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集体备课地点:会议室北排参加人员:钟永战耿青素黄群王玲张莉种文华王春芳主持:钟永战主备人:活动过程:主备人展示初稿济南的冬天(初稿)[教学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
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
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
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
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
(出示“发现美表现”)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
(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小组讨论,交流归纳:A、融情于景B、展开联想C、巧用修辞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
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评议过程钟永战:这次是由王春芳老师担任主备人,她备的是《济南的冬天》一课,下面就请她就这一课的备课思路先讲一遍,接着大家轮流看一下她所备的初稿的内容,然后进行评议。
耿青素:我主要说说案头,在前面应加上有效教学内容分析,在有效教学目标这一块应细化,可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觉得这样条理比较清楚。
种文华:就这一课她所备的环节齐全,但教案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我看在具体步骤方面应再详细些。
比如:所讲知识点应在板书上有所体现。
黄群:内容多,容量大如果用多媒体上这节课,学生不但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完成设计的任务。
王玲:教学重点应该有两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
如果环节太多突不出重点。
张莉:我觉得前面几位老师说的很详细,在课后应该附有作业、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这三个环节。
钟永战:就这一节课大家从各方面发表了自已的不同的看法,提的意见比较全面,如果把大家不同的建设性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一定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教案。
XXX:大家提的意见对我的启示很多,下来我就在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
钟永战:这次的集体备课到这儿就结束吧。
济南的冬天(终稿)◆有效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
这篇文章描绘景物,形神兼备,次序井然,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鲜明而独特的感受。
把自己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有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积累生字词。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①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②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有效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2.理清文章的思路。
◆有效教学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有效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有效媒体运用录音机、◆有效课时安排两课时◆有效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准备好随堂练习。
◆有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有效教学内容:1.了解作者,检查、落实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导入:从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我们了解到春天不仅带来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昂扬向上的希望和力量。
那么冬天呢?(请同学描述此地冬天的感受) 冬天带给我们的似乎总是刺骨的寒冷,而北方的冬天就更冷。
一提起北方的冬天,老师就会想到毛主席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么济南的冬天呢?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一、作家作品简介1.请一同学给大家说一说本文作者的相关信息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满族。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楷体部分为可能要教师补充的)2.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
二、分段请学生朗读,并在听读中检查预习1.注音:济.(jǐ)南伦敦.(dūn)髻.(jì)澄.(chéng)清水藻.(zǎo)贮.(zhù)蓄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问题(板书问题组):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对比:北平(有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有浓雾)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济南(温晴)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
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从三个特点中挑选一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天气特点。
同学们说哪个好:(温晴)2.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这一特点的?也就是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小结:文中描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小雪,济南的水等。
这些景物无不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也很好地照应了课文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种抓住景物特点,前后照应的写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常说,景因情动,情以景起。
文章中没有一句是直接写作者感情的。
但从写景的字里行间却能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讨论下,看看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怎样?(喜爱赞美的深情)探究质疑:1.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并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很小而已。
如果改为“没有风”则不符合情况。
可见作者用词十分准确。
3.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l)用拟人手法勾画出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景: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在此引导学生分析用竹篮好不好?分析出摇篮给人暖和舒适。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侧面表现: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讲解时个别字词要点一下,比方说讲水的时候,“冒着点热气”中的“点”用的非常讲究,正符合济南冬天“温”的特点,若“冒着热气”就显得热了。
济南的水是暖的。
(5)在理清文章思路的时候,第三段薄雪覆盖下的山分析时,学生很可能出现争议为是作者在写小雪而不是山。
这个地方就要点拨学生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并且找到作者的描写顺序是先整个写山,然后再写山尖再写山坡最后写山腰。
这样分析的就会是透彻。
◆有效随堂练习(小黑板展示)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济.南jī一髻.jì儿镶.xiāng 薄.雪báoB 觉得.dé真得.děi 看.护kān 看.吧kànC 着.落zháo 着.急zháo 伦敦.dūn 澄.清chéngD 狭窄.zhǎi 宽敞.chàng 贮蓄zhùxù水藻.zǎo..2.填空.《济南的冬天》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