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52459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52459

《与朱元思书》的中考集锦(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

每小题2分。

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评分标准:2分。

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

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

每点1分。

意对即可。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翻译:4.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答案: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2.A 3.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 4.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空二:千丈见底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空五:皆生寒树(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分)1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4分)答案: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 (每空1分,共5分。

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四)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窥谷忘反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 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2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答案:21.B2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2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25.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六)山水画卷(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者: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答案:9.C10.①竞:争②可:大约③若:像④于:在11.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

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12.C(七)(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①猿则百叫无绝.B.②月景尤为清绝.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C.②皆.在朝日始出①梅花为.寒所勒D.②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