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管理基础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方法一般可以分为: 1.企业管理的法律方法 2.企业管理的行政方法 3.企业管理的经济方法 4.企业管理的教育方法 5.企业管理的技术方法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三、现代管理理论与思想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 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概括为以下几点:
1.顺“道” 2.重人 3.守信 4.法治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8世纪60年代:
(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 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 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二)行为科学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n 亚布拉罕.马斯洛(美国),《动机和
人》,将需要分为五级: n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管理的含义
该定义的含义:
•载体: •组织
•管理
•职能: •计划、组织、领 •导、激励、控制
•环境: •在特定环境下 •展开
•对象: •现代企业的各类 •的资源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的重要性首先来自于资源的稀缺 性。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人是经济人—干活就是为了赚 钱。
n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人弗雷得理克.泰罗(美国):科学 管理之父,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企 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标志。
n 主要观点: n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n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现代管理学派及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组织是一个社会协 作系统,组织的产生是人们协作愿望的结果;
2、系统管理学派:由人、资金、物、技术、时 间、信息六要素组成。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n 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
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 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行为科学理论
n 3.双因素理论: n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工作与激励》《工作与
人性》,提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简称双因素理 论。 n 激励因素:--以工作为中心 n 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 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和责任。 n 保健因素:--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n 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 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 人生活、工作条件和地位。
特点: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专门管理理念和学派。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二、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个阶段形成的管理理论成为“古典 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主 要包括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一、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是指经营和管理企业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最基 本的管理概念和规则。
(一)企业管理原理主要特征: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一、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研究企业管理原理的意义: 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力于提高管理工作的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的基本类型
7、效益原理 是指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工作,以尽量少 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有,生产出尽可能 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断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二、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n 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 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 工作方式。
(2)管理的重要性来自于对现代多重目标 进行协调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3、企业管理
n 企业管理“7M”要素:Men(人 事);Money(金钱);Methods(方 法);Machines(机器);Material (物);Market(市场);Morale(精 神)。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行为科学理论
n “X-Y”理论 n ①X理论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57年提
出 n 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
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 说,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以惩罚进行威胁, 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 一般人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 有“压迫感”的创造怀的困难工作。 n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 好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 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 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定下来以利用推广。 n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
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补充了泰罗制 中的局限性。 n 亨利.法约尔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管 理之父”,法约尔的管理理论集中反映 在他的代表团作—1916年出版的《一般 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中,主要内容有 以下三点。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n 企业管理的三层含义:
(1)说明现代企业管理采用的是计划、 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 动。 (2)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 力资源。 (3)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 个现代企业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 管理的根本目的。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本核算和统计等; n (6)管理技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2.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管理的职能 指出管理包括五个职能(或要素): n 计划 n 组织 n 指挥 n 协调 n 控制。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3.总结、归纳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分工 (2)权威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 (8)集中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工作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n 管理哲学:就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n 管理哲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管理辩证法 2)管理认识论 3)管理文化 4)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方法的分类
5、弹性原理—留有余地 n 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
在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变化 时,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管理 上表现出灵活的可调节性。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的基本类型
6、激励原理 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励人的内 在潜力,使每个人都能在组织中尽其 所能,展其所长,为完成组织规定的 目标而自觉、勤奋地工作。主要有需 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期望理论等。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三、现代管理理论与思想
行为科学阶段: (一)行为科学学派与理论 (二) 现代管理学派及理论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
1.人际关系学说 通过四个阶段历时近8年的霍桑试验,梅奥等 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 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 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个结论 的获得是相当有意义的,这对“科学管理”只 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对工 人的影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修正根据霍桑试 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 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 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英国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英国查理.巴贝奇(1792--1871)《论机器和制造业 的的经济》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管理思想,提出了 “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 限,作为报酬的依据,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
3、英国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重视人的因素, 要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人事管理 创始人。
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第二章工商企业 管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 济人”。作为复杂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非刺激积极 性的唯一动力,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 此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 大影响。
(2)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 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生产 率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与协作精神,而士气的高低,则取决于社会因 素特别是人群关系对工人的满足程度,即他的工作是 否被上级、同伴和社会所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