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同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读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我们一起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于严监生你已经了解了什么?生:监生的意思。

严监生家财万贯。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但是清朝时期的语言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

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把课文读通顺。

生:轮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轮读,你想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灯里有两茎灯芯,太浪费了。

师:我有没有听错,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

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什么?生:亲人,故友……师:是呀,两茎灯心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整体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你从严监生的哪些表示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这两茎灯芯,请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随机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2、感受严监生“爱钱甚命”的心态: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预设:生:严监生病得很严重,我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中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严监生的病为什么会病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出示:在《儒林外史》的第五回这样写道:1、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2、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

师:他是因为没钱吃药吗?生:不是,他是因为舍不得银子。

师:那么在他的眼里银子与性命熟轻熟重?生:是银子。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3、通过“指”感受到严监生焦急的心情,初步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师:你还感受了到什么?生:严监生开始是“伸着两根手指,接着是指得紧了,最后是指着不动了”他在随时都可能一命呜呼的时候,心里只有油灯。

生: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了摇,闭着眼睛摇了摇。

师:他心里想的是那油灯吗?生:不,他想的是有两根灯芯的油灯非常浪费。

师:他觉得浪费的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他平时的生活情况。

请看屏幕:第五回节选:不瞒二位老舅,象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师:他连平时买点猪肉都舍不得,他觉得他浪费的是什么?生:是银子。

师:从这些动作中,你知道严监生心情是怎样的?生:焦急的,着急……师: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课文。

师生共读。

4、补白人物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师:可怜的严监生,生命危在旦夕,偏偏一大帮亲人在身边,却猜不出他的心意,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你可以选择一句,把他的心理补充完整。

(写一写。

)师:大侄子的话。

生:唉,大侄子,我就你们这几个亲人了,我担心的是灯,灯里有两根灯芯,你发现没有。

生:我的侄儿诶,你怎么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里燃着两茎灯芯,多费油啊!这哪里是油,分明燃的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生:奶妈,亏你还在我家待了这些年,竟然连我的这些心思都不懂,真是气死我了。

师:这就是可怜的严监生,看着课文的插图,你有什么要对他说的?生:钱哪有生命重要啊。

生:你家有十万银子,却到死,还为几根灯芯牵肠挂肚,真是守财奴。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对严监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带着自身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生: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阅读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能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或者一个词语概括一下严监生的形象?生:守财奴、吝啬鬼、小气鬼……师:受到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在以往的评论中,人们常把严监生列入到了世界文学吝啬鬼的长廊之中,在很多文学史评中、和电视、电影里都把他视为一个贪婪成性,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而大加抨击。

但是,看了下面的这些补充资料后,你对严监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出示补充资料一。

)师小结:是呀,吝啬鬼第一个特点就是严酷和不近亲情,对财富的占有欲,使他们失去了常人行为和心态。

我们看到的严监生并不如此。

他“钱过百斗,米烂成仓”自身平时连一斤猪肉都不舍得吃,但他却舍得花银子请他人喝酒,自身有病舍不得吃药请医生,老婆病了却“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和子”,自身从不肯轻易为自身破费钱财,但却肯送给两位舅子大笔银子。

吝啬并没有割断其亲情关系,泯灭其人性。

不能说严监生不吝啬,可他的这种吝啬只是一般小生产者的吝啬,并没有使他由人变成了鬼。

吴敬梓仅用了五句话就把严监生过分俭省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与严监生相比,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时间来不和,方案二:果戈里笔下的波留希金、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就是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吝啬鬼。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相关的书籍,出示作者书名)下面。

就让我们来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吝啬鬼。

请同学们默读《欧也妮·葛朗台》这个片段(出示补充资料二),同样是写他在临终前片段,先请同学们从文章中划出表示人物吝啬的语句。

然后考虑一下,同样是写人物临死之前的情景,它与课文节选的片段描写的偏重点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写葛朗台吝啬的句子。

生:严监生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第二篇文章的主人公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

师:吴敬梓为什么不通过语言来描写人物呢?这样不是能更直接的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吗?生:因为严监生病得很重,不能说话了。

师:是呀,所以我们要根据人物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来选择描写的偏重点,这样的描写更逼真,下节课,我们将走进红楼梦,进一步学习精妙的人物描写手法。

五、练习请你自身选择一个心理活动写一写:当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伸着两根手指,他想:当大侄子问他是否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时,严监生心想:当二侄子问他是否还有两笔银子没有吩咐明白时,严监生心想:当奶妈问他是否两位舅爷没有见面时,严监生心想:【补充资料】一、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对闯祸逃跑的哥哥:严致和见差人来说此事,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见哥哥又不在家,不敢轻慢。

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

……严二老官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银子,官司已了。

对结发的妻子:生病时: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的重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和子,总不见效。

去世后: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对妻子的兄弟: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

”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二位喜形于色去了。

二、选自《欧也妮·葛朗台》末了,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

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

他把身上的被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声音显出他惊慌得厉害。

“在那里呢,父亲。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小朋友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小朋友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费劲的笑意。

有时他说一句:“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三、练习划出表示人物吝啬的句子。

然后考虑一下,同样是写人物临死之前的情景,它与课文节选的片段描写的偏重点有什么不同?《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2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上周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课文……生:(齐答)《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

师: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机敏、淘气、倔强;小胖墩呢,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

你还有其他收获吗?生:文章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

生: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小胖墩和小嘎子竞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让我们感觉他们都有血有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师:(指“监”)这个字读 jiàn,大家齐读。

生:(齐读)监!师:知道什么是“监生”吗?生:监生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预习时看了书页下的注释。

师:你真会预习!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

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

”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形?生:我想他临死前一定有许多人来看他,而他想着要花很多的钱来办自身的葬礼。

生:他会死得很安宁,因为他有很多钱,他的儿子不愁钱花。

生:他一定忙着分遗产,好让家人过得幸福。

生:也许他不想死,舍不得离开亲人。

师:严监生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生:(齐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师:轻轻地再来一遍。

生:(再读)临死前的严监生!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师:翻开语文书,把课文读准、读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注释或查查工具书。

(同学认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前两句。

)师:你读得非常通顺,谢谢。

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二侄子说的话添加了字。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

不能添字,请重读一遍。

(生重读。

)师:很好。

读书可别慌张,一定要读准确。

谁读后面的局部?(生读完。

)师:读得真熟练,不过在这些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板书:挑生:它可以读 tiāo和 tiǎo。

(师板书两种读音。

)师:在文中该读哪一个音呢?请教一下你们的万能老师。

(同学查字典,老师巡视。

)师: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得根据意思来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