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县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县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产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全。

近年来,县体育器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作为首批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是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省体育局产业发展中心定点联系单位。

目前县体育产业基地已培育各类体育产业企业142家,通过国体认证企业达到5家,产品种类齐全,涉及室内外健身器材、塑胶跑道、文教用品等十大系列,上千个品种,2018年度销售收入40.45亿元。

(二)销售范围广、质量信誉好。

县体育用品营销队伍独具特色,是一支不依附于企业、自成体系的职业营销队伍,拥有广阔的市场资源和人脉关系,具有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我县体育产品已覆盖全国30 多个省(市、自治区),40%的产品销往亚非欧美的22 个国家和地区,海绵垫、跳高标杆等田径器材入选2008 年北京奥运会,多家企业与国内知名体育器材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国内业界成功铸就了质量和信誉保障的名片。

(三)经济贡献大、带动能力强。

经过40 多年的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体育产业吸纳全县及周边劳动力近40000人,促进了人民增收,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战略实施贡献巨大。

乘着2019(第37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东风,2019年5月,体育产业(上海)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近百位体博会参展企业家慕名前来参加我县推介会,推介会上9个高端制造项目成功签约,涉及训练器材加工制造、AI智能步道、智能健身器材、智能体育设施等多项领域,签约金额达36亿元。

(四)合作平台广,发展势头足。

近年来,群众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也由室外转向室内室外相结合。

为此,成立了体育产业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对辖区体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经过充分调研论证,2016 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支持和倡导下,举办了环渤海体育产业联合会成立仪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人名单,制定了联合会工作章程。

环渤海体育产业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县体育产业发展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为企业寻求发展新思路、探讨发展新领域搭建了合作平台,采用建立联合会的方式实现再次集聚发展,也推动了企业良性竞争和互动,促进新工艺、新技术能够迅速传播和应用,为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促进行业自律和有序发展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二、群众体育基础良好(一)全民建身氛围浓。

我县是八极拳创始人吴钟故里,受八极拳文化影响,习武健身已成为我县的历史传统。

以八极拳为活动载体,全力营造全民健身氛围,2018年8月,在国台办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来自海峡两岸八极拳专业人士共计1500余人参加交流大会。

近年来,还举行了“京津冀鲁龙舟邀请赛”、全民健步行、全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项比赛,今年将继续举办“京津冀鲁龙舟邀请赛”“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

(二)基础设施投入多。

我县大力实施“体育+”战略,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深度融合,规划建设了体育器材小镇、“半程马拉松”比赛场地,加速建设八极拳国术小镇项目。

先后投入约1.1亿元,完成了县全民建设中心建设,免费面向市民开放篮球及足球场地,在城区范围内新建老年门球场地2处,教学体育场地5处。

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搭建平台,所辖9个乡镇(街道)均已高标准建成综合文化体育站,151个社区(村)、70个贫困村均已全面建成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实现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全覆盖。

(三)居民幸福指数高。

近年来,我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8年民生支出达到15.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8%,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增体育产业就业950余人,完成就业培训460余人。

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展,贫困家庭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持续减少。

各项体育活动的陆续举办,群众的积极踊跃参与,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在近几年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县排名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三、具备设立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六大优势(一)交通区位优势。

我县北接京津冀,南连济南都市圈,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交汇,被山东省政府定位为全市域次中心、鲁北商贸名城。

县内,国道205和339线、滨德高速、荣乌高速纵横交错,是全市第一个A1通用航空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

距离黄骅港80公里、滨州港85公里、济南机场120公里、雄安新区150公里、北京280公里,可实现半小时下海,一小时上天,一个半小时到雄安新区,两小时进京。

(二)产业集聚的优势。

我县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现已拥有140多家体育器材制造销售企业。

此外,我县围绕打造“山东亲商第一县”,全力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打造了亲诚惠容、互利共赢的营商环境,全球体育场馆设施领导品牌领先康体、国内排名第一的运动地板生产企业美凯体育、国内领航生产制造商前10强企业奥康达体育等龙头企业先后来庆建厂,形成了生产、配套、检测、研发、销售等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实现了高效协作,生产链分工细化。

(三)市场完善的优势。

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足迹遍布海内外的职业营销人员和技术扎实的本地产业工人。

我县推行“产业+人才”“企业+人才”“平台+人才”等人才支撑模式,县内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急需人才。

另外,和山东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产品研发,定向培养人才。

企业之间分工明晰,既拥有奥康达体育、领先康体育等注册资金大、生产能力强的外资龙头企业,又拥有世纪星、京奥等成长性好、特色突出的本土骨干企业,还拥有鹏之泰、冀鲁等配套加工企业,产业链条基本成型,产业特点十分突出。

政府支持政策措施完备,价格体系合理,市场规范和市场管理严格,形成了“有序、有度、有德”的良性竞争局面。

(四)高端质量优势。

我县体育产业始终坚持工匠精神,用心打造奥运品质、国际品牌。

京奥体育、世纪星文体器材等实力企业通过了国体认证,产品入选了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综合性体育盛会。

深圳领先体育、上海美凯地板等领军企业,通过了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质量标准认证,并获得了国际篮联、羽联、乒联等团体认证,与国际、国内赛事长期开展合作。

(五)成本要素的优势。

一是原料丰富。

我县地处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周边体育产业原料配套齐全,碳纤维、钢材、橡胶颗粒等关键原料,取材便利,质优价廉。

二是物流便捷。

我县建有国家4A级国际物流园一处,3600余条物流线路通达全国。

三是平台完善。

规划了面积5平方公里的京津冀产业园、占地2000多亩的体育产业基地“两大平台”,位置优越、空间广阔、配套完善。

(六)政策环境的优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体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植发展,在历次重大发展规划中,均将体育产业纳入其中。

为发展壮大体育产业,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体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体育产业招商工作专班,重点推进体育产业链条延伸、壮大、集聚等工作。

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崔口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企业过桥基金等,在项目用地、产业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培植产业发展。

四、重要政策贯彻落实的载体与平台(一)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今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的关键年,我县体育企业因多数分布在乡镇驻地,企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

我县有42个村成为体育器材专业加工村,吸纳全县及周边劳动力近40000人,按照计件领取工资,每天的收入在200元-270元,每月的收入在6000元-8000元左右;一名车床工,每月收入4000元-5000元;一名剪板工,每月收入6000元;一名即便没有什么技术的妇女和老人,每天给即将出厂的体育器材包装塑料薄膜,每天也有50元-60元的收入。

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将进一步提升壮大企业整体实力,同时在扩大就业、拉动脱贫、创造社会财富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县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关键平台。

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决策部署,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机遇,以努力建成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先行区为目标,印发了《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8-2022年)》,规划中将运动体育装备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发展载体,明确要求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体育器材生产商和尖端技术,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力推动体育器材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建设。

充分发挥健身器材产业基础优势,以科技化、规模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全民在线健身器材、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场馆器材,构建鲁西北体育户外健身器材生产基地。

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将加速我县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程,助推我县体育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高效推进的重要载体。

我县位于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距离地级管辖市120公里,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任务艰巨。

为推进工作开展,我县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打造北部工贸发展片区,确定了体育器材产业为主的经济片区。

当前,我县体育产业企业为142家,多数分布在乡镇驻地,是乡镇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有利于提升我县体育产业知名度,有利于拓展市场销售空间,有利于乡镇经济发展的快速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高效推进的重要抓手。

五、设立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是发展的需要、群众的期盼(一)设立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是贯彻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抉择。

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完善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圈建设”。

我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是山东省对接京津冀的北大门,与京津冀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在我县设立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以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方向,必将充分发挥鲁冀交界地区独特地缘优势,极大的促进山东体育产业与京津冀地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布局,助推京津冀体育产业圈加速形成。

(二)设立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是我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契机,我县是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整体经济实力弱,产业结构单一。

我县已将体育产业作为县域内的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多年,已形成一定规模。

面对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契机,我县体育产业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将为我县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确定风向标,效促进我县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有效促进县域体育产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社会财富,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提供重要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