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四: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7页例4和“做一做”的第1、2、3题,练习三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5 —÷+ ×—÷ + ×40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1、自学复习题。
2、小组讨论:把这道题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办?做在练习本上。
3、汇报结果。
4、教师把学生可能列出的条件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别讨论每道题的解法,(以编题者为主)5、出示例5。
让学生独立完成。
6、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7、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差生。
三、应用新知: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十三第1题。
先分析题,画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
然后集体正。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
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四、作业:练习三十三3、4题。
板书设计:应用题例4: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多少棵?课后附记:课题四: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页例5和“做一做”的第l、6题,练习三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5 —÷+ ×—÷ + ×40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1、自学例4。
教师出示例4:“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小组讨论:1、这遭题说的是怎么一回事?2、题中告诉我们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3、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煤。
讨论后,独立完成。
学生解答例4时,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列式。
最后集体订正。
2.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练习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师;“如果我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了,你们还会解答吗?”教师板书改变后的题目“学校食堂运来土吨煤,计划烧40天。
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了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先由学生自己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
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做在黑板上。
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做教科书第14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而且还通过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怎样分析和解答应用题。
—道题是三步应用题还是两步应用题,要在分析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后才能确定。
以后我们还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2.作业:练习三十四的第1—6题。
板书设计:应用题例4: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
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1)计划每天烧煤多少天?1000÷40=25(千克)(2)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25-5=20(千克)(3)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1000÷20=50(天)答:可以烧50天。
课后附记:课题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十四的第7——10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87页第(八)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
二、讲评上节课留的作业中的问题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1.做练习三十四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1)题:“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做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学生:“可以从问题开始分析。
先想‘要求完成原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然后再想‘由于已经知道原生产任务是4500套,只要再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就可以了。
”教师:“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学生:“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
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教师:“他是这样分析的。
谁还有别的分析思路?”学生:“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
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同时请—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渎第(2)题。
教师:“把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计划15天完成’后,解答时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变化?学生;“第二个条件改变后,原计划每天做多少套也不知道了,还得先算出原计划每天做多少套。
”让学生把第(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
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个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由于这道题要求解答的问题只有一个条件,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算千步,才能再求出最后结果。
一共需要两步计算。
而在第二题中,要求解答的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一共需要三步计算。
)2.做练习三十四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三十四的第9题。
清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12—2)个月完成。
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
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以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
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
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2.布置作业:练习三十四的第10题。
课题六,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三十四的第1l一18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50 + ÷+ × 8—÷—×602.教师出示下列式题,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着重说明计算顺序。
)÷一+「+—×]÷二、列综合算式练习1.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1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弄清题意,在练习本上做这两道题。
然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特别注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使用中括号。
2.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特别是如何使用括号。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1.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3题。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四的第14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我们用两种方法解答。
大家先仔细看一看题,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两种不同的思路?”3.做练习三十二的第17题。
教师:“这道题要求补充上问题,编成三步应用题,再解答。
大家想一想,补上什么样的问题才行?”(小组讨论)经过讨论,找到应该补充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括号。
在解答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要注意认真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时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过程更简便。
”2.布置作业;练习三十四的第15、16、18题。
课题:行程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5页准备题和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十五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会解答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写好准备题和例6的小黑板两块,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一套。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板书题目:“张华每分走60米,他1分走多少米?2分,3分呢?”指名学生解答后,把书上的表填完。
教师:“解答这道题时,我们用到哪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在算式下面板书:速度×时间=路程教师:“像这样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题,通常叫做‘行程问题’。
”(板书课题:行程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师出示写好准备题的小黑板(题目下应画出表示运行的示意图)。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面来表演一下(或者用教具做演示)。
教师:出示投影:(1)他们两个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最后怎么样了?(两学生走,最后碰到一起。
这就叫做‘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
叫做‘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或者‘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每走一分,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一段。
缩短的这一段,就是他们俩人海分所走的路程的和。
最后他们碰到一起,就叫做‘相遇’。
)请全班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45页,2.学习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