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_集气罩
四.吹吸气流
吹吸气流的形状 以抵抗侧风和侧压能力大,动力消耗小综合评价,C图 流动形式好。
第三节. 集气罩的类型和设计原则
类型
密闭罩 排气柜 外部集气罩 接受式集气罩 吹吸式集气罩
集气罩的类型
一.密闭罩
1.局部密闭罩 适于污染气流速度较 小,且连续散发
2.整体密闭罩 一般适用于有振动, 且气流速度较大
在保证气流分布均匀和不妨碍操作的情况下,侧吸罩的罩口 面积应尽量加大,以降低罩口速度和压力损失,扩大排风罩 的吸气区域;
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为保证排风罩的排风均匀,可以采用多个吸风口、加挡 板、加条缝、加分层板、采用条缝口等措施。
伞形罩的截面和形状应尽可能与有害物扩散区的水平投 影相似;
伞形罩的开口角度宜等于或小于90º,最大不应大于120º。 为减小伞形罩的高度,对边长较长的矩形伞形罩,可将 长边分段设置,使其分割成多个小罩;
1.点汇流的流动情况
吸气口面积很小;流动没有阻力 通过各等速面的流量相等,并且
等于吸气口的流量
Q 4 r12v1 4 r22v2
点汇流外某一点的流速与该点至 吸气口距离平方成反比。尽量减 少罩口到污染源的距离。
若吸气口四周加挡板,吸气范围 减少一半,有利于增强控制效果
吸气流谱图
四周无边圆形吸气口 速度分布图
净化系统
二.局部排气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1.集气罩: 结构形式、安装位置、性能参数
2.净化设备选择和设计: 经济、合理、成熟、达标
3.管道系统设计: 管道布置、流速确定、管径选择、压力损失计算、
通风机选择 4.排放烟囱:
结构尺寸、工艺参数(烟囱高度、出口直径、排气 速度)
第二节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一.吸入气流:
伞形罩设计计算
h2:罩口边 h2≥0.25 A
h1:由角度和L确定
60°
圆锥夹角一般≤600
L:罩口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a+(2×0.4) h
B:罩口宽
B=b+(2×0.4) h
a、b为产尘源的长和宽
伞形罩设计计算
二.污染源的控制速度
1.控制速度:罩口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 能使污染物随吸入气流流入罩内,并将其捕集所必须 的最小吸气速度。 2.控制点及控制距离
积,侧吸罩的罩口长度不应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边长,当有 害物扩散区很宽时,则可做成多个侧吸罩
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伞形罩和侧吸罩上的排风管,应尽量设置在有害物扩散区的 中心,罩口面积与排风管面积之比最大可为16:1,喇叭形侧 吸罩的长度应为管道直径的3倍,以保证侧吸罩吸风均匀;
侧吸罩的罩口一般均应有边,以防止罩口背后的气流形成涡 流,从而减少罩口有效面积;边宽应与罩口直径或边长相等, 但不应超过150mm。(有边罩口的排风量可较无边罩口减少20 -30%)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3.一般特性 圆射流可向上下左右扩散; 扁射流只向条缝吹出口两侧方向扩散; 方形吹出口及长宽接近1的矩形风口喷出的矩形射 流,在距离大于10倍吹出口直径后,射流断面几乎 成为圆形。 由于热浮力的作用,非等温射流的轴线将产生弯曲。 射流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轴线向上弯曲,反 之轴线向下弯曲。
3.大容积密闭罩 适用于多点、阵发性、 污染气流速度大
集气罩的类型
二.排气柜
a 排气点设于下部的排气柜 b 排气点设于上部的排气柜 c 上下均设排气点的排气柜
集气罩的类型
三.外部集气罩
a 上部集气罩 b 下部集气罩 c 侧吸罩 d 槽边集气罩
集气罩的类型
五.吹吸式集气罩
六.集气罩的设计原则
集气罩应尽可能将污染源包围起来,使污染物扩散限制在最 小范围内,以防止横向气流影响,减少排风量
集气罩的吸气方向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充分利 用污染气流的初始动能;
尽量减少密闭集气罩的开口面积,以减少排风量; 集气罩的吸气气流不允许先经过工人的呼吸区再进入罩内; 集气罩的结构不应妨碍工人操作和设备检修 一般伞形罩的罩口面积一般不应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水平面
伞形罩应设罩裙(垂直边),罩裙高度为 h2 0.25 A
排除热气体或潮湿性气体时,应在伞形罩罩裙内部设置 檐沟,并设置有连接排水管的接口
第四节 冷过程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
一.冷气流上部伞形罩的外形尺寸
h:罩口距产尘源的距离 根据实际设备需要确定
为避免横向气流干扰,要求其距离 污染源高度h尽可能小于0.3倍的罩口 长边尺寸L
伞形罩设计计算
2.控制速度选择原则 按有害物散发条件选择控制速度 按周围气流情况及有害气体的危害性选择控制速度 对于某些特定作业的吸入速度 按有害物危害性及排气罩形式选择控制速度 因外界干扰气流影响对控制速度增加修正
吹出气流由于卷吸作用,沿射流方向流量不断增加, 射流呈锥形;吸入气流的等速面为椭球面,通过各等 速面的流量相等,并等于吸入口的流量。
射流轴线上的速度基本上与射程成反比;而吸气区内 气流速度与距气流口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吸气口能量 衰减快,其作用范围较小。
吹出气流的控制能力大;吸入气流有利于接受。利用 吹出气流把污染物输送到吸气口,或利用吹出气流阻 挡、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二.吹出气流(射流)
1.喷嘴形式:圆形、矩形、扁矩形(长短边比大于10) 2..分类: 按孔口形状:
圆射流、矩形射流、扁射流(条缝射流) 按空间界壁对射流的约束条件:
自由射流、受限射流 按射流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是否相等:
等温射流、非等温射流 按射流产生的动力来源:
机械射流、热射流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4.等温圆射流结构示意图
吹气口半径R0、圆射流断面半径R、极点m、扩散角 α、射流核心段、射流起始段长度S0、轴心速度Vm、断 面流量Qx、断面平均速度Vx。
用扁矩形吹气口半高度b0代替R0,上图也可表示扁 射流的结构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三.吸入气流与吹出气流的差异
吸入气流与吹出气流
四周有边圆形吸气口 速度分布图
宽长比为1:2的矩形吸气口的速度分布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2.吸气口气流分布的基本特点: 在吸气口附近的等速面近似与吸气口平行,随距吸 气口距离的x增大,逐渐变成椭圆面,而在1倍吸气 口直径d处已接近为球面。 吸气口气流速度衰减较快。 对于结构一定的吸气口,不论吸气口风速大小,其 等速面形状大致相同; 吸气口结构形式不同,则其气流衰减规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