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
前段时间完成了一份作业,题目是乡村中的法律-电影《马背上的法庭》观后感,因为这是一篇法理学作业,所以我更多是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这部电影的,但这并非我本意,其中还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希望表达出来,这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让我十分有感触的电影,且不说电影所获得的荣誉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正式竞赛片。
单就从电影本身出发,其深入中国的乡土题材,以及从小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大变革的视角都是我十分欣赏与喜爱的。
下面我来说说这部电影。
一、法律现代化任重道远
电影第一幕第一句台词这次你提前离岗退养,是法官职业化的要求,相信你能理解,希望你站好最后一班岗。
由此告诉观众这注定是一部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片子。
几句刻板生硬的话却交代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代背景-法律现代化-政府为推进法治现代化,满足法律职业化的要求,通过政治命令,至上而下强制推行。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权利被搁置一边,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杨阿姨被迫下岗,没有选择、没有争辩、没有反抗,唯有默默的忍耐与接受。
站好最后一班岗影片正好从这里开始。
镜头逐渐远去,在这个西南边陲的小镇上,人民法院的吉普车驶向村庄渐行渐远。
山路蜿蜒崎岖、九转回肠,汽车上下颠簸缓慢前行。
第一次走这条送法上山之路的阿洛也晕车了,看似普通的一次路途,开始就充满了艰辛。
我们从深层次理解,这条送法上山之路就是中国法律现代化之路,作为现代法律典型代表的法学专业大学生的阿洛晕车不适,则说明现代法律在此水土不服,往下这注定是一条难走的路。
二、法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