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浙江民营经济[1]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阶段。

以家庭作坊和中小企业起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企业和产品。

一、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显著特色
(一)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978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到2008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为全省创造

其中杭州的私人控股企业占全省的22.5%,宁波占19.9%,温州占12.6%,三个地区合计占全省一半以上。

二、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市场准入问题。

从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浙江民营经济仍然主要集中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

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国有资本依然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政企不分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仍存在排斥和限制竞争等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

由于部门、行业、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间资本在这些行业很难进入,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交通、通信、能源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长期稳定收益的领域,这些领域基本由国有资本所控制,形成垄断行业。

尽管中央先后在2005年和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国务院关于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三十六条”),政府部门对开放的行业准入规范化管理水平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多数行业缺少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资源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制约逐渐成为影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

随着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落实,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土地使用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二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长期以来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从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

除少数大企业集团外,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融资渠道不多,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经济的开放度很低。

目前国家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难,在基层落实难。

三是用工成本上升。

民营经济吸纳了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些劳动
5.管理机制问题。

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问题,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

其次是管理制度问题,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

第三是企业家素质问题,浙江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家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民营企业家素质不高,眼光不够长远,不能充分认识到信誉与企业命运的关系,企业员工也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不重视处理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不重视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育等,使有才能的员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

三、促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放宽市场准入。

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清理现行的与市场经济规则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民营经济投资法律环境,建立公开统一的市场准入法规、符合市场规则的投资服务体系,以及公正的、有效保护合法财产的法制环境。

加快制定和实施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三十六条”和“新三十六条”的配套政策,放开投资领域准入限制。

除了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行业实行专营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取消行政垄断,让民营资本进入,由企业自主判断投资风险、项目收益。

应该明确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行业目录,防止其他行业以涉及国家利益为借口阻止民间资本进入。

对城市建设、电力生产等成本高、规模生产效益高的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相应改革,采取不同的规制措施,放开经营权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

对于目前仍然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传统垄断性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适当方法允许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对
,

业群体共同出资设立以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构,为区域内、行业内、群体内的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

加快民营银行的建设,在改善和加强金融监管条件下发展民营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新兴企业的融资问题。

要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改制,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制定并执行股票市场统一的上市标准,消除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加大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

(四)引导民间投资。

要改变经济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代之以投资和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以消费拉动促进实体经济的投资。

要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改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为民间投资提供信息、可行性研究、社会公共协调等配套服务,
并从技术、管理和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

要加强研发投入,促进成果应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在积极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要尽快出台有利于新兴产业市场化运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价格补贴机制,全面落实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新兴产业的市场化步伐,使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不但有良好的发展愿景,更有实在的投资回报。

(五)推进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推进浙江民营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推进税费改革,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激励。

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