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编写规则

标准编写规则

Q/ZZ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写规则2013-B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YC/T 177 《卷烟企业标准体系构成及指南》等标准,结合公司建立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及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制订。

本标准代替Q/ZZ-D²GJ 01-2013 《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写规则》本标准由综合部起草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萍杨丽娟本标准2013年07月24日第一次修订发布。

2013年10月14日第二次修订发布。

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写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各类企业标准编写的一般要求,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编写各类、各级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2.2 GB/T 200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2.3 GB/T 20001.1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2.4 GB/T 20001.2 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2.5 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2.6 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2.7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2.8 YC/T 177 卷烟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及指南2.9 Q/WY²QG-G²GJ 02 企业标准体系构成3 术语和定义3.1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3.2 企业标准化: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3.3 技术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4 管理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5 工作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6 必备要素: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

3.7 可选要素: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

4 标准分类4.1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企业标准按其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2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针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其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等。

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对企业具有强制性,是必须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

技术标准还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满足企业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

技术标准可用文字、图表、实物标样、影音图像等形式表达。

4.3 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针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发生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应用文字形式表达,部分内容可用图表说明。

4.4 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对每个工作或操作岗位制定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5 标准编号5.1 编号原则编号简练,含义明确,避免重复,具有一定的兼容量,便于管理、检索。

5.2 企业标准编号的组成5.2.1 企业标准编号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标准代号——企业代号——企业二级部门、单位代号——标准类别代号——标准分类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份标准类别代号见附录A,标准分类代号见附录B,公司二级部门、单位代号见附录C。

发布年份标准顺序号标准分类代号标准类别代号企业代号: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代号5.2.3 企业标准编码示例2013年发布第一号基础设设备管理管理标准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代号年份记录顺序号企业二级部门、单位代号记录代号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代号注:企业二级部门、单位代号,即所属单位内设机构的代号,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5.2.5 企业记录编码示例2013年第1号综合部记录代号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注:公司各部门起草内部管理标准时,其标准、记录的编码方法见附录C的注和示例。

5.3 编号细则5.3.1 若一个标准内容过多,可制定为系列标准。

同一系列的标准编号一致,在标准顺序号之后加各部分编号,以下脚点分开,如Q/ZZ-G²SS 01.1-2013,Q/ZZ-G²SS 01.2-2013。

5.3.2 标准修订后,标准顺序号不变,仅把原发布年份改成新发布年份;若几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或一个标准分成几个标准,原编号停止使用,重新编号。

5.3.3 记录修订后,应改变编号中的年份或重新编号,年份应为修订发布的年份。

如一年内记录发生多次修订,在年份后加“-(A 、B、C...)”。

5.4 版本号5.4.1 标准的版本号为制订/修订年度的年号加“-”加修订状态代号(A、B、C...),如:2013-A。

5.4.2 如一年内标准发生多次修订,其修订状态代号应由A 变为B或B 变为C。

6 标准结构6.1 层次在一般情况下,针对每个标准化对象应编制一项单独的标准。

但在诸如标准篇幅过长、后续部分的内容相互关联等特殊情况下,可在相同的标准顺序号下将一项标准分成若干个单独的部分。

标准可能具有的层次名称包括:部分、章、条、段、附录。

6.2 层次的描述及编号6.2.1 部分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部分编号。

部分的编号应置于标准顺序号之后,并用下脚点与标准顺序号隔开,例如,GB/T 5606.1、GB5606.2等。

不应将部分再分成分部分。

同一标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应有相同的引导要素(如果有)和主体要素,而补充要素应不同,以便区分各个部分。

在每个部分的名称中,补充要素前均应标明“第³部分:”(³为阿拉伯数字)。

6.2.2 章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在每项标准或每个部分中,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章编号。

编号应从“范围”一章开始,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

每一章均应有标题。

标题应置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6.2.3 条条是章的细分。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对条编号。

第一层次的条(例如5.1、5.2等)可分为第二层次的条(例如5.1.1、5.1.2等),需要时,一直可分到第四层次(例如5.1.1.1.1、5.1.1.1.2等)。

同一层次中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条时才可设条。

例如,第10章的条文中,如果没有10.2条,就不应标出10.1条。

在某一章或条中,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例如,10.1有标题,则10.2也有标题。

6.2.4 段段是章或条的细分。

段不编号。

6.2.5 列项列项中每一项前应加破折号(见示例1)。

如果需要识别时,则在每一项前加上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序号。

在字母形式的列项中,如果需要对某个项进一步细分成需要识别的分项,则应使用后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见示例2)。

示例1:下列各类仪器不需要开关:——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功耗不超过10W的仪器;——在任何故障条件下使用2min,测得功耗不超过50W的仪器;——用于连续运转的仪器。

示例2:标准中使用的量和单位:a)小数点符号为“.”。

b)标准应只使用:1)GB3101、GB3102各部分所给出的单位;2)GB3101给出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如分(min)、小时(h)、天(d)、度(°)、分(′)、秒(″)、升(L)、吨(t)、电子伏(eV)、和原子质量单位(u);3)GB3102给出的单位,如奈培(Np)、贝尔(B)、宋(sone)、方(phon)和倍频程(oct)。

6.2.6 附录应按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序。

每个附录应有一个编号。

附录编号由“附录”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从“A”开始,例如“附录A”。

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仍应标为“附录A”。

附录编号下方是附录标题。

每个附录中章、图、表的编号应重新从1开始,编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顺序的字母,字母后跟下脚点。

例如:附录A中的章用“A.1”、“A.2”、“ A.3”等表示;图用“图A.1”、“图A.2”等表示。

6.2.7 表(图)应按条文中提及表(图)的先后次序编排表的顺序。

每个表(图)应有一个编号。

编号由文字“表(图)”及随后表明顺序的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由1开始,例如“表(图)1”。

如果只有一个表(图)仍应标为“表(图)1”。

7 标准编写要求7.1 标准的构成要素表1 各类标准构成要素及说明注:字体加粗表示“必备要素”,非必备要素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其中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记录和附录在标准中应保留要素,无具体内容时可写“无”。

7.1.1 封面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

封面的内容有:“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字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版本号(编写或修改年度加修订状态代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机构。

发布机构为“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1.2 前言标准应有前言,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图和表。

前言应视情况依此给出下列信息:——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的前言中应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

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标准的每一部分的前言中,应列出所有已知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说明参加起草的单位;——补充说明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如果标准分部分出版,则应将上述列项中的“本标准……”改为“本部分……”。

7.1.3 名称名称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正文首页、标准的封面。

名称力求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标准相区分。

技术标准的名称可采用标准的主题与“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等的组合。

管理标准的名称可采用管理活动的主题与“程序”、“规定”、“办法”、“制度”等的组合。

工作标准的名称由岗位名称或职务名称加“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字样组成,或为岗位说明书。

试行的标准应在名称后加“(试行)”的字样。

7.1.4 范围范围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