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题单元教案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题单元教案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题单元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历史
2,课时:3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完成课前学案,把握教材体系,掌握基本内容。
(2)完成课前自主测评题
4、本教案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
本主题单元教案设计是为新课程教学烟头而设计的一个教学案例,特别是为了体现新课程“模块+主题单元”教学思路,在整体学习单元、学习主题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主要指导思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单元来考虑、设计、规划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从本单元五个课时教材内容孤立地设计和执行。
3、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内涵及对后世影响的分析,对其有一个客观评价。
重点:主要以“自主探究”为核心来进行课堂设计教学。帮助学生从时期、历史地位、背景、思想核心、对儒学的贡献等角度理顺每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掌握比较型题目的解决方法。
专题三:如何对待儒家传统文化
1、明清思想家对儒家发展的贡献
2、我们身边的儒家文化,探讨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讲授新课:
实施步骤一:体验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境(时代特征),感悟诸子百家思想的战国形势图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必修二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发展史实,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真切、较全面的感受。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旧的土地制度逐渐瓦解,并逐渐形成新的制度;政治上:旧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走向解体;国家陷入分裂、战争;阶级关系上:旧的奴隶主政治经济特权在下降,新兴地主阶级上升;小农及工商业者队伍在迅速壮大。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情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历程,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习这一专题对于正确理解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明确我们的责任和任务,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全球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课题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设计、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专题一:感悟诸子百家思想【视频】于丹谈儒家思想魅力所在导入新课: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让我们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感悟诸子百家学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思想家的探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的品德与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历史必修三的起点与基础,是在学习了政治、经济文明历程基础上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一步认识历史、社会与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国情所需要的。从横向上看(1)与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发展演变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状况的要求与反映(2)与古希腊的哲学、人文主义相映成趣,相映生辉。从纵向上看,历史在发展,思想自然也在往前走。如何对待儒家思想,也是如何对待历史。
3、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通过分析思想变革与思想争鸣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将为本主题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1.了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主要史实(背景、内容、影响)。
2.通过董仲舒对儒学发展及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探究,认识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本主题单元中,我把5篇课文重新组合成3个专题进行教学。专题一:感悟诸子百家思想。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1课“孔子与老子”和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情境,感悟儒家思想的产生。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宋明理学”,系统学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专题三:如何对待儒家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正确认识儒家思想文化在古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内化为学生对待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与方法;课外延伸:教师提供素材,营造情景,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认识儒家思想文化与现代化,并形成小论文,为近代思想文化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鼓励学生要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作参考,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
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在学习中,还要多方涉猎相关知识,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覆盖教材全部内容,但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5课编为3个专题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各专题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专题一:儒家思想的产生。
1、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2、使学生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