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总结复习过程

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总结复习过程

1、整体把握,合理组织本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就更加的强烈和持久。

比如,《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

”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

“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语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这种整合,体现这种整合,充分发挥教材整合后的整体功效,在教学相应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读中入境,读中生情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李云龙老师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一文中强调道:“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本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个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

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就感悟来说,对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感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求孩子在朗读中有所体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感悟多少是多少,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低,感悟的程度也就有深浅。

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也要认同感悟的差异的存在。

还要做到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重视积累和实践。

课文第一课课后提出了背诵的要求,第三课则提出积累句子的具体要求。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的机会。

2、学科兼容,课内外结合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结合。

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在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春的脚印,去探索,去想象,去发现。

和春天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非常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阅读。

本册书后面有六篇选读课文,其中第一篇《春的消息》可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引导学生阅读。

但拓展中我们要把握好延伸的度,还是要坚持以教材提供的文本为主,避免出现课文还没读通就忙着往课外拓展进行阅读的现象。

4、识字教学要突出重点。

进入二下年级,识字依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但识字教学和一年级要有所区别。

进入二下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三册的学习,识字量按教材要求就达到1400字,加上孩子有一定的课外阅读习惯,大部分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了2000字左右。

学生对生字的偏旁结构、笔顺笔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因此本单元四篇课文后虽然识字任务不轻,最少的第二课要认识7个字,最多的是第4课要认识14个生字,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有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学生这一学习资源,在交流合作中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突出识字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

识字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或集中在复习巩固中识字,或分散在课文中识字。

我们大家都知道,新课程的识字量是很大的。

那么在学完了前面三册教材后,学生对字的偏旁结构、笔顺笔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在识字中教学中就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提高识字效率。

如第一课《找春天》的几个生字:脱、冻、溪、棉、探、摇、野、躲、解。

其中的脱、冻、溪、棉、探、摇、躲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那么我们只要挑一个范写,其他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而野和解是左右相等的字,那么在之前也有必要进行提醒。

5、寻找规律,落实写字教学。

落实写字教学,从纵向来看,就是要落实每个字。

新课程在多认少写的原则下,每节课要写的字不多,对这些字我们必须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认真书写,从字的结构、书写规则等都要落到实处,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汉字的形体美和结构美。

从横向看,我们在落实每个字的教学中,必须把写字教学落实到每个孩子。

在写字过程中,我们发现两极分化还是有的,好的小朋友字已经写得相当漂亮了,可是有些同学真的还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如书写的姿势、握笔的姿势、坐的姿势都不是很乐观。

老师要舍得花精力和时间关注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本单元要写的39个字分布在四篇课文后面,归类安排,如第一课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前面6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后面三个是左右同宽的字,另外几课要书写的生字都是按一定规律编排的,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书写规律。

另外,本单元第三课后面9个生字有6个生字以3个词语形式要求书写,这是孩子学习生字书写以来第一次要求写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词语的书写形式,避免学生写成AABB形式。

教学目标1,认识61个字,会写4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丽。

3,背过《找春天》,默写过《古诗两首》4,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结合插图编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

5,知道摘抄,积累描写春天的句子,收集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6,通过课后“我会读”,理解“地”的用法。

7,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8,借助“语文园地”进一步学习比喻句。

9,借助“语文园地”继续积累识字方法,培养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运用的习惯。

教学提示1,《找春天》的教学重点在“找”。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难点在于突出“找”,体会“找”。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她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所以需要我们自主地,仔细的找。

抓住“探”“早开”“一朵两朵”“点点”这几个词语,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出去找春天。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给他们一个提纲,让他们有一个简单的思路,理解着背。

不但背下语言,而且背下画面,背下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自发的,主动的积累语言。

3,生字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大都是“左窄右宽”,重点指导“探”“躲”,提醒“探”的占格,和“身”字旁的写法。

4,《古诗两首》重点,难点都在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入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特别是《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

与课后题相结合。

5,《宿新市徐公店》一诗饶有情趣,抓住为什么是黄蝶来调动学生思维。

由此他们还想到了变色龙,枯叶蝶。

活跃了气氛,拓展了知识。

6,指导写字时注意区分“未”,“末”;“浇”“烧”。

注意强调“追”的第一笔是撇,而不是点。

7,《笋芽儿》重点在于对芽儿成长的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我长大了”这一句,由此导入,笋芽儿是怎么样长大的?此为线索。

8,在体会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体会春雨姑娘的温柔,笋芽儿的稚嫩,雷公公的粗暴,在这里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体验,爸爸妈妈是怎么样叫你起床的,你是怎么样赖床的,抓住“揉眼睛”“伸懒腰”“撒娇”。

抓住“低声”“粗重”来理解人物性格。

9,本文的景色描写特别美丽,结合课后“读读抄抄”指导学生做摘抄。

让孩子们指导把喜欢的句子,美丽的句子抄下来,反复诵读,在无意识中积累语言,以后再慢慢培养他们有意识的做摘抄。

10,生字重点强调“冈”的读音,“滋润”的写法。

11,《小鹿的玫瑰花》在对课文的诵读中体会小鹿对玫瑰花的喜爱和用心。

以是不是“白种”为话题,让孩子们展开广泛的交流,各抒己见。

12,创设情境,假想黄莺飞了很久很久,飞过寒冷的冬天,飞过荒芜的原野,忽然看到一篇火红火红的玫瑰花,她是什么样的心情,她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微风飘过,将幽香的香气带去森林,森林的精灵们闻到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会什么说?由此让孩子自已总结出生活的小哲理。

分角色朗读,帮助体验心情,深入理解课文。

13,生字知道区分“烧”“浇”“躲”“躺”,重点指导左中右结构。

14,《语文园地》“我的发现”,引导孩子说说比喻句,让他们对这种修辞有个形象的认识,尽量可以有意识的运用。

“日积月累”,继续总结识字规律,加偏旁学新字。

“读读背背”和“展示台”结合起来,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收集和积累和春天有关的诗句。

“我会说”继续提高学生的修辞能力,尽量让孩子们填刚接触的,比较有文采的词语,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宽带网”既可以拓展知识,也可以引导正确健康的利用电脑,收集各个城市的市花,市树,开个班会,做个交流。

第二单元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

本单元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传统课文之外,其余都课文内容较为新颖。

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主要讲了助人为乐的一些故事,这些正好是3月份讲,恰逢文明月、学雷锋之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符合学校的大方向,容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本单元算选课文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泉水》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在品味诗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

《我不是最弱小的》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一个小故事,但重在让学生学习朗读问句、叹句的技巧,从而感受本文的主旨。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应注意如何实现“长课文短教” 是本课的重点。

另外,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

《泉水》主要表现泉水的热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于记述身边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时时处处关心别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侧重于讲要关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