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摘要 :在关键字:供应链企业物流研究一、引言1、研究背景进入 20世纪以后,随着各国政治体系的变革,政治系统中越来越强调行政权力的地位,这既有利于政府处理日益增加的事物,也有利于加强行政集权化。
在这种变化趋势下,行政机关开始集自由裁量权、行政司法权和立法权于一身, 集权化的形式越来越明显。
行政权在与立法权和司法权的较量中, 其地位越来越突出, 呈现出逐渐膨胀的趋势, 即使以三权分立闻名的美国, 也不能逃脱这种变化趋势。
政府行政权力的无节制扩张必然引起民主的倒退, 因此, 当前世界的主流思想都要求对行政权进行制约,使政府行为规范化,减少对公民权益的侵犯, 保护公民的自主地位不受干涉,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将政府的行政权纳入法律体系的监管下, 建立健全的行政监督体制, 对掌握并行使权力的人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约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也是各国采取的主要做法。
在我国, 党和政府在行驶权力时, 也非常重视民主的建设, 决不允许官员滥用行政权力, 因此历史非常重视行政监督工作, 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时, 我国就认识到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并着手进行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人民民主观念的不断加强, 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 我国政府在开展行政监督工作时, 十分注重来自民间的监督力量, 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加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中去, 而政府也非常愿意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 因为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此外, 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内部自体监督体制的建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地方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就是这种建设的成果。
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来自行政组织的内部自体监督和来自外部的异体监督相辅相成的行政监督体制, 这是行政监督体制的一大创新,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了行政机关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行政机关滥用职权, 侵害民众权利的行为形成了有效的制约。
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 新旧体制的交接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旧的体制依然在发挥作用, 我国行政监督法律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 行政监督仍然存在许多法律上的盲区和漏洞, 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依然在滥用权力、牟取私利, 这种现象目前还比较严重, 从当前我国反腐工作的成果可以看出来,行政机关中存在着很多的老虎和苍蝇。
我国人口众多,行政机关庞大,监督体制的建设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国的监督体制目前还普遍存在制约无力、程序拖沓等问题, 监督的效果也远没有达到民众的预期, 频频见诸报端的官员贪腐事件一次次冲击着民众的心理防线。
因此,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即使这条路再艰难,政府也应该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研究意义当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政府需要处理的公共事务越来越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各国行政职能部门工作范围的扩张, 政府职能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部门如何行使扩大后的职能范围时, 需要有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 否则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恶果。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梳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 分析相关的改良知识和理论, 以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提供一下理论上的指导。
3、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现行的行政监督制度是基于三大核心理论监理起来的, 即“社会高于国家” 、“天赋人权”和“权力恶” 。
这三大核心理论的演化逐渐引申出一系列关于权力制约的理论和思想:主权在民, 分权制衡, 自由主义监督观以及腐败的经济学研究等。
近代西方的学者所提出的一些关于监督制度的理论对现今学者的研究工作依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近代有很多的西方学者开展了对行政监督的理论研究,也分成了很多的学派, 相关的研究著作有《现代政治分析》 , 《公共选择》 ,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 这些理论著作是这些西方学者研究和智慧的结晶, 虽然历史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这些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理论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广义行政监督, 议会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政策过程以及对政府腐败的行政监督研究。
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 腐败现象也开始在西方的政府部门中滋生, 为此西方学界也拓宽了研究视野, 将对腐败行为的监督纳入到行政监督中去, 这样关于反腐问题的研究就上升到了政治现代化的层面上。
而随着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其所采用的一些反腐方法, 对官员和政府行政部门追责问责的经验以及防止行政监督流于形式或者执行不力的举措,非常值得我国政府学习和借鉴。
(2国内研究现状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 腐败现象也开始在西方的政府部门中滋生, 为此西方学界也拓宽了研二、行政监督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原则1、行政监督体制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解释行政监督的概念时, 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进行定义。
狭义上的行政监督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对自身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内部监督, 属于政府机关的自发行为; 而广义上的行政监督指的是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从外部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行政监督的主体已经发生变化。
相比于狭义上的行政监督,广义上的行政监督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实施的自体监督, 其监督的效率和效力都无法进行有效保证,因此,广义上的行政监督更能够体现出行政监督的本质和意义。
行政监督体制是行政监督领域所有的体系和制度的集合, 包括设立行政监督机构, 确定其隶属关系, 明确行政监督主体的具体权限和职责, 确立起运行方式, 在这些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体系和制度都属于行政监督体制的范畴。
2、行政监督体制的功能原则(1行政监督体制的功能行政监督是提高政府行政单位行政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监督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不出现职权滥用、违法违纪等现象。
行政监督是实现行政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其在行政监督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预防功能行政监督存在于行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它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进行事前监督。
通过事前监督, 能够及时发现行政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失当或行为过失等的迹象, 并通过对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及时预警的方式将失当或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控制功能行政监督的存在迫使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时,更加注重工作的成果和效果, 因此, 行政机关会自发地制定行政目标, 对于懒政怠政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并且,随着行政监督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督主体越来越广泛,监督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行政机关的行为随时都处于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之下, 这对行政管理按照控制目标发展非常重要。
3评价功能评价效果体现在行政监督的整个过程中, 实际上, 行政监督也是对行政管理工作成果进行评价的一个过程。
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行政监督能够对他们的工作成果进行及时评价, 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 有利于行政单位工作方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在提高整个行政系统的行政管理水平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4补救功能行政监督的补救效果是通过事后监督的方式实现的。
行政监督对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事后监督, 在发现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后, 促使行政机关制定相应的补救和整改措施, 尽最大努力挽回或者消除工作上的失误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样, 行政监督也能够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严重渎职行为进行揭露, 从而有效遏制这类违法乱纪现象, 防止类似问题的不断出现, 对行政机关合理合法的职能进行监督和补救。
(2行政监督体制的原则行政监督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否则不仅不利于其强大功能的发挥, 甚至有可能导致监督工作出现重大失误。
依据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实际特征, 开展行政监督工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1平等性原则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行政监督工作必须遵循平等性的基本原则, 这是发挥行政监督职能的基础。
在我国, 不存在可以不接受监督的特权, 也不存在具有特权的监督,一切行政监督工作的开展都处于法律体系的掌控下,任何机关, 不管其级别高低; 任何领导, 不管其职位高低, 其接受监督的义务和享有监督的权利是对等的。
而作为行政监督工作实施主体的监督机构, 也必须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
行政监督工作一旦违背平等性原则,则必将引起行政监督的大倒退。
2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行政监督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也是基本条件,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合法性原则:行政监督主体的合法性, 行政监督主体必须是法律承认的,在履行职能时必须严格恪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行政监督程序的合法性, 行政主体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行政监督活动的合法性。
3经常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指的是行政监督工作的开展是经常性的, 而不是运动性、突击性的, 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监督, 不仅可以对他们形成较强的约束, 还能够及时发现其违法违规现象和不当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4广泛性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行政机构的权力也是人民赋予的, 这就决定了我国所有的公民都有充当行政监督主体的权力,这就是行政监督的广泛性和群众性, 这种广泛性的监督可以深入到对所有机关单位行政管理制度、行政措施和行为的监督。
三、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和形成原因解析1、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我国领导人从建国伊始就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 权力服务于人民, 因此非常重视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工作一直处于稳步推进中,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行政监督体制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已经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监督体制。
在政府机关单位的行政管理中, 行政监督体制很好的保证了“合理行政” 和“依法行政” 的贯彻执行,使我国行政管理工作持续向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推进。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既强调内部监督系统的建设, 也重视外部监督系统功能的发挥。
而来自行政单位外部的监督是实施行政监督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方式, 我国的外部行政监督包括:政党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
2、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 行政监督体制的问题和缺陷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这一方面是体制不完善的原因, 一方面是形势变化对体制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监督意识薄弱监督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监督主体履行监督职能的意识, 一是监督客体积极接受各方面监督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