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研究: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工作研究: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推进金融精准扶贫,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XX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金融精准扶贫要求,着力“责任银行”战略发展目标,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作为责任银行建设的重要抓手、最关键战役来突破,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创新服务模式,真正做到“金融精准扶贫,农商行银行先行”。

截至9月26日,全市农商行已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档案2532户、上门对接1657户、审批贷款授信724户,已发放产业扶贫贷款80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180笔,金额1402万元。

一、提高思想认识,担当金融精准扶贫新使命
(一)讲政治。

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是农商行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是农商银行打造“三大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

XX农商银行制定了《XX农商行“金秋扶贫大攻坚”活动方案》,要求各支行管理干部、信贷人员把发放扶贫小额农户贷款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抓主动、抓出成效,构建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讲责任。

将今年发放82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支行,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机制。

对完成任务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没有完成任务的、取消评先资格和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对信贷员实行单项计酬的同时,制定扶贫小额信贷尽职免责条款,同时,XX农商银行为信贷人员算了经济账,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虽然执行基准利率,但通过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贷款,落实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按90%的收入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之政府承诺给予贷款额度2%的奖励,综合算账后,向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既“有利可图”,又能践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调动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讲感情。

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农村最弱势群体,作为以农为本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理应对这个群体投入更深的感情。

近两个月,全行200多个信贷人员组成100多个调查小组,深入每个贫困户嘘寒问暖、开展贷款调查,建立经济档案,对符合条件的,安排专人上门对接,全程提供贴身保姆式服务,市行将扶贫小额信贷权限下放到支行,各支行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贷款2天之内办结。

二、争取外部支持,营造金融精准扶贫大环境
今年8月中旬,XX农商银行先后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我行“三大银行”建设工作,特别是汇报省联社努力打造听党指挥、替政府分忧的责任银行的战略部署,主动请求发放建档立卡户的扶贫小额信贷,赢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加强与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等部门和各镇(办、场)协调,推动了政府部门支持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三个文件的出台。

(一)争取政府支持。

市政府出台支持农商银行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8月21日,市政府召开党务会,专题研究农商行支持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市政府以常务会议纪要(14号)方式,明确了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农村商业银行工作职责和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创业致富、统筹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做好风险防控等工作总体要求。

(二)签署合作协议。

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和XX农商银行三方签署了《XX 市扶贫小额信贷合作协议》,协议界定了各自责任、发放流程,明确了设立市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初始资金800万元),农商行按1:10放大发放贷款不
低于8000万元,市财政、市农商行按7:3分担贷款风险,市财政每年按贷款发放2%给予农商行奖励等政策。

(三)加强政策宣传。

各镇、办、场,以及各村、街道、居委会部署辖内扶贫小额农户贷款发放工作文件。

各级政府以会议、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农商行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的相关政策,营造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良好环境。

三、加大信贷投放,打赢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
结合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XX农商银行推出了“政府+农商银行+企业+保险+农户”五位一体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目前着重推广三种具体模式。

(一)推出“政府+农商行+帮扶企业或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

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当地的帮扶企业或龙头企业牵线搭桥,签订订单农业合同,由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支持和产品保价回收,协助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回收工作。

位于我市郑场镇的XX绿欣蔬菜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雪里红腌制蔬菜加工、销售,与周边500多农户签订了雪里红蔬菜种植合同,农户要公司要
求种植蔬菜,公司要合同价格收购,保证种植户的收益。

该镇合林村贫困户黄克林因资金缺乏,无法履行合同,XX农商银行积极与绿欣蔬菜有限公司协调,促进公司与黄克林签订了雪里红蔬菜种植合同,为黄克林发放贷款2万元,预计可年增收3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