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22分)
1.《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2.十月革命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的名称是( )
A 部长会议
B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C 人民委员会
D 革命军事委员会 4、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
其中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5.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
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
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 6、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给我们有许多教训,以下启示不正确的是( ) A 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B 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 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7、 从世界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巨大飞跃的重大事件是:( )
A 巴黎公社的成立
B 苏联的成立
C 英国宪章运动
D 俄国十月革命 8.右下方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述 ( )
A.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
B.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
C.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
D.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
9、斯大林创立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排斥市场调节 C 权力高度集中 D 民主法治健全 10、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措
施是( )
A 大力整顿银行
B 兴办公共工程
C 法西斯专政
D 缩减农业产品 11、关于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成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美国经济缓慢恢复 B 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C 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12、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 形成了过度集中地经济管理体制 13、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4.巴黎和会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暂时得到调整,但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竞争尤为激烈的是( )
A 英美
B 英法
C 英法美
D 美日 15、《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两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④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6、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某次国际会议签订的某个条约:它“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次会议和这个条约分别是( )
A. 巴黎和会 《九国公约》
B. 雅尔塔会议 《凡尔赛和约》
C.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D.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17、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
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③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利益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 A. 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 B. 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 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D. 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 1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他所说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是因为( )
A. 斯大林模式
B. 经济大危机
C. 罗斯福新政
D. 法西斯上台 20、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 消除经济危机
B 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C 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D 为美国夺取世界霸权
21、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 .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 .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22、1941年1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有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的采取了行动.”上述材料中所说的“行动”指的是( ) A. 实行“新政” B.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C.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与苏联“冷战”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23、材料一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列宁说:
“通过这个和约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毛泽东 (1) 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的与中国问题有关的文件是什么?其内容有哪些?(2分)
(3) 通过上面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一战后的新国际秩序是什么?这个体系能否维持
长久的世界和平?为什么?(1+1+2分)
(4) 这两次会议上,中国都得到不公正的待遇,你又何感想?(2分)
24、材料分析:(7分
材料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人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
……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有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请回答:
(1)读材料一,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
(2) 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
么?(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
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
材料三: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到来。
危机迅速扩展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遍及工、农、商、金融等行业。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二中看出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期间确立了什么经济建设路线?(2分)
(3)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一类似的历史事件。
(1分)
(4)“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1分)
(5)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对付经济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其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什么做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