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及知识点
1.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2.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3.8086CPU芯片的结构特点是将运算部件与总线接口部件分开,目的是减少总线的空闲时间,提高指令执行速度。
3.根据目前常用的存储介质可以将存储器分为磁表面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和光存储器三种。
4.典型的接口通常具有如下六种功能:控制、缓冲器、状态、转换、整理、程序中断。
5.计算机经历了从器件角度划分的四代发展历程,但从系统结构来看,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计算机仍是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6. 中断方式指:CPU在接到随机产生的中断请求信号后,暂停原程序,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以处理该随机事件,处理完毕后返回并继续执行原程序;主要应用于处理复杂随机事件、控制中低速I/O。
如打印机控制,故障处理。
7. 总线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按传送格式分为: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B、按时序控制方式分为:同步总线(含同步扩展总线),异步总线;
C、按功能分为:系统总线,CPU内部总线、各种局部总线。
8. 存储系统的三级组成
A、主存:存放需要CPU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速度较快,容量较大;
B、Cache:存放当前访问频繁的内容,即主存某些页的内容复制。
速度最快,容量较小;
C、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容量很大而速度较慢。
9. 中断接口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A、地址译码。
选取接口中有关寄存器,也就是选择了I/O设备;
B、命令字/状态字寄存器。
供CPU输出控制命令,调回接口与设备的状态信息;
C、数据缓存。
提供数据缓冲,实现速度匹配;
D、控制逻辑。
如中断控制逻辑、与设备特性相关的控制逻辑等。
10. 将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以取得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我们称其为数据处理。
11. 目前的计算机,从原理上讲指令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12. 计算机问世至今,不管怎样更新,依然保有“存储程序”的概念。
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是冯?诺依曼。
13.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14. 根据传送信息的种类不同,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15. 根据逻辑部件的连接不同,单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基本有三种类型,它们是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16. 计算机系统采用“面向总线”的形式的优点是:
A、简化了硬件的设计
B、简化了系统结构
C、系统扩充性好
D、系统更新性能好
17.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运算器:完成算术、逻辑运算;存放运算的中间结果。
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供计算机处理。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中的信息转换为人们能够接受的信息形式。
18.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系统软件:主要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监视服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调度,确保高效运行。
应用软件:根据用户的各种需要编制的各种程序。
19.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它主要用来存放数据。
20. 存储周期是指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21. 终端显示器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
22. 目前使用的打印机,从输出方式可分为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从印字原理来分,可分为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两类。
23. 人们通常把显示器称为软拷贝设备,而把打印机称为硬拷贝设备。
24. 接口的功能有选址功能、传送命令功能、传送数据功能、反映I/O设备工作状态的功能
25. 为了实现CPU对主存储器的读写访问,他们之间的连线按功能划分应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读写控制线。
26. 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和演变看,早期的计算机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系统结构,而近代的计算机是以主存储器为中心的系统结构。
27. 当前设计高性能计算机的重要技术途径是采用并行处理技术。
28. 最适合多个任务并行执行的体系结构是分布存储多计算机结构。
29. 为使虚存系统有效的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该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局部性。
30. 设置中断排队判优逻辑的目的是使同时提出的请求中的优先级别最高者,得到及时响应。
31. 在CPU的状态寄存器中,常设置以下状态位:零标志位(Z),负标志位(N),溢出标志位(V)和进位或借位标志位(C)。
32. 在同步控制方式中,有固定的周期、节拍划分,有严格的时钟同步。
33.在微程序控制中,一个节拍中所需要的一组微命令,被编成一条微指令。
34.有静态RAM与动态RAM可供选择,在构成大容量主存时,一般就选择动态RAM。
35.通道程序在内存中的首地址由通道地址字给出。
36.在不改变中断响应次序的条件下,通过改写中断屏蔽字可以改变中断处理次序。
37.系统总线是用来连接系统内部各大部件,如CPU、M、I/O的总线。
38.如果说变址寻址方式主要是面向用户的,那么基址寻址一般是面向系统的。
39.并行接口与I/O设备之间同时传送的位数,大多是8位。
40.在现有的外存储器中,启示密度最高的是光盘存储器。
41.运算器的功能一般包含: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等。
42.在寄存器寻址方式中,指定寄存器中存放着操作数。
43.机器周期、节拍电位和工作脉冲,构成三级时序系统。
44.在虚拟存储器中,常将存储空间按程序模块大小划分为若干段(或:常将存储空间划分为若干大小相同的页)。
45.对I/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
46.在计算机系统中,除CPU和主存之外的其它部件和设备,常被称为外围设备。
47.单总线结构系统是指:各大功能部件之间用一组总线连接。
48.写入硬盘时,若一个文件的长度超过一个磁道的容量,则继续写入同一柱面的相邻面的磁道中。
49.存储总线是连接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的专用总线,速度高。
50. I/O总线是连接主机(CPU、M)与I/O设备之间的总线,可扩展性好。
51. 重叠方式是指:当一条指令的操作尚未完成之前,就开始预取与执行下一条指令。
52. 静态存储器以双稳态触发器为存储信息的物理单元,依靠内部交叉反馈保存信息。
速度较快,不需动态刷新,但集成度稍低,功耗大。
动态存储器依靠电容上暂存电荷来存储信息,电容上有电荷为1,无电荷为0。
集成度高,功耗小,速度悄慢,需定时刷新。
53.以DMA方式实现传送的几个阶段:
A、DMA传送前的预置阶段(DMA初始化);
B、数据传送阶段(DMA传送);
C、传送后的结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