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工程监理Ⅵ标段隧道监理实施细则(超前地质预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杭黄铁路监理VI标项目部年月日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第二章 专业工程特点及技术标准一、专业工程特点二、工程技术标准第三章 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一、监理工作范围二、监理工作重点第四章 监理工作流程一、监理工作程序二、监理工作流程第五章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一、监理工作控制要点二、监理工作目标及监控手段第六章 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第七章 具体旁站部位与工序一、旁站监控的内容1、旁站监理人员的职责2、旁站监理的施工项目二、旁站监理的程序、目标及措施1、旁站程序2、旁站监理的目标3、旁站监控措施编制依据1、监理委托合同、经审批的监理规划;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文);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文);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l0402——2007);8、其它相关文件资料。
专业工程特点及技术标准一、专业工程特点本监理标段共有隧道21座,全长共计14628.84延长米。
隧道分别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境内,地貌形态主要为冲海积平原、河流阶地、中低山丘陵。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多为片岩、花岗岩、变质岩等,岩性变化较大,地质条件普遍较差。
本段最长的江珠隧道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境内,进口位于下涯镇徐闬村,出口位于莲花镇江珠村,隧道全长4125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142+657、DK146+782;交通尚便,进出口都有乡村公路出入。
江珠隧道地质条件较复杂,隧址发育有6条断层带、2处接触带、1处节理密集带,断层带内围岩胶结较差,导水性及富水性较好,极易引起涌水等地质灾害。
隧址区隧道DK143+320~DK144+080段、DK144+430~DK144+960段、DK145+840~DK146+080段为高应力区、且为硬质岩区段,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岩爆。
隧道洞身DK144+080~+430为极高应力区,且为软质岩区段,开挖进程中可能出现大变形。
隧道支护不及时易坍塌。
是全线重难点控制工程之一。
施工方法、原则:隧道按新奥法施工,Ⅱ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隧道深埋段采用三台阶四步法施工,浅埋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四步CD法施工;初期支护:湿喷机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
仰拱全幅浇筑混凝土,为正常施工采用移动式仰拱栈桥过度人员、车辆。
衬砌:采用液压移动式衬砌台车。
超前支护:超前管棚、超前锚杆、超前注浆。
出渣:无轨运输。
隧道名称及围岩分级长度序号隧道名称长度m围岩分级计算长度 m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下坑垄隧道25701090580900小垄隧道121121毛园垄隧道210.07756075.07 4汪家隧道1638578 5牌楼隧道84.2984.29 6龙庆寺隧道8662452204017白佛寺隧道194901048荷花塘隧道619125140354窑柴坞隧道3239030203下坞隧道322135187岗上隧道277130147华源隧道618.1223060328.12小唐家坞隧道3507530245塘坞口隧道303.8880223.88西塘坞隧道111111梓溪坞隧道258.4880178.48广林坞隧道630200190240后山湾隧道772380220172绪唐隧道643280180183下涯溪隧道1068600270198江珠隧道412522551051819二、工程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速度(1)杭黄铁路正线按250km/h。
(2)正线线间距:4.6米。
(3)最小曲线半径:一般4000米,困难地段3500米。
(4)最大坡度:杭州南至绩溪北20‰,绩溪北至黄山北12‰。
(5)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
(6)牵引种类:电力。
(7)机车类型:动车组,其中绩溪北至黄山北普速列车机型与皖赣线一致。
(8)列车运行控制方案:自动控制。
(9)运输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一、监理工作范围本监理标段所有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体如下:1、审核施工单位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机构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能力及设备进场情况。
2、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检查超前地质预报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满足要求,确认数据采集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审核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时向建设单位反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做好超前地质预报相关协调工作。
二、监理工作重点1、超前钻孔及预测孔施作重点(1)采用地质雷达对前方岩层界面进行预报定位,并采用超前水平钻孔(取岩芯)进行验证。
(2)当采用地质雷达和超前水平钻探时,为准确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每断面增设5个超前钻孔。
(3)《江珠隧道》在开挖中如果遇到煤层时,在开挖面距离煤层垂直距离为10m时必须至少打5个穿透煤层的瓦斯探测孔,探测孔进入煤层底板岩层不小于0.5m,其终孔位置应控制在开挖轮廓线外5m以上,探测煤层倾角、厚度、顶板岩柱、底板岩柱、地质构造、煤层层位等具体情况,为安全揭煤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4)隧道开挖至煤层顶板垂直距离为5m时,上导坑必须打至少2个穿透煤层全厚的瓦斯预测孔,下台阶开挖至煤层顶板垂直距离为5m时,至少打1个穿透煤层全厚的瓦斯预测孔,对煤与瓦斯的突出性进行预测。
(5)瓦斯预测孔各循环搭接长度不小于5m。
2、防突措施当预测煤层有突出危险时,采用钻孔排放瓦斯。
3、防突效果检验(1)煤层瓦斯在采用钻孔排放15~30天后,在隧道上导坑掌子面至少打2个检验孔,检验孔孔底应位于排放瓦斯范围内,在排放孔之间,采用与预测孔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如判断煤层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在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排放有效,否则须延长瓦斯排放时间,增加排放孔数量或采取其它措施。
(2)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及临界值按《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表6.4.2执行。
监理工作检查重点序号项 目检 查 重 点1掌子面地质素描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与设计偏差情况;文字说明与数码影像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是否适应实际地质情况、超前地质预报施作里程、搭接长度3物探法炮孔、测线布置、数据采集4超前钻孔钻深、钻孔偏角监理工作流程一、监理工作程序1、施工单位应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机构构签订相关协议(合同)2、施工单位应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及工序管理中。
审核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机构提报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积极配合其实施,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3、做好地质素描工作,当隧道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向监理及设计单位报告,及时进行设计变更,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调整开挖支护方案,调整后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
二、监理工作流程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见图一图一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2、TSP-203地质预报流程见下页图二图二 TSP-203地质预报程序图开始数据库从数据记录器中输入布置TSP-203选择探测区域波场处理预处理波场区分增强反射移动认可界面选择绕射叠加显示认可界面位置垂直/水平断面继续其它区域?工程师的概括平面/断面重新处理地震道断面事件强度NNYNY评价3、超前地质钻孔监理流程(1)测量布孔(2)设备就位(3)对正孔位(4)开孔(5)成孔验收超前地质钻探钻孔示意图见图三图三 超前地质钻探钻孔示意图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一、监理工作控制要点1、核查施工单位现场人员、设备、数据采集、工作量等2、断层破碎带应采用以水平钻探为主的综合方法。
3、审查施工单位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预报方案、实施细则等。
4、了解地质预报的仪器、操作方法与超前地质预报的手段、方法;监督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方案实施及原则:采用"物探和钻探、长距离探测和短距离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案,采用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超前水平钻孔、加强钻爆孔及地应力测试的探测方法,以及地表重要井、泉点的观测和深孔水位监测以获取开挖面前方的地质信息,及时调整隧道施工方案,指导隧道安全施工,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二、监理工作目标及监控手段1、洞身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开挖前进行检查,监理见证检验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检查预报成果。
2、每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掌子面地质状况。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进行一次。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测量、照相、数据记录。
3、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预报范围、频次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定。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进行检查,监理见证检验。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与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对照。
4、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后,应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归纳总结预报成果,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每次施作后进行检查,监理见证检验。
检查方法:检查数据记录、预报成果。
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监理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指令、审查与批准、过程检查与控制、旁站、巡检、平行检验与见证、验收的接受与拒绝、计量支付与拒绝,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授权实施。
1、隧道施工必须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并作为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
按照铁建设〔2008 〕105 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指南》的相关要求,开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工作。
根据各隧道工程不同段落的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和不同类型的地质问题,采用地质调查与勘探相结合、物探与钻探 相结合、长距离与短距离相结合、地面与地下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掌子面前方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地质情况。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方法包括:地质素描、地震反射波法(TSP203 、掌子面单点反射等)、地质雷达、高分辨率直流电法、超前钻探、加深炮孔、地应力测试、瓦斯监测、地温测试、放射性测试及洞内外水文监测等。
2、施工单位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责任主体。
施工单位应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合同)。
3、施工单位应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及工序管理中。
审核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机构提报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积极配合其实施,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4、做好地质素描工作,当隧道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向监理及设计单位报告,及时进行设计变更,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调整开挖支护方案,调整后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
5、切实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6、归档隧道地质预报成果、变更设计文件、有关会议纪要等内容,纳入工程竣工文件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