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

合同法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4、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和成立要件

(一)当事人之间必须通过要约和承诺方式达成协议。

(二)当事人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能力。

(三)合同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

(四)合同的标的物和内容必须合法。

(五)当事人的合意必须真实。

(六)合同必须具有对价或合法的约因

要约是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愿意按一定的条件同对方订立合同,并含有一旦要约被对方承诺时即对提出要约的一方产生约束力的一种意思表示.

要约是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要约必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例:吉布逊诉曼彻斯特议会案

2、要约必须向特定的人发出(大陆法国家的要求,英美认为要约可以向全世界发出)

3、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肯定

4、要约必须传达到受要约人才能生效例:交错的要约

[交错的要约]

甲向乙发出一份要约,拟以1万美金将一部汽车卖给乙,乙在受到甲的要约前,主动去信表示愿意以1万美金购买其汽车,尽管此信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相同,但也不能认为是一项承诺,而只能视为“交错的要约”双方没有成立合同关系

要约邀请是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邀请对方向自己提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1)不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

(2)内容不十分明确肯定.

(3)通常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

对要约人的约束力

A.要约的撤回.要约发出之后,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可以用更为快捷的方式把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处,以阻止要约生效.即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前对要约人没有约束力,要约人可以随时将其撤回.

B.要约的撤销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受要约人承诺之前,要约人可以把撤销要约的通知送达受要约人,使已生效的要约失效.

对于要约生效以后,能否将其撤销,各国存在较大的分歧.

英美法、德国法、法国法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在合同成立之前,要约可以撤销,但下列例外,

A 在要约中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它是不可撤销的.

B 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本着这种信赖行事

英美法认为:要约人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任何时候都可以撤销或更改要约.这一原则对受要约人缺乏应有的保障.

德国法认为:要约人依通常情形在可望得到答复之前,不得撤销或更改要约.除非要约人在

要约中明确规定不受要约的约束.

法国法认为:要约人在受要约人承诺之前可以撤销要约,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

要约一般对受要约人没有约束力,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只是在法律上获得了承诺的权利,并不承担必须答复的义务.但有的国家规定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受要约人无论是否承诺均应通知要约人.

要约的消灭

(1)要约因期限已过而终止.

要约规定了承诺的期限的,在此期限内为作承诺,要约即告终止.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期限,则要约经过一定的合理时间终止.

(2)要约因撤回而终止.

(3)要约因撤销终止.

(4)要约因被受要约人拒绝而终止.

(5)要约因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而终止.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按照要约人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内容表示完全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告成立。

承诺的构成要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间内作出。受要约人在承诺时必须知晓要约的内容

(3)承诺内容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一般是无条件的

?英国法要求承诺象镜子一样反映要约的内容

?美国法则比较灵活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中附加了某些条款,承诺仍可有效,合同以承诺的内容为准。除非:

a.要约中已经明确规定承诺时不得附加任何条款

b.这些附加条款对要约作了重大修改

c.要约人在接到承诺后已经在合理时间内作出拒绝这些附加条款的通知

(4)承诺的传递方式必须符合要约人的要求。

承诺的生效时间

1)投邮生效原则

(2)到达生效原则

(3)了解生效原则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条规定:

a. 对要约的承诺应于同意要约的表示送达要约人时生效。

b.按要约的要求或惯例,可以用某种行为表示承诺的,承诺于在有效时间内作出该行为时生效。

[豪威尔诉证券公司案]

1971年10月,被告答应卖给原告一庄财产,并说原告须在6个月内以书面方式把通知送,在6个月内,原告写了封回信表示同意,但信件遗失了。被告把财产卖给了别人,双方在法庭上争议的焦点是邮政规则是否在此案适用,法院认为,被告在要约中注明原告应把通知送达,因此邮政规则在此案不适用,原告败诉。

承诺的撤回是承诺人主旨承诺发生效力的一种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在生效前才能撤回,一旦生

效,合同成立,承诺人就不能撤回承诺了

对价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种权利、利益、利润、好处或是他方当事人在克制自己不行使某种权利或遭受某种损失或承担某种义务。简单得讲,对价就是合同的双方的相互给付。

对价的有效要件

(1)对价必须合法

(2)对价必须是已履行的或待履行的,不能是过去的对价。过去的对价不是对价。

(3)对价必须具有某种价值,但不要求充分。

[蒙特夫诉斯考特案]被告答应以1英镑的价格把房子卖给原告,但后来被告反悔了,声称1英镑是个不充分的对价,法院认为,对价并不要对等或充分,合同能够执行取决于有没有对价而不是对价是否充分,被告败诉。

(4)已存在的义务或法定义务不能作为对价。

[船员诉船长案]

(5)对价必须来自受允诺人。

(6)履行义务超出了公共义务或合同义务的范围,可视为对价

法人的行为能力

法人是指拥有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最常见的经济法人组织是公司,公司的缔约能力取决公司章程的规定。

自然人订立合同的能力

1.中国法的规定(1)无行为能力人:

A.10岁以下的儿童

B.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限制行为能力人:

A.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完全行为能力人。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

B.已满16岁未满18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2.德国法的规定(1)无行为能力人:

A.未满7岁的儿童

B.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不能自由决定意志,

而且按其性质此种状态并非暂时

C.因患精神病被宣告为禁止产者

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律无效

(2)限制行为能力人:

7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此类人订立合同须经代理人同意,未经同意

的须经追认,或未成年人成年后自己追认

(3)完全行为能力人。

3.法国法的规定法国民法典1124条规定,无订立合同能力的人包括:

A.未解除亲权的未成年人(21岁成年)

B.受法律保护的成年人(包括官能衰退者和因挥霍浪费、游手好闲以至陷入贫困者)他们订立的合同必须取得其监护人或管理人的同意,否则无效。但须经法院宣告无效未成年人解除亲权有两种情况:

A.因结婚而解除亲权

B.年满16岁以后,由其父母或其中一方向监护法官提出申请,宣告解除。

解除亲权的未成年人有处理一切民事行为的能力,

但不得经营商业。

4.英美法的规定英美法规定,未成年人、精神病者、酗酒者都属于缺乏订约能力的人,对他们订立的合同,根据不同情况可能产生三种结果:具有约束力、可以撤销、无效

(1)未成年人。原则上未成年人没有订立合同的能力,未成年人对其订立的合同,在其成年后可以予以追认,也可以要求撤销。但属于必需品的合同除外。

(2)精神病人。

A.精神病人在被宣告神经错乱以后订立的合

同一律无效

B.精神病人在被宣告神经错乱之前订立的合

同可以要求撤销。

(3)酗酒的人。

酗酒者订立的合同原则上有强制力,但如果酗酒者在订立合同时,由于酗酒而失去行为能力,则可以要求撤销合同。

英美法把合同的条款依其重要性分为条件和保证两种。

条件,即合同中的重要条款。

保证,即合同中的次要条款。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条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保证,对方不能解除合同,只能要求损害赔偿。

例:[国际墙面装饰公司诉市场营销公司案]

原告与被告订立独家代理合同,由被告代理原告销售原告生产的陶质瓦.合同规定每次交货后90天内被告应付款.被告总是推迟2-20天付款.后陶质瓦销路很好,原告想再设代理销售点,但鉴于同被告订立的独家代理合同.所以想以被告迟延付款为由解除合同.法院认为被告只违反保证故原告只能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免责条款,即合同中规定赦免一方当事人因违反合同或侵权所应负责任的条款。

?英美法规定免责条款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免责条款必须进入合同才能有效,在合同签定后加入的免责条款无效.

例:[克蒂斯诉化学洗染有限公司案]原告去洗染公司洗衣服,洗染公司规定对所洗衣服受损、受污不负责。但雇员对原告只说衣服受损不负责,后来衣服受污,洗染公司想以免责条款为由推脱责任。

法院认为洗染公司虽规定包括受损、受污的免责条款,但进入合同的只有受损免责条款,受污免责条款未进入合同,故不能免责,被告败诉

2.免责条款进入合同的方式必须合乎常人维.只有写在合同正面或口头特别强调的免责条款才算是合乎常人思维的,写在反面或挂在墙上等都不算.

例:[切佩顿诉佩雷案]原告租了被告一张桌子,后桌子塌了。原告因此受伤。被告

认为出租的地方挂了注意事项(其中含有免责条款),原告付钱后得到的收据上也有免责条款,但原告没有注意,所以出租方不负责任。

法院认为,免责条款进入合同的方式必须是合乎正常人思维的,挂在墙上的注意事项没有人强调一定要看则是可看可不看的,收据是收款的凭证,不是合同正文,出租人没有强调。故此案的免责条款无效。

英美法规定一般意义的误解不能导致合同无效,只有实质性的误解才可使合同无效。

英美法实质性的误解包括:

(1)身份误解最常见的有买者冒充知名人士或有信誉的公司,支付支票,待卖者发现准备撤销合同时,货物已经转到了不知情的第三人之手。如骗子亲自上门,伪称自己是知名人士,诱引买方订立合同,属于错误陈述,只能撤销合同,若合同撤销前货物已转到不知情的第三人手中,买者只能起诉骗子,不能向第三人主张权利。如果骗子用电话、电报伪称知名人士定货,则属于卖方误解,合同无效。这样即使货物已转到不知情的第三人手中,卖者也可以向第三人追回货物。

例:[莱威斯诉艾伍纳案]原告登广告出售他的旧车,450英镑。骗子上门自称是电视演员盖克,并出示有照片的证件,他愿支付支票。莱威斯同意了。后来骗子把车转卖给艾伍纳。莱威斯上当后因找不到骗子,于是起诉艾伍纳,想讨回车子。

法院认为,这种情况属于错误陈述,只能撤销,而现在在合同撤销前,车已转入第三人手中,第三人已拥有合法的所有权。莱威斯只能去起诉骗子。

【卡笛诉林达纳案] 骗子打电话冒充一家有名的公司从卡笛处订了一批货物,然后转卖给被告。原告发现上当后向被告讨回货物。

法院认为,这种情况与骗子上门的情况不同。骗子上门,卖方理应有所识破,故承担风险大些。这里卖方始终未见到骗子,一直以为对方是一家公司,故属于误解,合同不存在,卖方可追回货物。

(2)客体误解。主要指在认定合同的标的物上,双方都存在误解,即没有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无效。

(3)条款误解。主要指一方对条款有所误解,而另一方已经知道对方误解却佯装不知。在这种情况下,有误解的一方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例:[威伯斯特诉塞西案]原告以2000英镑买被告的一桩财产,被告不肯。后原告又说以1250英镑买,被告同意了。原告要求被告履行合同。法院认为,原告明知被告误解而佯装不知,故该合同无效

1.关于过失责任原则

大陆法规定,合同债务人只有当存在着可以归责于他的过失时才承担违约的责任。即如果仅仅证明债务人没有履行合同义务,还不足以构成违约,必须同时证明或推定债务人的行为有某种可以归责于他的过失时,才能使其承担违约的责任。

英美法认为,只要允诺人没有履行其合同义务,纵使他没有任何过失,也构成违约。

2.关于催告

催告是大陆法上的一种制度,是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合同的一种通知。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履行日期时,债权人必须首先向债务人作出催告,然后才能使债务人承担迟延履行的责任。

催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法国法要求催告必须以书面形式作成,并由法警送达当事人。

德国法则不要求任何方式,书面方式、口头方式都可以,唯一的要求是把催告送达当事人。

英美法没有催告这个概念,英美法认为,如果合同规定有履行期限,债务人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履行合同;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履行的期限,则应于合理的期间内履行合同,否则构成违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