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石潭记复习课

小石潭记复习课


称为“韩柳”; 、 、 是
(关系),人称“三苏”,
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
1
概括“唐宋八大家”。
3.生字词
篁(
)冽(
屿(
)嵁(
俶(
)翕(
龚(
)参差(
差互(
)悄怆(
4.重点实词 (1)隔篁.竹. (2)如鸣.珮环 (3)伐竹取.道 (4)水尤.清冽 (5)为坻. (6)为屿. (7)为嵁. (8)青树翠.蔓. (9)蒙.络.摇.缀. (10)参.差.披.拂. (11)影布.石上 (12)佁.然.不动 (13)俶.尔.远逝 (14)往来翕.忽.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1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标注读音。 (1)山岛竦.峙. (2)悄怆.幽邃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 举世闻名
B.卷石底以出
手不释卷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妙不可言
D.日光下澈
以其境过清. (4)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5)差 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6)见 下见.小潭
明灭可见. (7)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8.词类活用
4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下.见小潭 (3)心乐.之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日光下.澈 (6)俶尔远.逝 (7)潭西.南.而望 (8)斗.折蛇.行 (9)其岸势犬.牙.差互 (10)凄.神寒.骨 (11)近.岸
15.下列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成语使用的是( )
A.合营而溪
B.不可名状
C.佳木异竹
D.为之怅然
16.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9
万象澄澈
1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8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曹孟德昌黎观沧海,

永州记石潭,文以寄情。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
怪石,欹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
(二)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小石潭记》复习课
(一)
1.读古文,பைடு நூலகம்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隔篁竹,闻水声,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3)坐潭上,


(4) 第 一 段 写 小 石 潭 环 境 优 美 的 句 子
是:



(5) 文 中 侧 面 描 写 水 清 澈 透 明 的 句 子
是:



(6) 文 中 描 写 小 石 潭 凄 清 的 气 氛 的 句 子
是:




2.文学常识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

”。“永州八记”是
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
排解胸中愤郁的散文。
(2)“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的 、
和宋代
的 、 、 、 、 、 。八大家中柳宗元与 并
6
12.用原文句子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3.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9.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珮环(正确语序: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10.中心思想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11.文章内容理解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
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
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
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欹: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
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以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而 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潭西南而.望
3
6.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 不可久居. 潭中鱼可.百许头 隶.而从者 7.一词多义 (1)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2)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3)清 水尤清.冽
)坻( )佁( )邃(
)( )(
2
) ) ) )

(15)斗折.蛇行 (16)明.灭.可见 (17)其岸势犬牙差.互. (18)不可.知其源. (19)寂寥.无人 (20)悄怆.幽邃. (21)以其境过清. (22)不可久居. (23)乃记之而去. (24)隶.而从者 5.重点虚词 之 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其 其.岸势犬牙差互
点?
5
本文是按 的
来写景抒情的:
——
——
——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
潭”




的特点。
(2)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
潭的特点?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