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江门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含解析

广东省江门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含解析

广东省江门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B.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C.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助脱贫典型。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语序不当。

“发扬”与“继承”对调位置即可。

B句式杂糅。

改为“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即可。

C残缺宾语。

在“脱贫致富”后加“的道路”。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宫廷游戏有两种,一种是绳上跳舞,另一种是在棍子上跳来爬去。

B.冰心生信奉“爱的哲学”,《繁星·春水》是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C.《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作品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D.《童年》中阿廖沙的舅舅叫“好事情”去扛大个儿十字架,结果好事情”不幸被十字架压死了。

【答案】D【解析】【详解】被压死在十字架下的少年是阿廖沙童年时期的朋友小茨冈。

故D错误。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默写填空。

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抒发孤独寂寞、悲哀苦闷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登飞来峰》一诗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一文中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以“交往之雅”来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一文中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遥怜故园菊(2)影入平羌江水流(3)非淡泊无以明志(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公亦以此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羌”“芦”“怆”“缘”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

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

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

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

“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

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

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

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

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

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下列表述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是让我们自豪、自信的文化徽章。

B.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在全球发酵,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显著提高。

C.中华民族对汉语的不自信,其实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因而要重拾对汉语的自信。

D.现如今,国人对外语的重视要远远高于母语,这警醒着我们要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答案】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

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

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

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

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

3.A【解析】1.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本。

首先是失去自信。

结合“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

‘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这是原因之一;“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这是原因之二;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

这是原因之三。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注意分层概括。

要用到“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几个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提出“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的分论点;接着从正面举了自公元前841年以来汉语在历史上不曾中断的记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来论证论点;然后从反面举了近现代以来汉语遭受的冲击以及面临的危机;最后强调了“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项的内容与“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

”不相符。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对面的碗王若冰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

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

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

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

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母亲短暂的一生,都在与贫穷与命运抗争。

还没能等到小路大学毕业,母亲就永远地走了。

那一天,寒风凛冽,看着被病魔折磨得已经走形的母亲,躺在灵棚之下显得愈加瘦小。

她扑在母亲身上,握着母亲早就冰凉的手,心如刀割,泪如泉涌。

她曾经答应过带母亲去看天安门,去看长城的,那一时刻,小路才深刻地感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与悔。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

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

A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散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有限的楼距间飘荡。

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

她穿着考究,面容慈祥。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的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

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

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退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

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

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碗。

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

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600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