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常见病证的护理
16
内伤发热的辩证施护4
四、阴虚发热 证候 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烦
躁盗汗,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方药 滋阴清热。清骨散加味。 调护方法 饮食选用百合、绿豆、红枣、甲鱼、
黑木耳、银耳等滋阴之品,忌烟酒及辛辣、温燥、 动火伤阴食品。室内温度宜低,保持空气湿润。
17
咳嗽
.
18
3
感冒的证型
1
风寒感冒
2
风热感冒
3
暑湿感冒
4气虚感冒ຫໍສະໝຸດ 5阴虚感冒4
感冒的辩证施护1
一、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喉痒,痰稀薄色白, 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则方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加减。 调护方法:汤药宜温热服用,多饮热水和热粥,稍
中医临床常见病 证的护理
.
1
感冒
.
2
感冒
❖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头痛、咳嗽、恶寒发 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 感病。多因接触风邪或时行邪气,引起肺 卫功能失调而致。
❖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照本病辨证施 护。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外感六淫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 入,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发病。 2、正气不足 素体正气虚弱,人体御邪能力不 足,外邪入侵而发病。
咳嗽
❖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 证。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但临床上一般都是痰声并见,很难将咳、 嗽分开,故统称咳嗽。
❖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肺炎、肺结核等,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19
咳嗽
❖病因病机
1、外感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 袭于肺,使肺失宣降而咳嗽。外邪中常以风为先 导,挟寒、挟热或挟燥犯肺,发生风寒、风热、 风燥等咳嗽。 2、内伤 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而引起 咳嗽。素有肺虚或久病,耗伤肺之气阴;情志不 畅,肝郁化火以致木火刑金;吸烟嗜酒,饮食失 调而致脾伤生痰;房劳过度,肾阴亏损,影响及 肺,均可导致咳嗽。
1
肝郁发热
2
瘀血发热
3
气虚发热
4
阴虚发热
13
内伤发热的辩证施护1
一、肝郁发热 证候 时觉身热、心烦,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
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苔黄,脉弦数。
治则方药 疏肝、解郁、退热。丹栀逍遥散加减。 调护方法 佛手片代茶饮。饮食宜营养丰富清淡
易消化,如芹菜、黄花菜、绿豆粥、金橘、雪梨、 赤豆粥等,忌辛温、香燥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加强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适当运动,如散 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增强体质,有利于早 日康复。
❖ 西医学的功能性低热、肿瘤、结缔组织病、血液 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 起的发热,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
1、肝经郁热 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 化火而发热;或因恼怒过度,肝火内盛,以致发 热。
11
内伤发热
2、瘀血阻滞 外伤、血证引起瘀血内停,阻滞经 络,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通,引起发热。
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或口中粘 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 腻,脉濡数。
治则方药: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调护方法:呕恶病人服药宜频而少量分服。夏月暑
湿当令,可用藿香、佩兰、薄荷水煎服预防感冒。 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清热解暑之品,忌生冷、甜、 粘、油腻、煎炸。可行刮颈背治疗,风池向下,脊 背两旁自上而下至红润。
15
内伤发热的辩证施护3
三、气虚发热 证候 发热常劳累后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
食少便溏,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方药 补益中气,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加
减。
调护方法 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如薏米、
山药、茴香、山楂、牛奶、蛋等,避免腻滞之品。 多汗者及时擦汗、更换衣物。保暖,尽量少活动, 防止劳累后病情加重。
7
感冒的辩证施护4
四、气虚感冒 证候:恶寒较甚,发热,肢体倦怠乏力,咳嗽,咯
痰清稀,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方药: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调护方法:食醋熏蒸进行室内消毒,预防感冒发
生。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防 寒保暖,随时增减衣服。
8
感冒的辩证施护5
五、阴虚感冒 证候:发热,手足心热,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少
汗,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方药:滋阴解表。葳蕤汤加减。 调护方法:大蒜佐餐,预防感冒。自我按摩,按
压风池、迎香、合谷等,疏通肺气。温湿度适宜, 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9
内伤发热
.
10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 虚、脏腑功能失调为病机,以发热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加衣被,以助发汗。冬春风寒当令,可预防性用 药。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定期消毒,流行季节防止交叉感染。防寒保暖, 随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防止复感。
5
感冒的辩证施护2
二、风热感冒 证候:身热、汗出、微恶风,头痛,咳嗽痰黄,咽
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 薄白或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3、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久病失于 调理,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发热。
4、血虚失养 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能生血, 或因失血,以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发热。
5、阴精亏虚 素体阴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 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致阴精亏损,水不制阳 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
12
内伤发热的证型
14
内伤发热的辩证施护2
二、瘀血发热 证候 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口燥咽干而不欲饮,躯干和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 块,面色晦暗,甚或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点, 脉涩。
治则方药 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加减。 调护方法 煎药后稍温服。多饮果汁、开水,忌
食坚硬、辛辣食品。注意体温变化,适当活动, 不宜过多卧床。因跌扑损伤引起的瘀血发热,要 配合治疗原发病。
治则方药: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加减。 调护方法:汤药宜轻煎,香气大出即停煎。多饮
水,饮食清淡、凉润,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 辣、油腻。感冒流行期间,用贯众、板蓝根水煎 服或贯众代茶饮。观察病人寒热和汗出情况,高 热应卧床休息,汗后及时擦汗、更衣。流行季节 防止交叉感染。
6
感冒的辩证施护3
三、暑湿感冒 证候:身热,微恶寒,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