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哪些?
我认为,小组合作应首先从改变座位的形式开始,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下的课堂座位形式是插秧式的排排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身体和目光都是面向老师,便于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控制和整堂课的驾驭。
但在高效课堂中,老师不能再成为讲台的主角了,那里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这样,老师该往哪里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开始慢慢接受六人面对面的小组围坐形式。
经过对全体学生的个人信息认真分析,我将全班44个人分成了7个小组。
受学校教研会小组体验式培训的启发,我花了半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选组长、定组名,设计组训,确定小组奋斗目标。
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各小组上台,在组长的带领下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的风采,成员介绍,小组呼号,集体宣誓,在激-情昂扬的氛围中构成了全新的学习小组。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一新的座位方式十分感兴趣,课堂讨论的氛围也好了许多。
我觉得小组合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确实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