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模拟卷
课程代码名称_____02030080刑法总论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
请保持卷面整洁,答题字迹工整。
)
( )1.刑法是对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
( )2.在我国,判例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
( )3.少数民族地区对刑法进行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后,刑法典在少数民族地区则不再适用。
( )4.自然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小,而法定犯的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较大。
( )5. 只要认定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就应负刑事责任责任。
( )6.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特定的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 )7. 对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假释,也不能适用减刑。
( )8. 对于一个犯罪行为只能判处一个主刑,不能同时判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刑。
( )9.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且犯罪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出现的,均是犯罪未遂。
( )10.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犯徇私枉法罪,同时又构成受贿罪的,应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1.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并颁布,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A.1998年1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3月14日 D.1997年10月1日
2.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司法解释是()。
A.限制解释 B.类推解释
C.文理解释 D.扩张解释
3.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
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A.美国刑法 B.中国刑法
C.日本刑法 D.巴西刑法
4.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采用了( )。
A.犯罪的形式概念 B.犯罪的实质概念
C.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D.中国式的犯罪概念
5. 甲带邻居家的4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
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6.醉酒的人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 D.减轻刑事责任
7.行为人误用空枪射杀他人,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属于()。
A.因果关系的错误 B.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
C.犯罪对象的错误 D.犯罪工具的错误
8.甲殴打乙,乙受伤昏迷倒地,甲扬长而去,乙苏醒后,捡起石块,追上甲并将甲打伤。
乙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 B.防卫挑拨
C.防卫不适时 D.假想防卫
9.甲为了强奸乙而尾随乙后。
此后,乙于偶然中回头,甲发现乙是男子,因而打消了强奸的念头。
甲的行为( )。
A.构成强奸罪(犯罪未遂) B.构成强奸罪(犯罪预备)
C.构成强奸罪(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0.甲意图扼杀乙,将乙扼昏后,误以为乙死亡,为逃避罪责,将乙抛“尸”河中,结果乙被淹死。
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杀人罪既遂
1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 D.惩罚犯罪
12.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1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A.通过外交途径 B.通过国际法院
C.通过国际条约 D.通过刑事诉讼
1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阶级性
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12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A.可以从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7.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 B.正在实施抢夺罪
C.正在盗窃巨额财产 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
18.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一共有()
A.5种B.7种
C.8种D.9种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A.先减后并 B.先并后减
C.限制加重 D.并科
10.我国刑法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时效继续 B.时效延长
C.时效阻断 D.时效中断
1.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
A.行刑上一律平等 B.定罪上一律平等
C.同罪同罚 D.任何人都不享有刑法上的特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
B.不适用我国刑法
C.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D.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不予追究
4.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乘坐公交车时和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
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
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
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
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
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
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5. 关于假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
罪并罚
D.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即使他们被减刑后,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四、填空题(共 10 空,每空1分,共10分)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和的科学。
2.罪刑法定主义有四个派生原则,这就是:排斥习惯法、、、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3. 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域内犯罪。
4. 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________或者_______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
了之日起计算。
5.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虽然造成了,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
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五、名词解释(共 5小题,每题 3 分,共 15分)
1. 学理解释:
2. 保护原则:
3.不作为:
4.特别累犯:
5. 大赦:
1. 试述犯罪集团的基本特征。
2.试述牵连犯的构成要件。
3. 试述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
1.赵某(18周岁)为了让经商的父亲多给自己一些零花钱竟将自己的左手小指齐根部剁下,装在信封里,并让孙某将信封送到赵家楼下的食杂店,让店主交给赵的父亲。
随后孙某按赵某的意思给赵的父亲打电话:“你的儿子已经被我们绑架了,拿50万元来赎人,千万不要报警,否则你就等着收尸吧。
”赵某立即报案,警方迅即将赵某和孙某抓获。
问: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构成何罪?
2.赵某种植了近10亩的优质西瓜,长势非常好,但瓜熟以后常有人在白天偷瓜,而且被偷的数量较大,赵某非常生气,他叫人写了个牌子“瓜内被注毒药,吃死概不负责”放在瓜田边,可白天仍有不少瓜被偷。
赵某一气之下真的找来一种烈性农药稀释后用注射器注入靠路边的几个大西瓜,赵某并在这几只瓜上悄悄地做了记号,又让人将原来的牌子多写了几个放在瓜田边。
当天中午二点多,两个有毒的瓜被偷走,偷瓜的人是本村有名的几个痞子,他们多次偷瓜,并且也看到了赵某书写的牌子。
不过这次他们吃了有毒的西瓜后,四人全部中毒,其中一位吃得最多的中毒死亡。
问: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主观心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