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最新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口干,头痛,身热。舌苔薄自 或薄黄,质红少津。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 《温病条辨》 ) 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豆豉、南沙参、大贝母、梨皮、栀子。 2.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出咳减,痰粘 稠,食后或进肥甘
厚味加重。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学心悟》 ) 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 芥、陈皮、甘草。 (2) 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稠或黄,咳时汗
出、口渴,头痛,恶风。舌苔 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 ( 《伤寒论》 ) 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苇根。 (3) 风燥伤肺 主症:干咳、 呛咳、 喉痒、咽干痛。 无痰或痰少而粘, 不易咯出。 或痰中带血,
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敬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组成:黛蛤散 ( 验方 ) 青黛、海蛤壳。 泻白散 ( 《伤寒论》 ) 桑白皮、地骨皮、
粳米、甘草 (4) 肺阴亏虚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带血,声嘶,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
盗汗神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 《温病条辨》 ) 加减。 组成:沙参、麦冬、花粉、玉竹、桑叶、生甘草、生扁豆。 【协议处方】 复方支气管炎片 【疗效评价】
1.临床痊愈:主次症状基本消失 2.显效:主症明显好转,次症基本消失 3.有效:主次症状均好转 4.无效:主次症状均无明显好转
【附注】 1. 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诊断,检查,治疗常规。 2.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疗效判断标准。
二、眩 晕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 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 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 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包括西医的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 , 位置性眩晕(眩晕病) ,脑性眩晕(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中医科诊疗指南
目 一、咳 嗽 二、眩 晕 三、中 风 四、不 寐 五、胸 痹 六、肋 痛 七、胃 痛 八、水 肿 九、淋 证 十、消 渴 十一、腰 痛 十二、郁 证 十三、内伤发热 十四、痹 症 十五、汗证 十六、泄泻
技术操作规范

一、咳嗽
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 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 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辩证分型治疗】 1 .外感咳嗽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 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自,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组成: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麻黄、杏仁、生甘 草、生姜。止嗽散 (《医
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 弱尺甚。 治 法: 偏阴虚:补肾滋阴。 偏阳虚:补肾助阳。 代表方: 偏阴虚:左归丸加减。 偏阳虚:右归丸加减。 组 成: 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 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 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 4. 痰湿中阻 主 症: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 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 法: 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组 成: 半夏、天麻、陈皮、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5. 瘀血阻窍 主 症: 眩晕,头痛,痛有定处,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 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 法: 去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组 成: 麝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白芷、菖蒲、老葱、鲜姜、大 枣、酒。 【协议处方】 葛根素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疗效评价】
【辩证分型治疗】 1. 肝阳上亢 主 症: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
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 数。 治 法: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组 成: 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黄芩、杜仲、桑寄生、山栀、益母 草、茯神、夜交藤。 2. 气血亏虚 主 症: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 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 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 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组 成: 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茯苓、炒扁豆、 远至、酸枣仁。 3. 肾精不足 主 症: 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二陈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
姜。 三子养亲汤 ( 《韩氏医通》 ) 苏予、白芥子、菜菔子。 (2) 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粗 l ,痰多质稠或黄,咯吐不爽。胸胁闷胀,隐痛,身热口干舌
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 ( 《统旨方》 ) 加减。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贝母、知母、桑白皮、瓜蒌、甘 草、橘红、茯苓。 (3) 肝火犯肺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而赤咽干,痰少难出。胸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舌苔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