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义: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易·乾·文言》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
《系辞》(二)分类:1、消极修辞:指遣词造句用语,使文字通顺流畅的方法,如增字,删字,颠倒,炼字等。
2、积极修辞:指广泛使用的各种修辞方式。
(1)引用①目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文心雕龙·事类》②分类:A引言: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书经·盘庚上》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列传》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巫山·巫峡》B引事:引用历史故事。
例: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报任安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李白《与韩荆州书》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取于管库。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陆游《诉衷情》C引文: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a明引:直接说出引文的出处,或书名、作者,使人一看即知。
先秦以引经书为主,如《孟子》引《诗经》26次,《荀子》引《诗经》70次。
b暗引:不指明引文出处,甚至把引文和本文合在一起。
如《岳阳楼记》的“商旅不行”引自《易经·复卦》,《赤壁赋》的“逝者如斯”引自《论语·子罕》。
c略改:左相日与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杜甫《饮中八仙歌》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王朗健笔誇翘楚。
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
辛弃疾《贺新郎<赋滕王阁>》(2)譬喻(比喻)①作用:使道理通俗易懂,文字生动形象。
②分类:A明喻:往往用“譬如、譬犹、譬之、犹、若、如”等词语加以表明。
例:背如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肤如凝脂。
《卫风·硕人》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B隐喻:不用“譬喻”等比喻词,而是直接表述。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步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柳宗元《封建论》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韩愈《答李翊书》曹公,豺虎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苏轼·卜算子》C博喻:用很多比喻来说明同一事物。
例: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3)代称(借代)①定义: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词,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
②区别代称与譬喻:譬喻是说甲事物好比乙事物,但不等于就是某事物,译为“像”。
代称是直接代替,不是像不像的问题,译为“是”。
例:乘坚驱良逐狡兔。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乘坚策肥。
《汉书·食货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水经注·巫山·巫峡》③分类:A用该事物的性质、特征指代该事物。
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诸葛亮《出师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水经注·巫山·巫峡》载圆履方。
《淮南子·本纪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伟业《圆圆曲》)赤脚挑残笋,苍头摘晚茶。
陆游《幽居初夏》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淮南子·礼论》皤然阡陌间,来往几鲐背。
陆游《若耶村老人》B用泛称代特称。
例:晋国,天下莫强焉。
《孟子·梁惠王上》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后汉书·华佗传》擅山海之富。
《洛阳伽蓝记·王子坊》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
《青溪寇轨·容齐逸史》C用特称代泛称。
例:凌阳侯之犯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九章·哀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王维《偶然作》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马说》D用人名代事物。
例:日高五丈睡正浓,将军打门惊周公。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春网荐琴高。
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E用地名代事物。
例:欲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黄庭坚《题郑防画夹》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
白行简《李娃传》常恐夜寒花索寞,锦茵银烛按凉州。
陆游《花时遍游诸家花园十首》F代职业,工种,官职等。
例: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大雅·板》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孟子》吴人伐楚,获俘焉,以为阍。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及三闾桔诵,情采芬芳。
《文心雕龙·颂赞》G用部分代全体。
例: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4)并提(分承、合叙)①定义:并提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
例: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史记》脭醲肥厚。
……发皇耳目。
枚乘《七发》耳目聪明。
《后汉书·华佗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②并提之法用不好,则以辞害义。
例: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子左车为安阳侯。
《史记·孝景本记》③古籍中,合叙法用得较广泛。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韩愈《师说》风霜高洁,水落而不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兵革非不坚利也。
《孟子·公孙丑下》(5)互文(互见、互文见义)①特点: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②分类:A一个句子中某些字词互见。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没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郦道元《水经注》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醉翁亭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B多数情况下,互见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
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焦仲卿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C同义词互训,避免行文重复。
例: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
李斯《谏逐客书》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
《庄子·山水》跖越者,或以舟,或以车,虽异路,所极一也。
《淮南子·说林》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秦王阁序》(6)夸饰(夸张)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诗经·卫风·河广》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史记·鸿门宴》观其廊庑绮丽,无不叹息,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
《洛阳珈蓝记·王子坊》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7)倒置倒置是一种没有规律的修辞方式。
倒装是一种有条件的语法现象,今人的倒装对古人来说是正常的句式。
例: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左传·昭公十九年》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江淹《恨赋》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8)委婉①定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
②分类:A避粗俗例: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
《史记·樊郁滕灌列传》即阳为病狂,卧便利。
《汉书·玄成传》权起更衣。
《赤壁之战》B避忌讳例:放勋乃徂落。
《孟子》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史记·秦始皇本纪》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尚谁立哉?《汉书·灌夫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诸葛亮《出师表》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诗经·唐风·葛生》越数月,而先生亦捐馆。
廖廷柏《切韵考外篇·跋》C避冒犯例:陛下富于春秋。
《史记·李斯列传》太子方富于年。
枚乘《七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D交际辞令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迁议书》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左传·齐桓公伐楚》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左传·鞌之战》此外,还有反语、双关、拈连、设问、错综、对比、排偶、反复、层递、顶真等,今已见之,故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