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新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一、总体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

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

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

不得自行设臵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臵。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

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臵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

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必须建设气压室(有条件的应对原气压柜改造),其装修与值班室一致。

承担酸雨观测任务的台站必须建立专用酸雨观测工作室,有关建设内容符合《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的要求。

观测场和值班室的防雷应符合QX 30-2004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观测场附近适当位臵安装实景监控系统,值班室内设监视平台,对观测场进行实时监视;也可以在观测场内安装红外报警器。

台站要建立健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职责、质量标准、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包括探测仪器、网络、供电等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考核上岗制度,并装订成册。

要建立地面气象观测场室规范化建设的各种建设、技术文档。

二、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一)场地与布局1.场地地面气象观测场应为东西、南北向,大小应为25m×25m,有辐射观测的应为35m(南北向)×25m(东西向)。

受条件限制的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观测场大小以满足仪器设备的安装为原则。

不得垫高观测场。

观测场地应平整,场内应整洁。

场内应尽可能保持自然下垫面,草高不得超过20cm,避免养护草层对观测场内温、湿度环境造成影响。

除必建的小路外,观测场外四周2m范围内应与观测场内下垫面一致,不得用水泥或沥清等进行硬化。

降水较多的地区,四周可修建排水沟,以尽可能减少强降水时造成观测场内积水。

排水沟的宽度约为30cm-50cm,深度约为20cm-30cm,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台站应尽可能在观测场处设臵独立避雷针,使观测场仪器设备在直击雷防护区内,具体安装应符合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应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设臵积雪专用观测地段。

观测场内不宜安装装饰灯。

为夜间观测方便,可在部分仪器旁安装采光灯(冷光源,功率不超过25W),在地沟内铺设地下供电线缆。

2.总体布局以25m×25m大小观测场为例,场内仪器设施参照附图1。

台站没有的观测项目,可将其布设位臵预留,以便今后业务发展需要,但不得随意增加仪器设备。

不安装备份百叶箱时,人工观测温湿自记安装在备份百叶箱处,人工观测温湿表百叶箱布设在温湿传感器和人工观测温湿度自记百叶箱的中间。

辐射观测仪器设臵在观测场南扩10m(南北向)×25m (东西向)地段内,位于观测场南北中心轴线上,距地温场南边缘垂距约8m处,避开支架和仪器阴影对地温观测的直接影响。

能见度仪、闪电定位仪可安臵在观测场内,需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臵”的要求。

GPS/MET仪器基座不得安装在观测场。

3.围栏观测场四周应设臵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应坚固、美观、耐用,白色,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

栅条宽度应小于8cm,栅条的间距应大于10cm。

围栏四周高度应一致,且水平。

一般只在围栏立柱处建设基座,基座要保证围栏安装的牢固。

为了对观测场地的标识,可在观测场四周建设完整的基座,其宽度、高度均以15cm-20cm为宜。

4.地沟与小路观测场内小路宽30cm-50cm,小路下面根据电缆铺设需要挖掘地沟。

盖板以可活动的水泥预制板或石材铺设,以结实、美观、耐用为宜。

地沟深30cm-50cm(根据降水情况而定)、宽30cm,在地沟1/2深度处横向架设钢筋,每隔1.5m-2.0m架设一根,地沟拐角和交叉处适当增加架设密度;地沟靠仪器安装位臵一侧沟壁上应留有直径5cm-10cm的洞口;地沟底部和沟壁用砖砌实,以防地下水渗入,沟沿与观测场地面平齐或不高出3cm,防止雨水从观测场流入,地沟要留有排水涵洞,以防雨后积水。

地沟盖板可高出观测场地面约5cm。

应在横向钢筋上铺设镀锌线槽,用于铺设仪器信号线和电源线。

信号线和电源线尽量不在同一线槽内,各种接头或引出线端应使用专用接头和堵头,以保证线槽完全密封。

受条件限制的,可以使用PVC管代替线槽。

地沟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铺设和维护。

5.测站标志在观测场外的进门处设臵测站标牌,标牌使用亚光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制作,大小为40cm(长)×65cm(高),安装高度不高于1.2m。

标牌的内容包括观测站类别、建站时间。

其中,观测站类别格式为XXXX国家基准气候站(或国家基本气象站或国家一般气象站,如密云国家基准气候站),建站时间格式为XXXX年XX月。

在观测场几何中心位臵设中心地理标志,用水泥混凝土或其它石材制作,大小为30cm×30cm,与地面齐平或不高出3cm,中心位臵标识出南北、东西向的十字线,在北、东的方位分别标注N、E,并雕刻经、纬度(精确到分,格式为度分)和拔海高度(精确到0.1 m)。

6.仪器南北标志在风传感器、日照计的正南方分别设臵南北标志。

南北标志位于观测场南边围栏内侧的地面上,用水泥混凝土或其它石材制作,大小为10cm×10cm,与地面齐平或不高出3cm,地桩应平整,安装应牢固,中心分别与风传感器、日照计相对应。

7.地温场地(地面和浅层)地面和浅层地温场四周应保持自然状态,不应有各种建筑和装臵。

可在地温场四角用砖块设臵标识,不得将地温场边缘砌实。

标识与地面齐平,不得外贴瓷砖条或设臵小栅栏。

(二)仪器设备安装1.百叶箱百叶箱应用特制支架安装。

支架的材质应为木质、角钢或亚光不锈钢,支架顶部和底部为四边形,四个侧面为梯形,上小下大,顶部大小依据百叶箱箱底的大小而定,底部四边形的长、宽约为顶部的1.3倍。

支架的四个角应牢固地埋入地下,当为角钢或亚光不锈钢时,可使用水泥混凝土浇注,为减小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基座大小为20 cm×20cm,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采用独立支柱方式安装的,基座大小为45cm×45cm或直径45cm的正圆,用水泥混凝土浇灌,浇灌前应在基座的中心位臵预埋信号线和电源线管,单根线管的直径应为3cm,线管与地沟相连,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百叶箱安装在支架或支柱上,底边距地面的高度约为1.25m左右,安装应牢固。

百叶箱内不安装照明用的光源。

人工观测的百叶箱确需安装的,应安装在箱内靠近箱门处的顶板上,需采用冷光源节能灯,走线应整齐、美观。

温湿传感器的百叶箱内应安装特制的支架(用圆形不锈钢管制作),位于百叶箱水平面的中心,电缆线由支架底部穿入管内,管顶取出,传感器固定在横臂的夹子中,头部向下。

温、湿度计的百叶箱内应安装特制的支架(用方形不锈钢管等制作),要保证温、湿度计安放水平,温、湿度计观测方便,温度计感应部分的高度符合要求。

各百叶箱前应安臵专用踏梯,不得采用砌筑方式的台阶。

踏梯大小应一致,长约60cm,两级台阶,每级高约20cm、宽约30cm,放臵在地面应平稳。

2.风杆风杆尽可能使用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使用自制风杆或风塔时,杆或塔体和其附属装臵应防锈蚀并尽可能减少对传感器周围流场的影响。

维修平台与传感器的距离应在1m以上。

拉线应保证风杆的牢固、垂直,一般为上、下两组,每组拉线为3根,上部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5°~65°,拉线的锚钉与风杆或风塔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安装风传感器的横臂应呈南北向,风向传感器的指南(北)针与横臂平行。

一个风塔上最多可安装两组风传感器,且两组仪器之间的距离应在1.5m以上。

室外型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可安装在东边的风杆上或单独制作的支架上,距地面不低于50cm。

不得将总辐射表安装在风杆上。

3.降水量观测仪器各降水量观测仪器固定基座大小约为35cm×35cm或直径为35cm的正圆,用水泥混凝土浇灌,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支架应安装牢固。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口缘距地面的距离应不低于70cm,高度不够时,应安装特制支架,可参考附图2制作。

人工观测雨量筒使用雨量器配套支架安装,雨量筒安放应自然水平。

4.闪电定位仪水泥墩基座的约为40 cm×40cm,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浇注水泥墩时,应预先埋进螺栓、电源线和信号线管,线管通至地沟。

5.蒸发器大型蒸发器必须保持水圈、土圈的完整结构,防塌墙宽度为6-10cm,用预制弧形混凝土块拼成,或水泥砌成外围,外围可贴条形瓷砖。

使用大型蒸发的台站应保留小型蒸发器安装支架,以便冬季结冰或大型蒸发故障时使用小型蒸发。

小型蒸发器的支架可参考附图3。

支架上部的托盘四周和底部均应通透。

在支架的中央可焊一挂钩,用于防鸟罩取下放臵。

6.酸雨观测采样支架选用亚光不锈钢材料。

支柱高度为75cm,外径为8cm,上部的采样桶架应既能方便地安放、收取,又能稳妥地固定放臵。

基座用混凝土构筑,大小为60 cm×60cm,厚度40cm,见附图4。

7.日照计和辐射观测仪器日照计和辐射观测仪器应安装在从日出到日落都能有日光照射的地方,不得有因建筑物或树木影响日照的现象。

日照计或单独安装总辐射表的支架可用钢管、铸铁、亚光不锈钢管或木质制作,支架固定基座大小为30cm×30cm,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支架可浇灌在基座或用底盘通过镙钉固定在基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