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管理基本理论讲义

组织管理基本理论讲义

组织管理理论综述1. 我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长期以来,管理理论一直沿用西方特别是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近四百年来,我国国力不张,处处被动挨打、受制于人,"师夷之长技"也是迫不得已的出路。

但作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泱泱大国,我国古代在管理思想和理论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要继承自己优秀的东西,才能赶超列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就组织管理而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已作了系统的研究,他在《韩非子·王道》中说道:"官有万职,君唯一身。

贤君之用官,如大将之御众。

以一用十,以十用百,以百用千,以千用万,是则君之用者有万,而凭之者唯十。

约而易操,进而能烛"。

意思是说,官职有千千万万种,君主却只有一个。

贤明的君主任用官吏,好比大将驾御军队。

一人指挥十人,十人指挥百人,百人指挥千人,千人指挥万人。

这样君主统辖一万人,而直接管理的只有十人。

管理简单易于操作,朝夕相处易于沟通。

因此,"圣人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只有领导者能够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逐级授权,无论组织规模多大,他都能够掌握应付,而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吕氏春秋·分职》中说道:"君者故无任,而以职授任。

工拙,下也;赏罚,法也。

君奚事哉?"意思是说,君主没有具体事务,而是根据下属的职位分配任务和职责。

事情的好坏,由臣下负责;该赏该罚,由法律规定。

君主不必事必躬亲。

正是这些优秀的组织管理思想,我国才能够在广阔的疆域上建立相对稳定的封建政权,才能够兴建诸如万里长城、大运河、古驿道之类的浩大工程,才能够进行兴兵数百万、奔袭千万里的大型军事活动。

2. 西方古典组织管理理论2.1. 泰罗的管理职能分工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一部公认的经典著作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1911),距今还不到100年。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仅在组织管理方面,泰罗提出了3个管理职能分工的重大原则:1) 对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以前,"要求每个工人对总的工作程序承担全部责任,包括工作中的每个细节,直到将工作全部完成。

除此之外,他必须承担全部的体力劳动。

"也就是说,全部管理职能和作业职业都由工人承担,结果工人只能按自己的经验工作,不能按科学规律办事。

泰罗提出,为了使作业管理科学化,就必须合理地进行职能分工,即"有一种人去预先作计划,而另一种人按计划进行工作";为此,要在工厂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负责全部管理事务。

2) 对管理职能进行进一步细化。

泰罗主张取消旧的军队式的直线组织形式,代之以职能式的组织形式。

具体地说,在工厂里设立8名职能工长:作业程序工长、操作指令工长、成本工长、纪律工长、工作指导工长、速度工长、维修工长和质量检验工长,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的工作。

管理职能的分工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但是,也存在一个不可克服的缺陷,即直接违反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在职能工长制的条件下,每个职能工长都有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工人下达指令,也就是说,每个工人要从8个工长那里接受指示,从而形成多头指挥,使工人无所适从,导致生产上的混乱。

因此,职能工长制实际上没有普遍推行。

但是,泰罗提出的管理职能的分工原则,却得到公认,并在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得到贯彻。

3) 对管理职能中的常规事项和非常规事项进行区分,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

在企业的全部管理事项中,一部分是初次出现的非常规事项(即例外事项)、或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其余多数均属于常规事项。

企业领导人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处理例外事项和重大事项,而将其余常规事项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处理。

尽管这是一个简单的近乎常识的管理原则,但并不被广泛重视。

泰罗曾描述到:"一个大企业的经理,几乎被办工作桌上汪洋大海似的信件和报告所淹没,而且每一种信件和报告都被认为要签字和盖章,这种情景尽管是可悲的,却并不是罕见的"。

泰罗认为,应当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形成企业管理者不同阶层的分工。

如果说,职能工长制是企业管理职能的横向分工;例外原则则是企业管理职能的纵向分工,二者结合起来,便形成企业管理职能分工的完整体系。

2.2. 法约尔的直线参谋式组织形式法约尔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奠基人,1925年他出版了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在该书中,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管理14条原则和管理5要素。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的指导,一个组织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它的管理者是否掌握了管理的基本原则。

法约尔说:"没有原则,人们就处于黑暗和混乱之中;……原则是灯塔,它能使人辨明方向。

" 法约尔根据自己长期的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上述14条原则中,决定法约尔管理理论实质的统一指挥和等级系列这两条原则。

(1)统一指挥。

在任何工作中,"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法约尔认为,这是一项普遍的、永久适用的基本原则。

同这一原则背离的就是双重指挥和多头指挥,法约尔认为造成双重指挥和多头指挥的原因有四种:1)一个领导人为了争取时间或立即制止某项错误行为,而越级下达命令;2)处于同等地位的领导人没有明确划分职权;3)两个部门的职责界限划分不清,都向各自认为属于自己管辖的下属下达命令;4)各部门之间职能重叠。

法约尔认为,双重指挥和多头指挥会危害企业的权威和纪律,破坏秩序和稳定,长此下去,企业将走向衰败。

(2)等级制度。

法约尔说:"等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

"按照这种等级制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就是直线式组织形式,直线式组织形式要求从最高权力机构发出的命令或向最高权力机构发出的报告都必须经过等级制度的每一级来传递。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效率,法约尔又提出了法约尔"跳板",即下级部门之间可以直接沟通,但必须得到双方上级的许可。

法约尔把管理活动概括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项基本元素或职能。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管理应当具有预见性,"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的情况,确定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在行动上应遵循的途径、步骤、手段和方法。

法约尔认为,一个好的计划应具备4个特征: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准确性。

2) 组织。

法约尔说:"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即有关原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物质组织,以及有关机构和人员方面的社会组织。

在管理中,主要研究后者,即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建立分外部和内部两种形式:a) 外部形式,即如何建立组织结构。

法约尔认为,直线式组织是企业组织的一般形式;但是在企业规模扩大,管理趋于复杂,企业管理者由于时间、精力、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不能直接处理所有问题时,就需要借助助手和参谋。

于是,大型企业可以设立各级参谋机构,从而形成直线参谋式组织形式。

法约尔认为,"参谋部是由一组有精力、有知识、有时间的人组成,而这些可能正是总经理所缺少的。

参谋部是领导的依靠,是一股加强力量,是领导力量的一种扩大。

"其职能包括:1)协助领导人处理日常工作,以免领导人被大量日常工作牵挂而无暇考虑如何改进工作。

但是,参谋人员不能直接指挥下级部门,以维护统一指挥的原则。

2)为领导人解决重大问题特别是研究改进工作提供资料和方案。

b) 内部形式,即人员的选拔、配备、训练和考核。

法约尔说:"如同人们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影响着建筑物的外形和坚固性一样,所使用的人员的质量也影响到社会结构的组成与作用。

所使用的人的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机构和社会团体本身的构成和规模。

"3) 指挥。

当企业组织机构建立起来之后,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发挥指挥职能的作用。

指挥的任务,就是要使企业组织的所有成员都能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最好的贡献,从而使整个组织有效地运转起来,已达到企业的目标。

4) 协调。

法约尔说:"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做到和谐一致。

法约尔认为,保证企业协调工作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召开部门领导的每周例会;另一个有效办法是配备必要的联络人员,以便随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

5) 控制。

控制就是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检查是否与既定的计划、发布的指示、规定的原则等符合,其目的在于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以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了形成有效的控制,法约尔指出:1)控制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进行。

2)对符合实际的检查结论应予以重视,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奖罚。

3)在控制过程中,必须注意维护统一指挥的原则。

检查人员不能直接干预各个部门的工作,否则造成双重领导,引起混乱。

4)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包括建立专职的监督、检查团队,并选配具备相应能力、大公无私的人担任。

在管理5要素中,计划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其他各项管理职能活动的依据;组织是其他各项管理职能赖以发挥职能的基础;指挥、协调和控制则是保证组织的各项活动正常进行。

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的管理理论被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

2.3. 韦伯的官僚体制马克思·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由于他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古典组织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西方管理学界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在其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即"官僚体制"。

韦伯认为,官僚体制是一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社会组织,它具有熟练的专业活动,明确的责权划分,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等级服从关系等特征,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技术系统。

具体而言,官僚体制包括以下要素:1) 建立明确的职能分工。

对组织的全部活动进行专业化的职能分工,并依据这种职能分工确定管理职位,详细规定各个职位的权利和责任范围。

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担任某一项职位。

除了少数必须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外,其他管理人员都是直接任命的;所有管理人员都不是终身的,而是可以随时撤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