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1、尊重学校,遇到少先队员行注目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
不要太主动为孩子做事。
每天回到家询问孩子,一天过得可好,有什么好玩的事,有什么需要帮助。
3、尊重老师,见面行礼,定期主动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
尊重他人,和同学家长友好相处,收集信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
不骂人,不打架。
到孩子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孩子的物品,不打扰孩子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答应孩子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7、认真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每天给予孩子具体而微的表扬或鼓励至少三次。
遇到孩子表现差强人意时,不灰心,不气馁,有耐心,细致分析,理性解决。
8、与孩子一起爱物惜物。
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
引导孩子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孩子做得不好的,提建议,不批评,耐心收拾残局。
10、按时起床,每天给孩子准备早餐。
下班后,尽量在家陪孩子看书、玩游戏,不能陪伴事先说明并请假。
主动邀请孩子看有趣的电
视节目,不蛮横剥夺孩子的人生乐趣。
11、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有不明白的及时问老师。
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按时、高效、独立的完成家庭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
12、未经孩子同意不得让孩子参加辅导班。
让孩子参加的每一种才艺培训,不轻易开始,不轻易放弃。
13、每天半个钟,坚持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15、爱护公物,带孩子一起从事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6、积极参加班级家长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
17、尽量不开车。
开车要遵守交通法规,避让行人尤其是孩子。
18、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时不拥挤,不喧哗,礼让他人。
乘公共车、船等主动购票,主动给有需要人士让座。
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19、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事。
20、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声色场所,进入了不要让孩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