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贮藏保鲜技术苹果采后基本处理过程包括采收、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包装、预冷、保鲜处理、贮藏、运输等。
采后商品化处理对保证果品质量、方便贮运、促进高峰期和呼吸高峰后期采收的果实不耐贮藏。
应根据品种特性、贮藏条件、预计贮藏期长短而确定适宜的采收期。
常温贮藏或预计贮藏期较长时,应适当早采;低温贮藏、气调贮藏、预计贮藏期较短时,可适当晚采。
一般长期贮藏的苹果在生理成熟前10d左右采收,这时采收的果硬度大、品质好、耐贮藏。
确定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不仅要看果实的色泽、成熟度和品种特性,还要看当地当年的市场需求和天气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具体的确定方法有:成褐色,表明已经成熟;⑤果实硬度。
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肉变松软,硬度逐渐降低,果实成熟时硬度相对稳定;⑥果实的采收成熟期和食用成熟期。
果实成熟期可分为采收成熟期和食用成熟期。
采收成熟期是指果实体积和重量都不再增大,果柄基部已形成离层,稍扭或抬高即会脱落;食用成熟期是指果实达到完全表现本品种典型性状,而且是食用品质最好的时期。
为了贮藏和长途外运往往需要提前采收;⑦当年的气候与市场需求。
如果临近采收期有冰雹、狂风等自然灾害,应马上组织人力突击前采收,以减轻经济损失。
(三)采收要求1、采收工具采收之前不仅要备足采收工具,而且要全面仔细检修,保证完好无损,用时顺手。
常用的工具有采果剪、采果梯、采果筐、采果袋、采果箱、运输车等。
2、采收方法果实采收方法可分为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
由于劳动力比较昂贵,生产中千方百计地研究用机械膛、中下部的着色较好的果实。
分期采摘时,要注意不要碰伤或碰掉留在树上的果实。
二、挑选分级1、挑选挑选是苹果采后处理的第一个环节,无论是用于贮藏加工还是直接进入流通领域,采收后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挑选。
目的是剔除有机械伤、病虫危害、着色度不够、外观畸形等不符合商品要求的产品,以便改进产品的外观,改善商品形象,便于包装贮运,有利于销售和食用。
在果形、新鲜度、颜色、品质、病虫害和机械伤等方面已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果实横径最大部分直径分为若干等级。
如我国出口的红星苹果,山东、河北两省的分级标准为,直径从65-90mm的苹果,每相差5 mm为一个等级,共分为五等。
三、清洗打蜡1、清洗清洗就是采用浸泡、冲洗、喷淋等方式水洗或用毛刷等清除果实表面的污物,减少病菌和农药残留,使之符合商品要求和卫生标准,提高商品价值。
用用打蜡是在果实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透明薄膜,也称为涂膜。
果实由于受生长或贮藏环境的影响,表面常带有大量泥土污物,严重影响其商品外观。
所以果实在上市销售前常需进行清洗、涂蜡。
经清洗、涂蜡后,可以改善商品外观,提高商品价值,减少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水分蒸腾,保持产品的新鲜度,抑制呼吸代谢,延缓衰老。
打蜡一般在洗果后进行,方法有人工浸涂、刷涂和机械涂蜡。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使果面均匀着蜡,萼洼、梗洼及果柄处也应涂到,并擦去多装可以使果实在流通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提高商品率和卫生质量。
同时包装是商品的一部分,是贸易的辅助手段,为市场交易提供标准的规格单位,免去销售过程中的产品过秤,便于流通过程中的标准化,也有利于机械化操作。
所以适宜的包装不仅对于提高商品质量和信誉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对流通也十分重要。
包装前应对苹果进行认真的挑选,确保果品新鲜、洁净、无机械伤、无病虫害、无腐烂,并按有关标准分级包装。
包装应在冷凉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风吹日晒和雨淋。
果品在包装容可以降低产品的生理活性,减少营养损失和水份损失,延长贮藏寿命,改善贮后品质,减少贮藏病害。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实的生鲜品质和延长货架寿命,预冷最好在产地进行,而且越快越好,预冷不及时或者不彻底,都会增加产品的采后损失。
预冷方式有自然预冷、风冷、水冷、真空冷却、冷库空气冷却、包装加冰冷却等。
最原始的预冷方法,是采后入贮前,利用夜间低温使果温下降。
通常将果实装筐后放在树下或背荫处,或将果实摊于地上,夜间坦露,白天遮荫,使其自然冷却,然后物保鲜剂(天然多糖等)是安全健康的天然保鲜物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将是今后苹果及其他果实保鲜的研究方向。
1、物理方法常用的物理保鲜方法有低温保鲜、气调保鲜、调压(高压、减压)保鲜、气体(臭氧、二氧化碳、二氧化氯等)处理、辐照保鲜、预热处理等。
2、化学方法常见的化学保鲜方法有乙烯处理(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乙烯吸收剂处理)、涂膜保鲜(壳聚糖及的若处理温度低于20℃,要求处理时间不低于24小时。
(2)壳聚糖涂膜处理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和较强的抑菌抗菌和保鲜防腐能力,能够使果蔬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有效控制果实采后的衰老软化,还具备部分化学药剂所具有的控制果实采后的病害的功能,能够将果品正常生理的时间有效延长。
壳聚糖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它是天然的涂膜剂,安全无毒、抑菌、可食用、可降解等是壳聚糖所具备的一些特征。
后入沟贮藏。
从沟的一端开始一层层摆果,厚度为60-70cm。
入沟后在上方搭好屋脊状支架,盖上稻草、玉米秸或苇席等遮荫防寒保温。
产品堆放在地面以下,所以秋季降温效果较差而冬季的保温效果较好。
(3)窖藏窖藏在地面以下,受土温的影响很大,同时设有通风设施,受气温的影响也很大。
窖藏苹果可提供较理想的温湿度条件,即可筐装、箱装堆码,也可散放。
从苹果入库到封冻前的贮藏初期,要打开窑门和通风孔,充分利用夜间低温降低窑温和土温,,为度为85%-90%。
库房管理按苹果冷藏标准执行。
3、气调贮藏气调贮藏分为自发气调贮藏和人工气调贮藏。
自发气调贮藏是利用果实自身的呼吸作用降低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同时提高CO2浓度的一种气调贮藏方法,其方法简单多样,在我国多用塑料袋密封贮藏和硅橡胶窗贮藏;人工气调贮藏库是密闭条件很好的冷藏库,设有调控气体成分、温度、湿度的机械设备和仪表,容易达到贮藏要求的条件。
对于大多数苹果品种而言,控制2%~5%O2浓度和细胞会从体内不断分泌大量的不冻液以降低冰点,这种不冻液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氨基酸、高级醇、蛋白质等,而这些成分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风味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冰温贮藏效果比冷藏更优越。
然而,冰温贮藏技术自诞生之后却没有得到很广泛地应用。
这是因为,冰温保鲜要求较高的技术,方法不易控制,一旦失误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适合该技术的配套器材的研究与开发滞后也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一些适用于冰温贮藏的器材才相继被研制出来。
目前,我国在冰温2~20%的贮量。
为便于检查、盘点和管理,垛位不宜过大,入满库后应及时填写货位标签和平面货位图。
货位堆码要求:距墙0.20~0.30m,距冷风机不少于1.50m,距顶0.50-0.60m,垛间距离0.30~0.50m。
库内通道宽1.20~1.80m,垛底垫木高度0.10~0.15m。
2、入库苹果入库前要进行预冷处理,入库时应严格掌握分期分批入库。
每批入库后要及时降温,待上一批入库果降到要求温度时在入下一批。
一般每天入(?冷库管理主要是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的检查和调节。
一般入贮果全部入库后,应在7天内将库温降至0℃左右,之后维持在0~1℃之间。
没有采用保鲜袋贮藏的冷库,库内相对湿度应达到90%。
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库内应安装增湿器或喷水器,采用保鲜袋贮藏的冷库,库内湿度应尽量降低。
果品在库内贮藏过程中,释放出CO2和乙烯,为防腐而进行短期处理的某些气体如SO2等也在库内长期存在,均应及时排除库外。
在保证库温稳定的前提下,定期测试保鲜袋内的气体成分,严防CO2过高2中期贮藏(4个月以上)的硬度不低于5.5kg/cm2;长期贮藏(6个月以上)的硬度不低于4.5kg/cm2。
(二)运输由于受气候分布的影响,果实的生产有较强的地域性,果实采收后,除少部分就地供应外,大量产品需要转运到人口集中的城市、工矿区和贸易集中地销售。
为了实现异地销售,运输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是商品流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按运输工具不同,可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等。
应综合7月昂林等比较耐贮,但条件不当时贮藏后果肉易发绵,在常温下可存放2周左右,冷藏条件下可贮藏2个月。
晚熟品种(10月以后成熟)如富士、秦冠、国光、华红、寒富、岳阳红、秋富红、望山红等由于干物质积累多、呼吸水平低、乙烯发生晚且较少,一般具有风味好、肉质脆硬而且耐贮藏等特点,在常温库一般可贮藏3~4个月,在冷库或气调条件下,贮藏期可达到5~8个月。
因此长期贮藏应选择商品形状好、耐贮藏的中晚熟苹果品种。
(2)温度0℃为毫克/-1能保持新鲜饱满的外观状态。
若果实失水达5%~7%时,果皮皱缩,果实萎蔫,商品性下降。
同时萎蔫的果实,酶的活性趋向水解,呼吸作用增强而过早衰老。
湿度过大,加速了贮藏期病害的发展,腐烂损失增加。
(4)气体成分主要指二氧化碳的含量,由于苹果组织细胞间隙较大,能忍受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试验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在5%~10%,不会发生缺氧呼吸,相反地对很多微生物还有抑制作用,对苹果保脆保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