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孔灌注桩

冲孔灌注桩

南安武夷花园工程冲(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月日一、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南安市美林街道2、建设单位:南安武夷泛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3、总承包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6、监理单位:福建安华发展有限公司该工程16#楼、17#楼、18#楼设计冲孔灌注桩基础。

二、编制依据1、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南安武夷花园(2018P18号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190118)(详细勘察)。

2、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南安武夷花园16#楼、17#楼、18#楼施工图纸。

3、工程涉及的主要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图集、地方标准、法规图集。

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表1.4-14、福建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管理规定。

三、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工程地质结构:根据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安武夷花园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场地地质情况自上而下划分为:(1)、杂填土(Qml):浅灰、灰黄、灰黑等杂色,稍密,稍湿,含碎石、碎砖、块石等硬杂质约为30~45%,另含砂土及粘性土等,局部以素填土为主。

(1-1)、耕土(Qml):灰黄、灰黑等杂色,可塑,稍湿~湿,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系、木屑等杂质及少量中细砂。

(2)、粉质黏土(Q4al):灰黄、灰绿等色,可塑~硬塑,饱和,冲积成因。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中等干强度,含高岭土、氧化铁及少量粉细砂、中粗砂等。

(3)、残积黏性土(Qel):褐黄、灰黄等色,饱和,可塑~硬塑,为凝灰岩风化而成,原岩结构已不可辨,手捻呈粉土~砂土状,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浸水易软化,崩解。

(4)、全风化凝灰岩(β6):灰黄、褐黄、浅灰等色,饱和,主要为凝灰岩风化而成。

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芯风化呈粉土~砂土状,含有氧化铁、高岭土等,手挤压即散开,遇水易软化、崩解。

该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5)、砂土状强风化凝灰岩(β6):灰黄、灰白、褐黄等色,饱和,主要为凝灰岩风化而成。

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长石已完全风化成高岭土,岩芯风化呈散体状,手捻压即散开,一般从上往下风化程度减弱,强度渐高,浸水易软化、崩解。

该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层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6)、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β6):褐黄、灰黄等色,饱和,该层标准贯入试验一般均反弹,为凝灰岩风化而成。

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裂隙发育,岩芯风化呈片块状、碎裂状,手用力不易掰开,锤击声哑,遇水易软化。

该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局部为极软岩或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7)、中等风化凝灰岩(β6):浅灰、蓝灰色,致密,较硬岩~坚硬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较破碎,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

岩芯采取率在75%~95%间,岩石质量指标RQD(%)=25~7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Ⅱ级。

四、桩基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的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径Φ1000,总桩数186根,桩身砼强度为C45,混凝土充盈系数大于 1.1,超灌高度大于80cm,钢筋φ8、10、16、18为Ⅲ级钢,3L/4桩长范围内螺旋箍筋为φ10@100,其余范围螺旋箍筋为φ8@250,加劲筋为φ16@2000,纵向主筋16φ18,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7200KN,桩端持力层中风化凝灰岩;设计采用后注浆工艺技术,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Φ25钢管。

五、施工组织方案(一)测量放线1、与业主、监理单位进行轴线和水准控制点的移交,并依据移交点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复测,建立平面控制网,同时办理验收手续。

标高引测:将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引测到施工现场,作为标定高程的依,其位置应设在不受打桩和车辆行走影响的地方。

基准点应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2、桩位放样: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放样,先用全站仪把控制点引测至场内,直接放桩位中心点,放样后在每个桩位中心钉上长铁钉,并绑上红带子使标志明显。

计量、测量、检验或试验设备计划表表(二)各种资源准备1、机具需用量及进场计划按“施工机械设备计划”一览表提供的设备组织进场,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组装和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12、劳动力需用量及进场计划考虑16小时间断施工,按“劳动力计划表”组织人员进场并按规定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检查教育。

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施工前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劳动力计划表表23、材料准备根据桩基设计图纸测算出建筑材料的需用量并组织采购和进场。

(二)施工方法1、桩孔定位:埋设钢护筒:钢护筒壁厚采用δ=12mm的钢板,内径1.5m,钢护筒长度1.5-2.5m,在护筒顶部开设1个溢浆口,高出地面30cm。

在桩位处开挖2m左右的孔,深度以能完全埋设钢护筒为宜,然后安装钢护筒定位,在钢护筒四周回填粘土并压实。

成孔:成孔采用卷扬机带十字冲锤冲击成孔。

冲孔采用泥浆护壁,根据本工程桩基础的工程地质情况分析,由于砂卵石层透水性好,应作好片石、粘土固孔和保证孔内泥浆高于河流水位或地下水位1.0~1.5m。

冲孔过程中作冲孔记录,并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土层,与地质剖面图相应。

成孔质量检测:成孔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冲孔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图纸桩的直径;冲孔倾斜度不大于1%;清孔后沉渣厚度应小于5cm,冲孔深度不得低于设计图纸及勘察报告。

安装钢筋笼:桩的钢筋骨架分节制作,每节长度9m和12m,租用吊车分节焊接放入孔内,焊接在井口完成。

钢筋骨架的长度和接头,必须检查,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确认。

钢筋骨架顶面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固定,防止砼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灌注水下砼:钢筋笼安装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即下导管灌注水下砼,导管采用φ250钢导管,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保证接头良好。

灌注砼前,应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再次清孔。

灌桩注砼采用1.2m3的浇注漏斗,配备1.5m3的集料斗储备首批砼。

砼坍落度在18~22cm,并掺加外加剂起缓凝作用。

开始灌注前,导管底至孔底间留25~40cm的空间。

首批砼开灌后,导管下埋深可达2m。

正常灌注过程中,要经常测量砼顶面标高保持导管埋深在2~6m范围。

灌注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做好水下砼施工记录。

当灌注砼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8m,拔出导管。

2、工艺流程(1)首先复测每根桩位,误差控制在设计允许的±20mm之内。

灌注桩成孔施工允许偏差(2)冲击机就位开孔前,检查冲击机机座的平整度(用水平尺检测)及冲锤轴线的垂直度(用垂球或经纬仪检测)以及冲锤是否对准桩位,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在冲击的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垂直度超出范围应立即进行调整。

(3)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当表层为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时,可加黏性土块(黄泥)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

(4)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岩层中成孔时,要按下表操作要点进行施工:(5)进入基岩后,应采用大冲程、低频率冲击,当发现成孔偏移时,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500mm处,然后重新冲孔。

(6)当遇到孤石时,采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遇基岩面高低不平时,加硬片石回填反复冲打,直正常钻进。

(7)为保证桩端进入基岩后满足设计的嵌岩深度,结合地勘报告,对每栋楼每根桩的深度及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统计表格,作为实际成孔深度控制的参考资料。

并可以提前做好遇到不同岩层时成孔的施工保障措施。

(8)清孔按下列规定进行:清孔方法用换浆法清孔:在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将钻头稍提离孔底,用泥泵继续循环冲洗液,换浆清理沉碴。

开始保持原泥浆的比重进行循环,随着残存的沉碴不断的被返去,然后逐步降低泥浆比重,直到孔底沉碴达以要求为止。

为了保持孔壁的稳定,上述工作应迅速进行。

一次清孔结束后,吊放钢筋笼后,然后立即下灌浆导管,再进行二次清孔,检测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迅速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泥浆循环系统示意图(9)钢筋笼的制作和吊装1)对预制的钢筋笼应逐节检查。

重点是主筋、加劲箍筋、螺旋箍筋的间距、加密区长度、主筋搭接、纵横筋交叉点的焊接质量及笼顶预留的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钢筋笼保护层的设置,钢筋笼上保护层,可采用混凝土,沿钢筋笼周围均布4个,纵向间距3m,混凝土环穿在加强箍筋上。

保护层的设置即可避免笼体碰到护壁,也可保证砼保护层均匀以及钢筋笼在桩体内的位置正确。

3)钢筋笼应具有足够承受吊装的强度和刚度。

为此在吊点处及上下1m处增加直径16mm加强补强环筋。

4)钢筋笼的吊装应采用双点起吊,保持笼轴线重合。

入孔时需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避免碰撞孔壁。

一旦受阻立即查明原因,禁止左右晃动及旋转、高起猛落、碰撞孔壁和强行冲击下放等。

钢筋笼顶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沉放钢筋笼的长度与孔深相吻合。

5)在孔口连接上下两段钢筋笼时,须将钢筋笼吊直,并将上下两段钢筋笼之间的主筋位置找正整合,上下两段钢筋笼必须保持垂直,然后进行焊接。

搭接长度采用单面搭接焊10d。

6)注浆钢管固定在钢筋笼分布的主筋上,采用可靠的绑扎或焊接,使预埋钢管的位置准确、牢固。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10)水下混凝土的浇筑1)采用直径250的钢管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导管,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接头加橡胶垫连接。

导管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水密性、水压力试验、接头抗拉和隔水栓通过试验,确保无漏水、渗水现象,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2)待导管下完后,利用导管选用合适的清孔方法进行二次清孔,在混凝土浇筑前须再用测绳(测锤)量测孔深、孔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等于冲孔的深度与孔的深度差值。

本工程为端承桩,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

直至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允许浇灌混凝土。

3)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间应控制在1-3小时之内,不宜超过4小时。

时间过长,导致孔底沉渣过多,应重新清孔。

混凝土浇灌时应检查隔水栓是否放置。

首灌混凝土量应根据计算,保证首灌埋管深度大于0.8-1.0m。

首灌混凝土量(V)应根据孔径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计算:V=K(h1*3.14*d2/4+H c A) H c = HD+HB h1=H w * r w/r c式中:HD……为导管底至孔底的高度,取0.3-0.5m;HB……为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取0.8-1.5m;A……为灌注桩的横断面面积;r c……为混凝土的比重,一般取24KN/m3;r w……为泥浆的比重,一般取12KN/m3;H w……为预计首灌混凝土面至桩孔泥浆液面的高度;d……为导管直径;K……为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