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学案导学”的收获与反思
摘要:主要叙述了教研组在该校实施课改中采用“学案导学”这一做法,畅谈了实施“学案导学”带来的收获,交流了导学案编制和使用上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激起更多同仁参与到课改研究中来。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案;教师
“学案导学”是高校课堂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政治教研组积极响应并一直在探索、思考怎么做才能更好、更有效。
多年的探索和思考也确实让我们感受到践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正确的,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生,也改变了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收获多多。
一、践行“学案导学”带来的收获
1.促进了我校政治教师的成长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学校一直实行了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开展研讨。
为了能编写出一份比较完美的导学案,我们各政治备课组的老师团结一致、分工合作、集思广益。
在平时的研讨中,我们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
大家在一起群策群力,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不仅提升了各自的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
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案导学”是以编制和使用导学案为载体的,一份优质的导
学案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
通过对“学案”的实施,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
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自始至终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转变。
3.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自我省出台“五严”规范办学规定以来,我校对学生的作业量和在校时间都做了明确规定。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政治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时实施堂堂清,利用学案进行导学,使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导学案”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对编制导学案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1.要考虑到目标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编写导学案时,老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
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
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注意信息材料的价值性
设计导学案选取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选取经典、准确、新颖、真实的材料往往更容易打动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也有点化作用。
利用热点事件作为背景材料,然后根据考点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交流。
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事项
1.避轻就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2.防止形式化,注重实效
我们要防止导学案内容习题化。
我们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防止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防止把导学案变成了一份单纯的当堂达标测试题,使导学案失去了导学的功能。
我们还要防止把导学案中学生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主体地位的凸显必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
教师要正确处理使用导学案模式下课堂中
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重视差异,区别对待
“导学案”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同学的情况,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同学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预习能力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
在“导学案”的实施中,总会有同学的预习不尽如人意。
一节课下来,总会有同学还不能很好掌握“导学案”上的有关内容。
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后及时补差,力争达成教学要求“日日清”“周周清”。
总之,“学案导学”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新方法。
它还处于起步阶段,践行“学案导学”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反思,认真总结,使之日臻完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就一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周峰,郑向荣.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
[2]李桂仙.使用学案导学发展基础学力.新课程:教研版.
[3]李健.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江宁土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