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研究
一、前言
高职的教育在于人才的培养,这部分人才是具有综合类素质的高技术人才,因此为了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需要在教学上进行课程的改进,以推动高职财务会计专业学生与市场的对接。

本文将就学校和教育者的角度对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保留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性。

二、高职财务会计人才的教育方向
(一)专业素养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类的专业,没有基础的金融知识,就难以获得复合性、综合性以及专业性的人才,因此进行财经类的人才培养,必须从基础的理论学习上做好基础,坚持以知识带动实践操作、用操作弥补实践体系的原则。

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必须学习到职业的知识,这种知识和专门的研究类知识相比,更贴近谋生与现实,能够为终身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性的知识学习上,需要对产业知识、商贸知识以及时效性高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以不断调整财经的现实性应用,适应产业的结构变动。

(二)课程设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中,高职的学生承受了部分的有色眼镜,认为学生钻研学术的能力较差,导致学习的效果也不甚理想,但是,高职的学生在教育上的定位是为了更加实用的技能,所以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时,需要将教学的大纲进行重难点的把控,在细枝末节上对学生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是在关系到操作和生产的具体步骤上,要着重进行把控,提升职业的素养和具体的操作水平,使学生的水平不仅可以适应当下的社会,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上也要进行一定的思维奠基。

三、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高职财务会计需要完成的是行政的会计核算,在这项工作中,学生们需要承担起综合性、细致化的工作,并在遵守一定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实践应用。

为了完成这样的培养目标,教师团队需要开展相应的课程训练,以确保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相匹配。

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财经会计的高职课程安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课程设计的参考教材上,要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二是与相关院校积极展开合作交流,在行业内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交流。

展开来说,首先,参考教材因为保证教材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需要协调各方学术专家的意见,因此在时效性上较为落后,为了将教材与市场进行细致的联系,院方可以在参考的书籍上为教师提供多种选择,只有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延伸知识充足,才能够自由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尤其是财务会计专业,金融的理论是进行下一步实践活动的基础。

就第二方面来说,财经会计专业是很多学院的必备专业,因此为友校进行教学交流提供了前提基础,开展友校交流可以从学科竞赛方面进行活动的开展。

例如针对会计、税务、投资以及电算化等专业课程,在学校的课程结束之后,多校的教师可以进行习题竞赛、知识问答以及其他的相关比赛,帮助学生们对业务的核算和相关的管理计算工作更加熟练。

四、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优质企业进行合作办学
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因此为了实现办学的精准,让更多的学生在经历高职的学习之后可以在求职场上获得良好的职业机会,就必须将课程的设计偏向市场,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寻求企业的合作势在必行。

走校企合作之路能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职业的定位和规划,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增
加企业在教学中的角色。

就办学的具体措施而言,校方引入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就需要挖掘企业的潜力,弥补院校办学的不足,总的来说,共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处理好企业的学科优势,将值得学习的金融类知识进行及时的课程补充;另一方面是,需要将奋斗在企业一线的人才进行妥善的安置,使人才和课程进行恰当的融合。

展开来说,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办学特点,教导学生们不能只对单个的计算、金额以及数字化技术进行掌握,还要对专业技术应用、管理与应变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进行了解,不断打造以技术为引导、高综合性的办学特色。

企业在实战的经验中,获得了独到的市场侦察能力,因此进行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外围能力的建设至关重要,企业的工作人员进入高职院校当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对高职的教学模式进行自我的能力定位和认知,以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市场的浪潮中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

为此,高职可以鼓励企业的教师开展一些活动如学科性的前沿讲座、技术大师的教学辅导以及其它类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提高自我认知,进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定位。

五、坚持活学应用的教学反馈机制
教与学是两个双向的过程,因此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就需要从学生的口中进行一定的意见收纳,学生虽然作为学习路上的追随者,但是却会根据自己接受知识的范围进行一定的意见反馈,校方针对这部分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在后续的办学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例如在有些学校中,会因为办学设施资源以及办学观念的问题,将学习与练习进行分离,造成在课上学习的知识获得不了足够的练习,就成了过往云烟,难以被学生透彻理解并运用。

为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将这种学习与练习不符的现状进行改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