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金山 语文二模

2020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金山 语文二模

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金山区语文二模卷)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登快阁》)(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____》)(3)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体现了道义与生存发生冲突时,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诗句不符合此次抗击新冠疫情情境的一项是( )。

(2分)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D.岂曰无衣,与子同裳(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在山水审美中,我们让自己的本性逼近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山水文学的独特魅力由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①于是我们就在对象中看到了气韵,看到了情调,看到了生命,看到了我们自己②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③体味对象,灌注生命给对象④并由此获得“自得”与“忘我”的喜悦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5分)超越现实:艺术形式的批判性①可以这样说,形式感是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的重要前提,是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艺术家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对于艺术家,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就不能满足于日常生活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家的艺术形式感有多广,他的感受领域就有....多广,他的形式感达到什么程度,他对事物的把握就到什么程度,艺术表达也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②形式感的根本即感受方式,不同的感受方式生成了不同的形式感。

无限丰富的自然和同样无限丰富的人,决定了人类有着无限丰富的感受方式。

感受方式的多样性构成了丰富的形式感。

一个人所感受到的生活与他的心灵成正比。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通过自己的需要把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的能动作用,在感受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心理结构愈复杂,情感愈丰富,就愈能感受生活。

③我们常常惊叹20世纪艺术家们创造出的璀璨艺术世界。

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方文学、西方的美术,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艺术,丰富的艺术形式都给我们以丰富的精神享受。

但再放眼西方杜尚之后的先锋艺术,以及我们当下的艺术,只能沮丧地看到,处处是似曾相识的形式,处处是同样的经验。

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形式的重复,关键在于()本身的贫乏。

艺术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是世界的组成部分。

当世界失去深度后,艺术的深度结构也就随之丧失,作品的平面化已是必然。

艺术就是现实的影像,现实的摹本,自然可以进一步要求艺术就是现实世界本身。

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多数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充其量把生活的某一片段放大凸显,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艺术被取消了。

是世界不再需要艺术吗?不,问题在于艺术家的艺术形式与日常经验相统一,生活经验的贫乏,导致了艺术形式的贫乏。

朱光潜先生对此早有预见:“一般事物对于我们都有一种‘常态’,所谓‘常态’就是糖是甜的,屋子是居住的,女人是生孩子的这类的意义,都是在实用经验中积累的。

这种‘常态’完全占住我们的意识,我们对于‘常态’以外的形象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经验日益丰富,视野也就日益狭窄。

所以有人说,我们对于某些事物见的次数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④我们不应也不能让艺术承载太多的意义,艺术承载不了它自身之外的东西,但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在于它给人们展示一种个体化的经验,一种他人能够理解或者部分理解,但只属于艺术家自身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偶然的、纯个人的,当然是表达出来的经验。

能够表达的经验才是人们所知道的经验,才具有现实性。

这种个体经验的表达方式是公共的,是一种群体间的公共的表达方式,这就使得个体经验同时也是一种公共的经验。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一种客观存在,必与人发生某种关联。

倘若艺术家用只属于其个体的表达方式表达其个体经验,这种表达不为他人所知,与他人无关,于他人只是“无”。

艺术家的经验因其表达方式的公共性,作品才能激起欣赏者的反应,把他们引入特定的氛围里,唤起他们相似或相近的感受,得到与作者相似或相近的经验。

艺术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介入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它脱离生活,就丧失了存在的理由。

然而,艺术介入生活的性质并不意味着它只能是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

艺术之所以为人们所需,是因为它所表达的经验展示了理想,一种现在的未来,一种未来的现在,一种人们希望的生活形式。

这种生活形式不在现实之中,但它与现实息息相关,离开它,我们就无法评价现实,就无法对现实做出判断。

当我们在现实中感受到幸福或者沮丧时,当我们说现实好或者不好时,理想在我们身后挥舞着指挥棒,决定着我们的感受,支配着我们的评价。

艺术就是这种理想的形式,艺术形式就是理想的感性显现。

假如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生活的形式就是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仅仅是生活形式的重复,艺术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⑤所以,当我们要艺术表现当代人的经验时,就已经暗含了艺术要面对并且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要求。

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抽身而出,与日常生活拉开一定距离,与其他人拉开一定距离,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保持感觉的独立性,审视现实,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表达的是不同于普通人的经验,一种完整的人生,一种理想的社会,是一种贯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度的立体结构。

这种艺术可以是否定性的,也可以是肯定性的,共同点是克服了现实认识和现实价值观的局限,使人获得自由的意识,通过对现实人生缺陷的解释和对理想社会人生的展示,引导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选自王卫东和司马倩的《创造形式——艺术创作的一种阐释》,有删改)3.第②段加点词“这一角度....”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根据上下文内容,填入第③段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心理B.情感C.经验D.审美5. 不能根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

(2分)A.即便生活经历简单,只要心灵丰富,也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B.艺术创作不是对现实形式的发现,而是要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

C.艺术家用个体的表达方式也能激起欣赏者对其艺术作品的反应。

D.艺术克服自身贫乏的过程,即批判和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过程。

6.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7分)城市里的菜地晓寒①河对面那一大片叫唐家洲,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绿色像织带子一样,编织着一年四季,新的绿,老的绿,高的绿,矮的绿,贴着地皮的绿。

菜地太大了,要把它围起来,费人工,费材料,只能让它敞开在天空下,头顶一天的云,几千朵云,几万朵云。

河岸是它的一扇篱笆,山是它的另一扇篱笆。

依山傍水,云影山光水色一样不少,都凑齐了,这是菜地的福气,菜的福气。

②早晚站在窗前,看种菜人在地里忙碌,翻地,播种,搭架,除草,施肥。

我隔着长街,隔着一条河,隔着风和雨,和种菜人一起,经历一些温温火火的日子,参与另一种生活。

河把土地分开,这边一块,那边一块,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河这边一种,河那边一种。

我的窗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天照地,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种菜人寻常的朝朝暮暮,喜怒哀乐。

③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不喊别人,喊过几回,理由经过一根电话线之后,变得无可挑剔,后来才知道,理由都是假的,不喜欢菜地才是真的,在城市里土生土长的人,有几个会像我一样惦记一片菜地呢?我算是又觉悟了一回,生活中最不值钱的就是理由,随便拿一个,就把我打发了。

从那以后,我就一个人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走,边走边看,从这一畦到那一畦,黄瓜开花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准备招蜂惹蝶。

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

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

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

我一路走过去,邂逅不同的节令,惊蛰、小满、立秋、寒露,我不必一一去数,一一去记,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④有时候能碰到种菜人在地里忙碌,我停下脚步,递一根烟过去,问问收成怎么样。

对方接过烟点燃,连吸几口,直到烟雾在黧黑的脸上盘盘绕绕才回答我的问话,还过得去,就是很累人。

⑤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

我像是被对方窥探到了心事,不好意思地跟着呵呵一笑,不容易,确实很累。

然后赶紧把话题岔开,扯些不咸不淡的事情。

攀谈过后,碰上运气好,还能从他们手中买一些即将上市的菜带回去,新鲜,水淋淋的,家里不时能吃到菜市场上买不到的蔬菜。

⑥这片菜地,仿佛成了我家的菜园。

事实上,它不仅仅是我家的,而是整座小城的菜园。

菜熟的时候,种菜人把菜摘了,就地装进篮子,撮箕,蛇皮袋,搭船过河,这些菜就随着主妇们的双手,进入家家户户的锅碗瓢盆,养活了一座城市的胃。

⑦有一次例外,是和母亲一起去菜地的。

母亲很少来城里住,有什么事情都是匆匆打个来回。

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