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会计核算基础

3-会计核算基础


资产:按照其正常 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 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扣减该资产至 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 的成本、估计的销售 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 的金额计量 。
通常应用于 对投资期限较 长的非流动资 产投资项目的 计量。
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
2
3
公允价值是指市 场参与者在计量 日发生的有序交 易中,出售一项 资产所能收到或 者转移一项负债 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二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标准 • 会计要素确认——也称会计确认,是指将企业发生的
交易或事项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 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也是企业 处理交易或事项的起点。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确认-①
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 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
1月
2月
2017年2月18日,销售商品一批, 货款5000暂未收到。 问:此时企业是否实现了收入?
3月
4月
虽然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完 成了销售业务,已经获得收 款的权利,仍然作为2月份 的收入。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确认-②
借款利息 借款期间内每月确认利息费用 支付利息费时确认利息费用 费 用
预付下季度房租 确认为下季度1-3月的费用 确认为支付房租当月的费用
要求:在两种制度下分别确定9月份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①9月2日销售产品,并收到现款120元。 ②9月5日销售产品180元,收到现款50元,余款尚未收回。 ③9月16日收到A公司8月份所欠货款200元。 ④9月20日收到B公司交来9—12月份仓库租金160元。 ⑤9月30日计算本月员工工资,共计200元,尚未发放。 ⑥9月30日计算出本月应交所得税80元,尚未缴纳。 ⑦9月30日交纳上月所欠电话费100元
如:老板买车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 含义 续 经 营
作用
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 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 模削减业务。
明确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时间范围
资产的计量、负债 的清偿均以此为前

二、持续经营
设置的原因:
➢ 企业都有中止经营而破产清算的可能性,但究竟何时 中止并不确定,若会计工作考虑这一不确定因素,就 会使一些工作不好开展,缺乏标准。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货币计量
含义 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
货 币 作用 明确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计量单位


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
➢ 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前提就不复存在, 就应改变会计的核算方法。
➢ 意义: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从而解决了资 产的分类、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等确认的问题。
三、会计分期假设
含义
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 若干连续、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

计 分
作用
明确会计计算经营成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
1.应计制基础
应计制,亦称“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 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 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2016年12月 本期
2017年1月
2017年2月
2017年3月
2016年12月18日,支付下年度的订 阅报刊的费用3000。 问:此时企业本期否发生了费用?
1.权责发生制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记账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对 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所采用的原则。
在会计实务中,有很多会计交易或事项发生的会计期间 与相关货币收支的会计期间并不完全一致,由此而产生 了会计上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记账基础——“应计制” 和“现金制”。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 账并列报于财务报告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 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 属性的种类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现值 公允价值
可变现净值
计量属性的理解
计量属性
对资产的计量
历史成本 按购置时的金额
重置成本 按现时购买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 按现时变现的净额
对负债的计量 按承担现时义务时的金额 按现在偿还的金额 ——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
1.会计要素的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
初次确认
对企业活动的原始经济信息在 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前,以能否 货币量化为标准进行的辨认和 筛选,并以一定的项目和金额 将原始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 息的过程。
再次确认
对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 的会计信息,根据会计信息使用 者的信息需求,通过会计人员的 职业判断,进行的重新归类、组 合、提炼等的再加工并列入财务 会计报告的过程。
资产:预计从其持续 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 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 的折现金额计量; 负债:预计期限内需 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 出量的折现金额。
通常应用于 存货资产减值 情况下的后续 计量。
4.现值
概念
特点
应用
是指对未来现金 流量以恰当的折现 率进行折现后的价 值,是基于货币时 间价值的一种计量 属性。
负债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且必须以债权人能够接受 的资产或劳务,导致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②未来流出的 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收入
①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②与收入 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具体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③经济利益 流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现值
按预计使用和处置资产产生 按预计未来偿还金额(净 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金额 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
公允价值 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 的有序交易中转移一项负
能收到的价格
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历史成本
• 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
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也 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
3月10日预收款7020 问:此时企业是否实 现了收入?
预收款时不确认为收入,而确认 为负债。
实际提供产品时,确认为提供产 品期间(4、5、6月)的收入。
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①
①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
可以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
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隐含假设:币值稳定不变
会计基本假设
总结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 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 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 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我国会计 期间的划分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其中 会计年度和日历年度相同
三、会计分期假设
目的
会 计 分 期
要求
❶定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 ❷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并满足进行 决策的需要。
❶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❷我国的会计期间:1月1日-12月31日 ❸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3月2日贷款100000,年 利率6%,6个月后归还 借款本金和利息3000。 问: 3—8月期间,企业 是否有费用发生?
虽然利息在9月2日支付,但是受益 期是3-8月,应当在此期间每月确认 500的利息费用。
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②
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 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
2.会计确认的标准
可定义性
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可计量性
按照什么数量进行确认
可靠性
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 已经发生交易或事项。
(二)会计要素确认的条件
会计要素的确认除了要满足定义的要求之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资产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 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一 、会计主体假设
含义 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计 作用 明确会计核算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体 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与法律主体Βιβλιοθήκη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明确:会计必须站在本企业的立 场观察、判断、记录经济业务。
如:赊购与赊销
明确:会计必须划清企业与 所有者之间的经济活动的界限。
凡是属于当期实现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 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 收付,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实现概念,是指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引起的 现金或现金索取权(如应收账款)的流入。 (2)配比概念,是指当某一给定事件既影响收入又影响 费用时,这两方面的影响应该在同一会计期间加以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企业 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
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 确认收入或费用
根据收入费用的归属期来进行确认
收付实现制
经济事项
销售商品未收款 收 入
预收部分货款
权责发生制 销售的月份确认收入 交付商品时确认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