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国与美国地处世界的两大洲,虽隔海相望,但走的不是相同的道路。
中美之间的政治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国体与政体的比较中国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由于内战原因未能统一,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回归后也适应“一国两制”,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政体又有相对独立性. 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美国,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历史充其量不到三百年,其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于1789年宣誓就职,作为英国的殖民军官和奴隶主,成了美国的总统,建立的还只是奴隶制国家,这一奴隶制国家在疯狂屠杀印第安人后差不多将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减少到濒危动物并关到保护区去了,或许这就是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感恩吧。
美国从奴隶制国家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原宗主“日不落”帝国——英国,但少走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封建社会,却在继承了英国的强盗本性,通过贩卖黑奴、参与鸦片战争、发动侵略战争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直到帝国主义道路上了。
也许因为美国短暂血腥的建设道路,其国体、政体有着与别国明显区别的特征。
从阶级观点分析美国的国体,美国是在经历一个短暂的奴隶社会由华盛顿之类的奴隶主进行统治后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这样的国体,曾经有一位电影大师卓别林用无声电影展示了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本质,即使是现在还有类似于“占领华尔街”行动表达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的本质、侵略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等国家的帝国主义的国体的实质。
美国的政体是实行代议、宪政与联邦制的共和政体,而非一个雅典意义上的纯粹民主政体。
美国的建国者们当然知道被治者的同意是政府的基础,但是反对把这种同意理解成一切都由多数人说了算。
忘记美国政体的共和性质,是对美国政体的最大误解。
(2)政党制度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
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这些民主党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存在,它们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它们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做出的历史选择。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美国: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长期轮流执政。
美国是一个标榜宪法至上的国家,两党民主被吹嘘为美国民主的精髓与光荣。
然而有趣的是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政党的地位,美国早期领导人对政党都不抱好感,厌恶政党政治,认为政党代表小集团利益,认定政党就是阴谋、腐败、分裂、党争的同义词。
但是,在实际政治发展过程中,两党制却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美国一项极为重要的、不成文的宪政制度。
美国的两党共和党和民主党,谁成为执政党取决于谁的总统候选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至于在议会中是否成为多数并不重要。
两党制的两个党互相制约、监督,形成了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机制,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具有进步意义。
但两党制并不是完善的制度。
两党轮流坐庄,交替上台,特别是当资产阶级统治出现危机、人民严重不满时,两党之间的争吵就会加剧。
当危机加重,或执政党严重失误时,通过换马,让台下的党上台执政,来转移视线,缓和矛盾,会使普通选民觉得不是这个制度不好,而是某个政党不好,现在已经选出一个好的党,于是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布莱斯直言不讳地说: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所能设计出来用以压制不同政见的少数派的最好工具。
”(3)国家结构形式中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全国人大批准省级地方的建置,国务院批准省级地方的区划并批准省以下地方的建置和区划,全国人大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既要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也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服从国务院。
美国:三权完全分立。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按三权分立原则组成政府机构,宪法的前三条分别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国家机关的权力: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美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规定和设立的低级法院”。
中美政治制度差异研究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对政治制度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对具体的政治体制实施了深刻的变革创新。
这其中,政治制度创新或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破除旧体制的革命,而且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匹配的新体制的政治文明创新工程。
当前,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问题,文明的政治是制度化的政治,是摆脱个人的、少数人的主观随意性的政治,是把道德、法律等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的政治。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依次提出,使法律、道德依次走向制度化的道路。
法律制度化、道德制度化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要想实现政治现代化,首要的是对政治制度的理解要摆脱静态模式的逻辑思维,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政治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本文以中美政治制度的差异比较为研究对象。
中美政治制度具有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特征。
对中美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从全球视野分析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以期发现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彰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启发人们的思考,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是本文的主旨。
一、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大发展阶段。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和国家,但存在政治制度的最初萌芽的因素。
当人类跨进有阶级、有国家、有政府、有法律的奴隶社会后,规范意义上的政治制度便随之产生。
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
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政治制度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未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随着阶级、国家和法律的消亡,一切社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规章等都将失去政治性质,各种形态的政治制度也就不再存在了。
这是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
政治制度也不例外。
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法定制度和法外制度。
法定制度又称为“法内制度”,主要指规范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准则的法律。
一般限于政治方面的立法。
如宪法、政党法等等。
法外制度是指由于传统、惯例的作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准则。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一)中国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形式,是中国的政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选举制度的原则和主要内容一方面在宪法中得到确定,另一方面,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组织法和选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也根据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对我国选举的具体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它们同宪法一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法律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