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谈点收获
发表时间:2018-07-19T11:41:44.5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期作者:杨玲
[导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杨玲(临夏市第三中学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生活为背景引导作文教学,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语文作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9-0097-02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部分老师不重视作文教学,最终作文的教学效果差、效率低。
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占非常大的比重.作文写好了语文成绩绝不会太差。
写作水平是通过长期的练习,慢慢积累才能提高的。
通过这几次聆听专家教授的讲课。
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帮助。
我也通过这篇心得来谈一谈我的几点收获和做法。
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的习惯
大千世?,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农村孩子生活单一,经历少。
甚至有些学生有一些经历他也不会不敢写,所以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就很重要。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首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其次,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
如指导学生观察牡丹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牡丹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再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甚至让学生自己观察牡丹从开到谢的花期,了解全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也很空洞。
时间长了,还会给学生心理加上沉重的负担,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
农村孩子写不出城市孩子的心里,就算能写出那肯定是假的。
怎么会感人呢。
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积累,利用生活的源头活水提供写作的基础材料,应当让学生积极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如节假日要求学生干农活,让学生走入大自然;有条件可以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平时布置学生为父母或班级或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友情及人情世故。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带入课堂,添加上合适的音乐背景以及教师的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
这种方法主要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
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必会情真意切。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
这一点语文老师都认同但操作起来较难。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写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和肯定,渐渐打消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慢慢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且每次作文时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哪怕是书写好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赏识鼓励,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背诵诗文经典,阅读美文积累
要让学生多阅读,读优美的文章和段落,背诵一些经典范文,还要注意扩大知识面,阅读一些报刊、名家名篇,读多了背多了,积累的东西就多了。
要求学生对在平时教学的文章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及时摘抄,分类进行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如流水。
四、精心命题,贴近实际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你煞费苦心拟就的一个作文题,学生却并不感兴趣,甚至见了就生厌,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便是大段抄袭。
因此,对于课本作文训练给出的作文参考题目,我们老师不妨自己写写看。
将自己无从下笔的题目删掉。
每次要求学生作文时,尽可能地少给学生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多让学生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
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把自己体验过的事真实地写出来。
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并给达到这样要求的学生作文打最高分。
让学生明确:好的文章不是虚构出来,或是拼凑、抄袭出来的。
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有了写作动机,由“要我写”变“我要写”,长期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无形中提高。
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初中初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选择的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不能信手拈来,内容陈旧重复,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
之所以重视作文的命题,而且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是因为防止学生失去兴趣。
有了写作兴趣,让学生有灵感就写,发现问题就予以改正,长此以往写作就不再是负担,相反是乐趣,真正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五、多写片段,多写日记,练习随笔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写日记。
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而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
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
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
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
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
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
活,收到。
六、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习作中蕴涵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下笔。
这里面想象既要新颖独特,又要科学合理。
想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缺乏依据,即使很新奇,想象也是空想。
在作文教学中,我在启发学生想象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说明想象的依据,以此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想象。
如某学生构思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
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取经回来后开了一石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挖山毁林,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他的作文想象力丰富,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想象力的培养,要经常让学生进行练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更多的练笔机会,但也不能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会应付着写来搪塞你,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七、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
”学生作文水平高低并不一致,“一刀切”、“一锅煮”的教法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
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发表,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减少难度,使他们的写作能有所进步,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增”、“批”、“删”、“改” 、“换”的具体修改方法。
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作文教学需要老师的细心,用心,耐心还有爱心。
去帮助孩子插上写作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