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体育活动

关于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体育活动器械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所制定的幼儿体育活动也必须与之相符。

以下为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制定的体育活动中的器械活动,主要与游戏的形式相结合。

器械影响着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行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科学合理地提供器械可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正向的诱发力,增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小班1.生活范围的扩大为小型体育器械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三岁以后,幼儿已掌握各种粗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已基本能用语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据此,教师在提供自选小型体育器械时应注意:在每次活动中器械的数量及种类出现的多少除了根据幼儿人数多少调节外,应逐步增加,一般从初期的1~2种逐渐增加至中期3~4种,末期可增至5种。

器械要易于小班幼儿操作,并易使幼儿体验操作的成功。

因此,教师要多加分析器械的大小、形状、重量等物理性质和玩法,满足小班幼儿的需要。

2.认识依靠行动的特点要求器械必须具备鲜明的动作性3~4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先做再想,具有较强的直觉行动性。

因此,在提供小型体育器械时要考虑那些有直接动作性的器材,如球落地就会滚动,小圈圈滚出去就必须追回来等。

这样,幼儿爱动爱跑的天性才能得到满足,并在与器材互动中发展能力。

3.注意的无意性特征要求器械外形色彩鲜艳、生动形象3--4岁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

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主要受外界事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

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所提供的器械要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器械活动中去。

如用鞋盒制作的“大鞋”,装饰成虎头鞋、猫头鞋等,更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4.模仿性强的特点要求每种器械有足够数量,且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3~4岁幼儿模仿性强,他们常常看见别人玩什么怎么玩,自己也去这样玩。

因此每种器械的数量一定要多,特别是小班初期,提供的器械可少至1~2种,但数量一定要充足,以满足幼儿模仿的需要。

另外器械的形象最好是幼儿熟悉的,这样利于幼儿模仿。

二、中班1.活泼好动的突出特点要求器械更具活动性及变化性随着动作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幼儿中期尤为突出。

因此,为中班幼儿提供的器械活动性及变化性要强,利于他们在操作器械时不停地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

如“贴纸跑”活动,幼儿只有不停地跑动才能使纸贴在胸前不落下,而纸质的变化又能让幼儿体验不同质地的纸对跑的速度的要求不同。

2.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要求器械种类及操作形式更具丰富性及形象性4~5岁幼儿主要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加之他们的知识面更广、经验也更丰富了,因而为他们提供的器械应是有趣事物的形象并具有多变的操作形式。

如“龙戏珠”活动,幼儿凭借在电视中看过而在脑中存有的表象,通过形象的器械不仅能够复演其中的戏珠动作,而且能够创造出多种新玩法。

3.任务意识及同伴关系的增强要求器械具有合作性中班幼儿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有了最初的责任感。

由于他们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有了较大发展,其行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

而此时,同伴关系冲破了亲子关系、师生工、合作,共同完成器械的运动任务。

所以,这一时期教师可提供一些二人、三人的,甚至小组的合作性运动器械,如“小足球赛”活动,要求4~6人分两组在合作中进行;又如“双人走大鞋”活动,要求二名幼儿合穿一双大鞋。

三、大班1.好奇、好问、好学的特点要求器械活动有更高的挑战性大班幼儿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认知兴趣,他们喜欢冒险学习、探究。

这时运动器械的操作难度要增强,让幼儿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去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可变的翘翘板”活动,提供不同大小、高矮的支撑点,可使幼儿不断地更换难度不同的支撑点,探索学习平衡协调的诀窍,从而为自己战胜一个又一个难度的支撑点而保持身体平衡感到骄傲。

2.认知方法的逐步掌握要求器械更具探索性5~6岁的幼儿出现了有意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

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一定的认知方法。

遇到问题时他们都会去“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做一做”,直到获得成功。

而提供探索性更强的活动器械就会给幼儿创造这样的机会。

如“甩辫帽”这一器械,幼儿要想甩动它,不仅要戴好帽子,而且头颈部、腰部及身体协同转动才能把它甩起来。

幼儿玩这种活动时,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体现新的方法。

3.个体相对稳定兴趣的形成要求同类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活动器械的形式5~6岁幼儿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尤其是在这样自选的体育小型器械活动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兴趣,对器械活动类型的选择都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倾向性。

因此,为使幼儿身体全面锻炼,在提供器械时应考虑同一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活动器械的形式,以满足幼儿个体的需求。

如发展手臂动作的活动中,可提供“投篮”“投掷三连环”“喂娃娃吃饭”等多种器械活动操作形式。

又如练习爬的动作中,可提供“匍匐爬行吹球走”“蹬墙侧行走”“钻爬过电网”等多种爬的方式的器械活动。

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如今的孩子,现成的玩具应有尽有,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

很少有孩子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他们就象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咳嗽。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成人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而这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在幼儿期为孩子们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疾病的抵抗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犹如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

”民间体育游戏因其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深受幼儿喜欢。

同时,它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年限制,伴随朗朗上口的童谣,使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富有情趣。

借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室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吱扭吱扭地“推小车”,在花园里玩“荷花荷花几月开”,在泥地上跳格子,在树荫下跳牛皮筋,在塑胶跑道上滚轮胎、踩高跷。

孩子们的机体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快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选择、改变适宜的民间体育游戏,使其具有新意,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收集选编了大量的民间体育游戏。

如:锻炼幼儿跳跃能力的“跳皮筋”、“跳竹竿”等游戏;锻炼幼儿快速追跑的“贴大饼”、“背月亮”、“开锁”等游戏;锻炼幼儿投掷能力的“飞镖”、“降落伞”等游戏;锻炼幼儿平衡能力的“梅花桩”、“踩高跷”、“不倒翁”等游戏;还有“抓包”、“弹球”、“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都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大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我们把这些有些素材收集起来,按照走跑、跳跃、钻爬、平衡等活动类型整理成游戏素材库,按照幼儿年龄层次的需要重新编排,使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随后,我们对收集来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适当改变,使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得到锻炼,促进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如:“摇小船”这个游戏,原来只是让两个幼儿单纯地做摇小船动作,而且比较简单、单调。

我们在改编的时候为这个游戏配上了简短的儿歌,如:“我去台湾岛”、“月亮船”等儿歌都可以用来配合游戏的开展,这样就给游戏增添了新的内容。

把一个单纯的身体平衡游戏变成多种体能锻炼的游戏,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游戏,富有游戏情节和情趣。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场地和伙伴,边念儿歌边几个人一起合作游戏,其乐融融。

又如,我们把家乡江阴近几年的巨大变化编成新的内容,替换了“骑竹马”这个古老的游戏内容,从骑马的动作扩展到开车等动作,景物的变化也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中山公园、兴国塔、步行街等,孩子们在游戏中发展了相关动作,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二、利用孩子身边的废旧材料自制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器具,为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

游戏材料是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民间体育游戏器材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陋的,不易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怎样改进这些器材才能激发孩子们活动兴趣呢?我们从孩子们喜欢新奇的、色彩鲜艳的玩具这一特点出发,尽可能让有关的回答器具富有新意。

如:“玩铁环”游戏前,我们想办法把黑不溜秋的铁圈、铁棒绕上了彩色的即时贴,一方面使铁环外观漂亮起来,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铁环生锈带给孩子一种不安全感。

既安全又美观的铁环刚出现孩子们眼前,孩子们就欢呼起来:“多漂亮的铁环啊!老师,快带我们一起去玩吧。

”在玩铁环的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黄林峰、孟操、费娜几个幼儿首先学会了让铁环不停地往前滚,其他幼儿也不甘示弱,认认真真地练。

慢慢地,好多幼儿都学会了,还玩出了花样。

你看,铁棒一会儿套着铁环,一会儿又放开了;铁棒一会儿套在铁环的前面,一会儿又套在铁棒的后面。

后来,我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玩替换的一些辅助材料,如:灌满五彩颜料的雪碧瓶,让孩子们尝试叉着铁环在雪碧瓶之间穿梭,练习叉着铁环绕障碍跑;设置有一定宽度的平衡桥,鼓励玩着,锻炼着,玩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花样。

再如:孩子们喜欢的“骑竹马”游戏,我们把彩色即时贴绕在竹竿上,让竹竿变得漂亮起来,还做了非常形象的马,系在竹竿的一端作为马的头,用布条做成蓬松的马尾巴,系在竹竿的另一头。

孩子们一下子就被竹马吸引住了,“老师,快让我们去骑马吧!”哎呀,葛宇浩的马怎么跑不快,罗晨阳在旁边大声喊“葛宇浩,你的马尾巴碰地上了,就跑不快了,快抬高一点。

”葛宇浩照着做了,一会儿只听见他大喊:“我的马跑快了。

”孟文杰高举着右手,嘴里喊着“驾驾驾”,他的马跑得真快。

钱金诚一边骑马以便喊“我骑着马来到江阴步行街啦”……看到孩子们玩得这么欢,我趁机引导幼儿一边骑马一边把孩子们熟悉的中山公园、兴国塔、江阴长江大桥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的兴趣不断持续下去。

然后,随着孩子们兴趣的进一步发展,“竹马”渐渐用圈替换成“方向盘”,或者用来跳竹竿舞等,游戏的内容随着孩子们的兴趣不断变化发展。

一、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1、区域化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基本动作、运动发展能力的特点,按照走跑、跳跃、钻跑、投掷、平衡等活动类型,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有针对性的,逐步投放丰富多彩的器械、玩具。

如跳跃区投放皮筋、竹竿等,让幼儿玩跳皮筋、跳竹竿等游戏;投掷区投放沙包、飞镖、飞盘等,让幼儿练习投掷的本领;平衡区投放高跷、铁环、装有五彩颜料的大雪瓶等,让幼儿练习玩“梅花桩”、“挑水桶”等游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