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复习1.2.3《常见天气系统》课后跟踪训练8含答案

高中地理复习1.2.3《常见天气系统》课后跟踪训练8含答案

课后跟踪训练(八)一、选择题(2019·原创预测卷四)下表示意地处长江下游的合肥市2019年1月2日至8日由强冷空气影响而引起的天气变化统计,完成1~2题。

原因是()A.冷气流在此处加强B.冷气流在此处减速C.冷气流在此处遇地形阻挡D.冷气流在此处遇建筑物阻挡[解析]冷锋天气,冷气流主动且势力强,若冷气流在此处加强,则天气变化剧烈,但持续时间较短,A错;合肥及周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或建筑物对冷气流的影响不大,C、D错。

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冷气团受暖气团阻挡减速,停留时间长,则雨带滞留时间长,故B正确。

[答案] B2.在该时段内,同样受该天气系统影响的太原市降水量明显偏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暖气团的势力B.冷气团的势力C.暖气团的湿度D.冷气团的湿度[解析]太原市位于北方地区,合肥市位于南方地区,暖气团湿度的差异是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太原附近,冷气团势力更为强大,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弱;降水量的大小与气团势力强弱关系不大。

[答案] C(2019·山东泰安期末)读我国某地降水量与风速变化图,完成3~4题。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不多(600~700 mm),且集中分布在7、8月,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分在400 mm以下;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年降水量多,且雨季时间长。

[答案] C4.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解析]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冷锋影响频繁,主要吹西北风;气温回升会导致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风是空气做水平运动形成的;地面摩擦力弱不是风力强的主要原因。

[答案] A(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中学三模)雪花的形态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和湿度。

研究表明,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20~-1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足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形成时间。

下图示意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18~-14℃的区域分布。

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四地最有条件发育成“最美雪花”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四地都具备低温条件,但甲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距海较近,水汽充足,最有条件发育成“最美雪花”。

[答案] A6.该地能发育“最美雪花”的主要原因是该地()A.位于西北季风迎风坡,降雪多B.地势起伏大,水热差异大C.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D.空气洁净,环境质量好[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应位于长白山东南坡,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加上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因此能发育“最美雪花”。

[答案] C7.温度和湿度都满足“最美雪花”发育条件却不能形成“最美雪花”,可能是因为()A.高压天气B.大风天气C.逆温天气D.人为影响[解析]高压、逆温天气都会改变温度和湿度条件,进而影响雪花发育的条件;强风在不改变雪花发育条件的情况下易破坏雪花结构;人为影响较为局限。

[答案] B(2019·湖南郴州一测)2018年8月中旬双台风袭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下图是不同日期双台风等压线图(单位:hPa)。

据此完成8~9题。

8.在图示时段内降水持续时间最长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图示时间段内,甲地受高压控制,降水概率小;乙地12日受高压控制,降水概率小,13日位于低压中心附近,降水概率大;丙地一直处于低压控制下,降水持续时间最长;丁地12日受低压控制,降水可能性大,13日气压升高,降水概率小。

[答案] C9.从12日08时到13日02时,风力明显增大的是()A.台湾海峡B.广西沿海C.琼州海峡D.长江三角洲[解析]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从12日08时到13日02时,台湾海峡的等压线变稀疏,风力减小;广西沿海、琼州海峡等压线疏密变化较小;长江三角洲的等压线明显变密,风力会明显增大。

[答案] D(2019·山东济宁期末)如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

在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图所示的锋面。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L处锋面为()A.低压槽—冷锋系统B.低压槽—暖锋系统C.高压脊—冷锋系统D.高压脊—暖锋系统[解析]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的判读。

读图,L处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弯曲,所以L线附近应为低压槽。

该图所示区域为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故L锋面应逆时针方向移动。

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该区域北部气温高、南部气温低,L锋面由温度高的区域向温度低的区域移动,应为暖锋系统,故选B。

[答案] B11.L处锋面形成前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A.出现强对流B.气旋过境C.寒潮暴发D.沙尘暴过境[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

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高空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易形成寒潮天气,C正确;垂直方向上该处气流下沉,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误;气旋为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而该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B错误;该处纬度较高,冻土广布,缺少沙源,D错误。

故选C。

[答案] C二、综合题12.(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4月顶尖计划)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季风边缘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0~600毫米,且多暴雨。

农作物一年一熟,4~9月是农作物的生长期。

该地区是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心及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旱灾是对该地区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下图示意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空间差异,下表示意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旱灾的季节分布。

季节春夏秋冬旱灾/次29 57 29 5(1)(2)分析陕北地区夏季易发生旱灾的原因。

(3)为减少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次数,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1)直接获取图表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空间事物分布可从分布均衡性、分布差异或趋势角度描述。

(2)可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角度分析,供应包括降水、地表储存水,以及夏季蒸发损失等角度分析;需求可从夏季正是农作物生长期而需水量大等方面分析。

(3)可从农业结构、农作物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节水措施(喷灌、滴灌)、生态恢复等角度分析。

[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东北多,西南少;夏季发生次数最多,冬季发生次数最少。

(2)陕北地区降水少,且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量变化大;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丧失多;黄土高原地带土质疏松,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弱;农作物生长旺盛,农业需水量大。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改良农作物品种(培育耐旱作物);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生态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兴修水利设施。

13.(2019·广东惠州一模)读某月某日14时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和风向。

(2)判断上海此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

(3)判断图中甲处锋面的性质,并说出判断理由。

(4)图中虚线处能否形成锋面?请说出判断依据。

[解析]第(1)题,风向需结合等压线所体现出来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和地转偏向力来判断,风力大小应根据等压线的密集程度判断。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第(3)题,锋面性质要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

第(4)题,虚线处是高压脊,气流辐散,冷暖气流不能交汇,无法形成锋面。

[答案](1)乙地吹偏西风,风力小;丙地吹偏东风,风力大。

(2)特征:天气晴朗,无风或者微风。

理由:上海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3)冷锋。

理由:作出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结合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可以判断甲地吹偏西风,即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由此可以判断甲处锋面为冷锋。

(4)不能形成锋面。

依据:虚线处为高压脊,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可以知道该处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流无法在虚线处交汇,因而无法形成锋面。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一、字头记忆法【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

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

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

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

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

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

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

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

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

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

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