、抢救等应急事宜。
5.2.4 指挥部负责组建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应急分队,并确定应急值班室及电话。
5.2.5 指挥部负责定期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5.2.6 指挥部负责对应急设备良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5.2.7 指挥部负责事故或紧急事件现场的照相、录像等工作。
5.2.8 现场医务人员负责现场伤员的具体救护工作。
指挥长负责与外界联
系进行救护事宜。
5.2.9 传染病事件发生的班组或个人,应要立即向现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或拨打应急值班电话报警,汇报发生和发现的情况。
并停止与他人接触。
5.2.10 应急值班室工作人员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情况并通知应急分队紧急集合。
5.2.11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指挥长)接警后应立即组织应急分队及相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并根据事故性质准确估算所需各类器材和防护用具,调配到现场,如口罩、手套、防护衣等。
5.2.12 应急分队负责人接警后,应立即组织应急分队进行抢救工作。
5.3 应急准备
5.3.1 人员与物资准备:
5.3.1.1 人员准备:按传染病现场实际情况,将应急分队统一分为4 个组:医
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抢救;安全警戒组:负责现场的警戒;抢险作战组:负责现场抢险;抢救疏散组: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
5.3.1.2 物资准备
传染病应急设备配置明细
5.3.1.3 应急设备、物资的储存地点: (?)
5.3.1.4 指挥部、物资部负责应急物资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工作。
5.3.2 预
案
5.3.2.1 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疑似病历报警后,根据诊断传染病症的类别,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指挥长)统一指挥,按照事故预案职责分工,由应急分队人员协同医疗人员进行隔离、警戒封闭,并及时悬挂“传染性病毒区域”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传播区域。
5.3.2.2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指挥长)指示现场医务人员负责将疑似并患者按照不同病症的不同,按照现场医务条件,一般传染病症的要及时医疗,传染性重症的疑似病历人员要即时与人群隔离,任何人不得接触,包括生活日用品等,由医务人员随车陪同经指挥部指定的当地医院进行医疗并随时反馈医院诊断资料,其他人员一律分发服用抗病毒药物提前预防传染。
5.3.2.3 救护医疗过程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指挥长)指定专人负责事故全过程拍摄记录以备事后调查取证处理。
5.3.2.4 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指挥长)、协同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后的强制安全防范措施,并通过有效调查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事故应急处置过程,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5.3.3 培训、演习
5.3.3.1 指挥部负责组织应急预案与响应的培训与演习。
并做好培训记录。
5.3.3.2 指挥部负责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实战演习,并做好演习
记录。
通过演习来提高队员的自我保护与预防的能力。
5.3.3.3 通过实战演习效果,检验应急指挥系统是否健全,防护体系与救护方法是否正确,通信联络是否畅通,各种器材、装备是否能够发挥实效,指挥员的战斗行动是否准确无误等等。
同时,结合演习效果,对已制定的程序和计划,及时进行补充或修改。
5.4 应急行动方案
5.4.1 报警与通报当发现有传染病病人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工作值班室,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指挥长)负责对外报警。
5.4.2 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
5.4.2.1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安全警戒组负责现场的警戒工作划定警戒范围,并疏散在场的无关人员。
将事故现场进行隔离。
5.4.2.2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安由全警戒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负责现场的警戒工作划定警戒范围,并疏散在场的无关人员。
坚决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控制范围,以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传染性事故。
5.4.2.3 由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抢救工作,需要去医院抢救的,医疗救护组人员随车进行护理。
5.4.3 隔离(现场保护)应急处置负责人根据需要划定警戒范围,布置红色警戒线,安排人员队员进行警戒,并疏散在场的无关人员。
坚决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控制范围,以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传染事故。
5.4.4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
5.4.4.1 现场安全负责人指定专人记录事故现场实况,为调查事故原因提供线索。
5.4.4.2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根据传染病事件性质和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是否向外求援的准确判断并负责与外部专业处理组织的联系。
5.4.4.3 在事故自救的基础上,一旦外部专业处理组织到达现场,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立即口头汇报事故情况及处置部署。
并负责将所需人力、物力落实到实处。
5.4.5 抢险救护
5.4.5.1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接警后,应立即组织现场的应急分队赶赴现场。
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统一安排抢救工作。
5.4.5.2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根据传染病事件情况,决定将救护车辆、医务等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和急需物资设施调遣到事故现场的事宜。
5.4.5.3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了解事故现场上需要抢救的人员数量、地点、被威胁的程度,确定抢救人员的方法、通路等等,并具体组织抢救。
出现事故时,指挥长负责与外界联系车辆或救护有关事宜,并派人随同护理。
6. 恢复
6.1 事故调查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事故记录和事故调查,负责将事故经过、现场勘察、调查访问、人员传染等综合情况,装订成卷、存档。
并向工程技术部汇报事故调查情况。
6.2 善后处理
现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事故和事件的处理工作。
7. 附录(通讯录、应急电话)
7.1 救援应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