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一、近年高考情况1、考点全面,题材丰富. 涉及的题材:写景、田园、咏史、边塞、送别、咏物、即景抒怀等多个方面。

2、体裁集中,作家熟悉. 熟悉的作家:主要有辛弃疾、苏轼、王维、王安石、白居易、韦庄、刘禹锡等。

二、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现状分析能够归纳为以下三点:①储备少,对诗歌鉴赏考点不明,分类及术语不清楚.②积累少,读诗背诗少,对诗歌内容感情和表达形式不熟悉.③训练少,书面表达水平差,缺乏答题技巧。

三、诗歌鉴赏题复习建议1、全面理解《考试说明》对古诗的要求.2、积累熟悉古代诗词中的选材及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3、熟悉诗歌鉴赏术语,重点弄清楚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4、熟悉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5、积累熟悉古代诗词中的选材及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选材分类:怀古诗、咏怀(物)诗、送别诗、山水诗、边塞诗……情感类型: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长亭送别6、熟悉诗歌鉴赏术语,重点弄清楚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相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7、熟悉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字不离句,句不离诗。

)训练有素:提升鉴赏水平做题步骤: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歌(名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看题干.辨:题目类型.析:做题前对诗歌有个总体分析。

答:理清思路、规范答题.几个“不”1、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2、不能生搬硬套术语,张冠李戴。

3、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实行比较.4、不必引经据典.5、不能只写成翻译文字.6、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8.对比赏析,凸现鼎势.9.“点”的考查是主流.,尾句考查是重点.四、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应试对策(一)明确诗歌常欣赏的8个角度1.诗歌的感情 2.诗歌的意象(意境)3.诗歌的内容 4.诗歌的手法(技巧)5.诗歌的语言 6.诗歌的色彩7.诗歌的节奏8.诗歌的含蓄(二)立足课本,构建诗歌鉴赏系统知识框架1.了解主要体裁和流派特点. 2.了解主要情感和内容分类.爱国类(略)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达追慕先贤之意)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怀、奋勇杀敌的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隐逸类(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忧民伤时类(多关怀民生疾苦、心忧天下)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3.了解常见文学性鉴赏术语形象:包括自然景象、物象、人物形象,特别要注意分析意象,了解形象的特点、内涵,包含的感情、社会意义,品味意象营造的意境。

语言风格:含蓄蕴藉、简洁明快、沉郁顿挫、飘逸雄奇、清新明丽(生动)、平淡质朴、绚丽奇幻、辛辣犀利、通俗、简约、精练、典雅、凝练等结构技巧——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渲染、抑扬、点面、虚实相生、动静的结合,借古讽今、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或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烘托等,尤其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缘情写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具体抒情方式(三)循序渐进,训练鉴赏思路第一步,任选角度鉴赏. 第二步,指定角度鉴赏.第三步,比较鉴赏,实行评价(四)结合典型试题,培养解题技巧和方法怎样快速而又准确的阅读一首诗?1.解读暗信息:这些暗信息包括题目、注释、作者等,题目一般暗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旨等。

2.熟悉诗词体裁,突破重点诗句。

.绝句重点看尾句;律诗一般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抒情.3.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弄清景和情的内在联系。

一般的形象(或者景物)可能有三种暗示:一是时令(春夏秋冬).二是色彩(或阴暗或明三是氛围(或寂静凄清或清新自然).4.先整体把握,在深入诗句五·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体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2.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哪里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在辞格上具有的作用。

(4)有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和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2005年福建卷)参考答案:第三联使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人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3.分析语言型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景物特点)。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

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4、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有修辞的指出其修辞妙处。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侵”“拂”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妙在哪里?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体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使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5.一词、一句领起全诗型答题步骤:(1)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句)在全诗构思上所起的作用。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2005年山东卷)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6、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一定要从原诗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示例: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诗的表达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故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游子思故乡:一、二句写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高考诗歌鉴赏题类型及答题策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周湘林高考场上,面对诗歌鉴赏题,考生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说起,答非所问。

在此,作者根据2008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实行分类解说,并针对各类题型谈谈答题策略。

第一类题型:评价思想感情【常见设题方式】①结合某某句子,分析诗(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词)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这两首诗(词)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④某句诗(词)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⑤作者为什么要写某某二物?他想借这二物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典例精析】(2007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设题: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方法点拨】诗词往往是借助意象、图景、形象、事件、典故、诗词题目等表情达意的(即情由景生,情由事发,托物言志,用典表意)。

从表达方法上看,有的借景抒情,有的直抒胸臆。

所以,要准确的评价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应在理解全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作者、注释以及诗词中的意象、图景、形象、事件、典故、诗词题目和直抒胸臆的字句等仔细揣摩,根据意象的特质,图景的特点,形象的本质,事件的旨意,典故的内涵,准确归纳出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类题型:鉴赏表达技巧【常见设题方式】①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事物的?请作简要分析。

②请指出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③某某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④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

【典例精析】(200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