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百科名片编辑本段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

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

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

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

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其核心是以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

该派的主要成员还有纽拉特、魏斯曼、费格尔、克拉夫特、弗兰克以及英国的艾耶尔解释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一种澄清或确定命题意义的活动。

石里克在《哲学的转变》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认识到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这一点积极表现了当代的伟大转变的特征;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

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卡尔纳普指出,哲学只不过是科学的逻辑,借助逻辑分析,可以得到正反两个方面的结论:正面的结论是澄清科学的概念、命题的意义;反面的结论是清除形而上学。

拒斥形而上学反形而上学并非逻辑实证主义的创举。

诚如卡尔纳普所说:从古希腊的怀疑派起,到19世纪的经验主义者为止,有过不少反对形而上学的人,各式各样的批评都提出过。

但是,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有它自己的特点。

首先,逻辑实证主义之所以反对形而上学,不是因为它的学说是和我们的经验相矛盾的,也不是因为它的问题超出了人类理智的界限,而是因为形而上学的命题是无意义的。

其次,在怎样反形而上学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不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而是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主张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对此,卡尔纳普的回答是:我将把所有那样一些命题叫做形而上学的,即这些命题宣称表述了某种在全部经验之上或之外的东西的知识,例如,表述了事物真实本质的知识,表述了自在之物、绝对者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的知识。

艾耶尔也把形而上学定义为一种对实在的本性的探索。

他认为,形而上学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即哲学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超越于科学世界和常识之外的实在的知识。

可见,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一切关于世界的本原、本质的命题,一切关于超验的实在的知识,都是形而上学。

逻辑实证主义之所以拒斥形而上学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形而上学命题割断了和经验世界的联系,所以在经验上、理论上,即在认识上是无意义的。

所谓形而上学命题没有经验意义,是指这类命题所涉及的对象不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既不能通过经验予以证实,也不能通过经验予以否证。

换一句话说,即形而上学命题不能在经验范围内确定其真假,而一个没有真假值的命题由于没有断定性的内容,因而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知识,即对增进我们的认识毫无帮助。

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意义一词总是从认识性的意义这个观点上来理解的。

据此,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形而上学命题都是一些无意义的伪命题。

所以,卡尔纳普说,我们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些论题,我们是拒斥这整个问题。

那么,什么命题是有意义的呢?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凡是有真假值的命题就是有意义的。

他们把有意义的命题分为两类,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分析命题的真假可以借助逻辑规则推论出来,因为分析命题里谓词的含义就包含在主词中;综合命题的真假可以通过经验予以检验,因为综合命题陈述的是经验事实。

如果一个命题既不是真的,又不是假的,那么它在认识上就是无意义的。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既不能根据逻辑规则也不能根据经验事实判定其真假,它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而是没有真假值即没有意义的伪命题。

所以,艾耶尔说,形而上学命题没有意义这一事实,并不仅仅是从它们没有事实内容这一点推论出来。

它是从没有事实内容这一点结合它们不是先天命题这一点而推论出来的。

卡尔纳普也说过:形而上学的命题没有意义,因为它们不涉及任何事实,这个看法,休谟已经表述过了。

我们同意休谟的这个观点,把这个观点翻译成我们的术语就是,数学和经验科学的命题是有意义的,所有其他命题都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以及这两类命题都是有意义的观点,是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理论依据。

既然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为什么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人,其中包括卓越的有识之士,在形而上学上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和热忱呢?对此,卡尔纳普认为,形而上学命题虽然在认识上没有意义,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并不排除它有情感上的意义。

因为形而上学确实表达了什么,它们就像笑、抒情诗和音乐一样,表达了人们的永恒的情感或意志倾向,表达了一个人对人生的总态度。

既然如此,那么逻辑实证主义为什么不拒斥抒情诗而只拒斥形而上学呢?对此,卡尔纳普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和抒情诗之间虽有着巨大的类似性,但也有一个决定性的区别,即抒情诗是文学作品,没有人会到抒情诗里去寻找科学知识。

然而,形而上学家们却相信,他给人们提供了某种真理性的知识。

关于这一点,形而上学家们不仅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

卡尔纳普指出,形而上学的非理论的性质本身并非是一种缺陷,所有的艺术都具有这种非理论的性质而并不因此就失去它们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高度的价值。

问题在于,形而上学具有一种欺骗和迷惑人的性质,即它给予知识的幻相而实际上并不给予任何知识。

卡尔纳普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拒斥它的理由。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自古以来,人们都没有弄清楚形而上学命题的这一性质,都在那里盲目地无休止的争论,争论了几千年而毫无结果。

逻辑实证主义则第一次弄清了形而上学命题的性质,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一争论。

那么,逻辑实证主义是怎样拒斥形而上学的呢?在这个问题上,卡尔纳普的《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是颇具代表性的。

卡尔纳普的论点是:逻辑分析揭示了形而上学的断言陈述是假陈述。

他指出:语言包含词汇和句法。

因此,假陈述有两类:一类是包含一个被误认为有意义的词;另一类是组成句子的词虽然有意义,但是以一种违反句法的方式凑在一起,因而并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陈述。

我们先来看第一类假陈述,即一个句子包含了一个被误认为是有意义的词,而实际上这个词没有意义,只是一个假概念。

那么,一个词的意义是什么呢?卡尔纳普指出:决定一个词的意义的是它的应用标准(即它的基本句型、真值条件、证实方法所结成的可推关系)。

应用标准是决定意义的充分条件。

说到底,一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否为经验所证实。

例如,X是一块金钢石。

在这个句子里,X是用来指称金钢石的,而金钢石属于事物范畴,可以用经验来检验其真假,因而是有意义的。

但是许多形而上学的词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因而是无意义的。

例如,X是世界的本原。

在这里,X是用来指称本原的,而本原这个词就是一个无意义的词。

因为,形而上学所谓的本原,即起源于、先于,并不是指时间上在先,而是指形而上学方面在先。

由于这个形而上学方面又是没有标准的,因此本原这个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假概念。

包含这种假概念的句子就是形而上学的假陈述。

再看第二类假陈述。

在这类陈述中,组成句子的词虽然有意义,但是以一种违反句法的方式凑在一起的,所以也是无意义的。

卡尔纳普指出:语言的句法规定了哪些语词组合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

然而,自然语言的语法句法并不能完全消除一切无意义语词组合的任务。

例如,凯撒是一个质数这个句子虽然符合自然语法规则,但却显然是一个无意义的假陈述,因为人的名称和数的名称属于不同的逻辑类型。

卡尔纳普指出,这一事实说明,从逻辑观点看来,语法句法是不适当的。

如果语法句法准确地符合逻辑句法,假陈述就不会产生了。

当然,许多形而上学的假陈述不像上述例子那么明显,那么容易看出来。

卡尔纳普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例,认为这个命题就包含着两种基本逻辑错误:第一个错误在我在这个结论中。

因为存在不是一种性质,它只能与谓词连用而不能与名称(主词,专有名词)连用,所以不能说我存在、上帝存在。

第二个错误在于从我思过渡到我存在。

因为,从我思得到的结论不是我在而是存在着思维的东西。

通过上述分析,卡尔纳普得出如下结论:有意义的形而上学陈述是不可能有的。

拒斥形而上学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口号,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之一。

因为,只有拒斥了形而上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知识体系转变成一种逻辑分析的活动,才能通过逻辑分析澄清有意义的概念和命题,为事实科学和数学奠定逻辑基础。

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所谓意义标准,指确定一个命题有无认识意义,即确定一个命题是否为真或为假的可能性的标准。

如卡尔纳普所说:知道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知道它会在哪种可能的情况下是真的,它会在哪种可能的情况下是假的。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有可能确定其真假的命题就是有意义的,反之则是无意义的。

因为一个没有真假值的命题,没有断定性的内容,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知识。

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意义标准是拒斥形而上学的理论依据,是区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如前所述,逻辑实证主义把有意义的命题分为两类:分析命题或数学和逻辑的命题、综合命题或经验科学的命题。

他们认为,分析命题包括重言式和矛盾式两种类型。

重言式是同语反复,是永真的,如所有的鳏夫都是男性的;矛盾式是永假的,如有些鳏夫不是男性的。

由于分析命题的真假可以通过逻辑规则推论出来,即从逻辑关系上就可以确定其真假,所以分析命题具有逻辑意义或形式意义。

综合命题是经验科学的命题。

由于这类命题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其真假可以通过经验予以证实,因此具有经验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把确定综合命题即经验科学的命题是否有意义的标准,称之为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或经验意义的标准。

那么,怎样确定一个经验科学命题的意义呢?对此,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原则,即可证实性原则或经验证实原则。

所谓证实原则,指的就是,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是否是一个经验科学的命题,就看有没有办法用经验去证实它或否证它。

可以证实或否证的命题就是有意义的,反之就是无意义的。

据此,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一个命题的意义就在于证实它的方法。

石里克指出:陈述一个句子的意义,就等于陈述使用这个句子的规则,这也就是陈述证实(或否证)这个句子的方式。

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

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证实原则就是确定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是否是经验科学命题的标准。

换一句话说,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就是证实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