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坚持
---马云经历给我的启示
美国的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耗时25年的测验。
那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事业人生。
他们的智力、学历、面临的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大学进行一次试验,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25年的时间里,哈佛大学一直在对这群学生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
最后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在所有的抱怨中,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世界“不肯给他们机会”。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前进,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目标清晰,长期坚持,最终获得成功—马云就是这样的创业者。
由此可见,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为之坚持奋斗的重要性。
马云是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
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
下面让我简单解说一下他的人生经历:
求学时代:马云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历经三次高考才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
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
短暂做教师: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
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
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开始创业: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
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臵。
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再度创业: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和他的团队回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最终阿里巴巴集团取得了成功。
求学时代的马云经历了三次高考失利,却依然没有放弃。
距离自己经历的高考已经一年了,考前的咬牙坚持、考场上的紧张不安、考后的忐忑已经考试成绩出来后的绝望,这些情绪仍然还在心中。
高考文综的
失利把我上重点院校的愿望彻底摧毁,想想自己以前五点多就上早自习的初中、十点才下晚自习的高中,而这些过程都没有换来最后一个结果。
当时没有选择复读是因为不想再吃一年苦了,而且总觉得复读很丢人,可是也许再多吃一年的苦,自己之前十几年的苦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都白吃了。
倘若我能像马云一样不达愿望誓不罢休,不顾他人的眼光,一切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马云说过“我困难有人比我更困难,我难过对手比我更难过,谁能熬得住谁就赢;放弃是最大的失败,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心,永远不要放弃当第一的梦想。
”虽然现在上的大学不是很好,但是我不能放弃自己,毕竟自己如果不能成为第一,又有什么资格嫌弃所读的大学呢,哪个好大学都有失败的人,而不好的大学也会有佼佼者,显然马云是后者的代表,而我能不能成为后者呢,这关键得看自己的努力。
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马云办翻译社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创业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多数人在太阳出来前就退却或放弃了,只有斗志顽强、有毅力的人才会坚挺过去,迎接到后天的太阳,沐浴阳光。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
人没有梦想,是不会成功的。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学习别人失败的经验比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更为宝贵,而我们常常看一个成功人士的经历都自动忽略他们失败的经历,只研究他们为什么会成功。
要有强烈的欲望“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变什么事情。
你想清楚之后,你永远坚持
这一点”这就是制定目标与坚持目标。
马云创办“海博网络”公司的经历不仅告诉我们创业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还要有一群朋友,而这群朋友是要靠诚信去积累的,诚信绝对不是一种销售,更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它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
最重要的是要敢于舍弃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
而支撑他舍弃荣誉的“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倘若马云放不下他的杰出教师的荣誉,又哪来今日的财富。
很多时候我就是有想法,却迟迟不肯做决定,因为决定就意味着承担后果。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
对一个创业者而言,赚钱仅仅是结果,不是目的。
”拥有这种金钱观的人往往更能收获意外的成功。
创建阿里巴巴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原创的,独创的,才能持续不断发展。
模仿者永远只能是二流高手。
创业者不管做成什么样,永远不要丢要真诚这个品格和性格。
关系特别不可靠,做生意不能凭关系,做生意也不能凭小聪明,而这种观念恰恰是对这个权利互用的社会的挑战。
关系只能维持一时,一个企业能否长存还是得靠信誉支撑,耍小聪明得来的成功是经不起检验的。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为了成为那80%的年轻人之一,我想我应该要做的是明确自己的梦想,给自己一
个承诺,并为这个承诺坚持奋斗。
诚信待人,积累人脉,读好社会这本书。
要有果决、自信的品质,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过程中提升、学习。
遇到困难,用左手温暖右手,不轻易放弃自己。
我能行!
13行管一班
张婵 20130728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