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重点

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重点

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2012-10-24摘要:进一步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 基本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是《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

毫无疑问,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的进程,为此,本文集萃了业界对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议,以飨读者。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存款保险制度一、我国将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一存款保险制度是“十二五”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规划》内容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是我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 而《规划》中也辟有专栏介绍“存款保险制度”。

根据《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组织模式。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意味着当金融机构濒临倒闭或倒闭时, 存款保险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及时向存款人赔付并适时处置问题机构, 因此将成为我国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建立金融安全网制度的重要手段。

《规划》存款保险制度是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处置的一项制度安排, 主要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费购买存款保险, 当金融机构濒临倒闭或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及时向存款人赔付并适时处置问题机构,发挥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

与政府直接救助金融机构相比较,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在于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 市场、股东和存款人合理分摊因金融机构倒闭而产生的财务损失。

自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制度以来,迄今已有逾百个国家建立了这一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政府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一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建设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从国内看,由于没有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导致在处置金融机构破产、重组等问题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法律可循, 存款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从金融安全网建设的角度看,金融安全网有三大支柱,第一是审慎监管者, 第二是最后贷款人, 第三是以存款保险为主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从金融改革的角度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资本才能够进入,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才能够退出。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魏建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存款保险制度是对金融机构破产保护措施的呼应《经济导报》记者杜海宁佳彦值得关注的是, 《规划》首次明确提出金融机构的“破产”问题,并已上升至立法层面。

规划称,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 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程序,加强行政退出与司法破产之间的有效衔接。

与此相呼应, “十二五”期间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立法等破产保护措施将进一步推进。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之前, 政府和监管当局有几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其中一件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另一件是银行破产保护制度的建立, 两者是相互配套的。

(三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所需要的配套制度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宣昌能过早地放开利率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特别是在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措施还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就放开。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存款保险制度亟需建立, 保费高低可以商量, 逐步推进, 但无论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大小都应该参与。

在当前银行的盈利水平处于下降通道时,存款保险的费率可以不用定得很高。

G20(20国集团当中只有个别国家没有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中国可以借鉴国外较好的做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如果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政府始终以自身信用为金融机构经营提供隐性担保, 利率市场化等金融领域的改革的推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四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机已成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要继续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 完善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要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和金融稳定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凌涛从我们调研角度看, 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这也是参与这项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基本达成的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央行内部已经拟定了一个很完整的关于如何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报告,具体的保险规模和银行机构需要上缴的保险费率也已经明确, 其中规定, 大银行的费率会低一些, 小银行的费率会高一些。

总体来说,我国存款保险的规模会比较大且向美国看齐,但其合理性仍有待商榷。

上海国际集团金融管理总部胡越我国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探索始于 1993年。

1993年 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质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

2004年以来,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工作也明显加快,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存款保险方案的论证设计和相关法规起草工作。

2005年 4月,人民银行对中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抽样调查, 为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提供了依据; 同时, 征求并吸纳了主要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意见。

截至目前, IADI 将我国归类于“有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道德风险问题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弊端是可能存在道德风险。

中小机构可能不太注意控制风险, 经营可能不太审慎, 风险偏好就往高调。

而在储户看来, 各家银行都一样了, 如果存款保险处理不好, 储户就有可能出于利率和服务的考虑, 选择风险高的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范建军一是单一费率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单一费率的最大优点是成本低廉,简单易行。

但是, 它也有致命的缺陷:无论是风险偏好型银行还是风险厌恶型银行都必须按同样的费率向存款保险公司交纳保费。

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支付危机的银行往往是那些过度追求风险、经营不善的银行。

因此, 单一费率制实际上隐含了一种“鞭打快牛”的激励:向那些经营良好、作风谨慎的银行征税,用以化解那些追求高风险、管理不善的银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最终结果可能是所有银行都倾向于冒险。

二是因存款保险额上限过高而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如果保险额上限定得过高,那么无论是小额存款人还是大额存款人在选择开户银行时都不会特别关注银行的风险偏好, 从而导致出现银行的资产收益和融资成本无关的现象。

这样,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各银行企业必然会为实现高收益铤而走险。

相反, 如果保险额上限被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那么,大额存款人就会关注银行经营的风险偏好,并采用“用脚投票”或向银行要求更高利息等方式来促使各银行在负债业务方面展开竞争 (增加高风险银行的融资成本 , 减少对它们追求高风险的激励。

天津社科院教授陈柳钦如果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不好,客观上也可能引发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可能会使公众放松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警惕,降低监督程度。

因此, 就可能发生经营者拿银行资产去“赌博” 的情况——赌赢则银行大幅获利; 赌输则靠存款保险机构兜底。

(二逆向选择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范建军如果存款保险机构实行自愿投保的政策,那么存款保险机构会遇到所谓“逆向选择” 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风险偏好型的银行更愿意参加保险,而经营稳健的银行则不愿参加保险。

虽然存款保险公司事先预料到上述情况的发生,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 它们并不能事先获得各银行风险偏好的真实信息, 因此, 只能通过提高费率的办法来维持其自身的长期存续。

但这样一来,原本愿意参保且风险偏好不高的银行就会选择退出。

因此,最终的均衡结果可能是,保险费率被大幅抬高,而愿意参保的银行只剩下那些高风险偏好的银行。

银行企业和存款保险机构之间的上述“逆向选择” 行为将使大量存款客户被排除在存款保险制度之外。

因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各国在制度设计上,一般都采用强制性的投保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吴庆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下, 存款人并不在意银行是否安全。

存款保险不分良莠地把银行从被挤兑的可能性中解脱出来。

如果监管机构不按照审慎规则把这些失去清偿力的银行驱逐出去,这些“僵尸银行”就会获得“激励”去承担更大的风险。

除了激励“僵尸银行”的道德风险之外,在没有审慎性监管的前提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坏处还有两个:第一,鼓励“僵尸银行”成为“吸血鬼”,不计成本地从健康银行掠夺资金和客户, 让更多银行成为“僵尸” 。

第二, 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系统性地倾向于高风险项目,降低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存款保险基金的目标规模和征收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范建军存款保险基金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如果规模过大,必然加重银行的负担(相当于增加银行业的税负, 而且这种负担还会通过利率媒介转嫁给存款人和实体经济,不仅不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很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伤害。

当然, 保险基金规模也不能过小, 否则对中小存款人所做的保险承诺就会成为不可置信的承诺。

在确定保险基金的目标规模时应充分考虑本国银行业的总体风险偏好和风险状况(如平均不良率的大小,选择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保险基金目标规模。

三、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议在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中, 我国应借鉴有限赔付、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机制等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做法, 应考虑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职能, 包括适度的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职能。

(一设立政策性的存款保险机构根据《规划》,我国将设立非公司类专门机构,管理存款保险基金。

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投保金融机构缴纳的存款保险费,以及从投保金融机构清算财产中的受偿所得。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存款保险制度有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也是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出资方式上, 存款保险机构应当是一家政府全资的公司, 不具备商业性质, 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应该按照公司化的治理结构运作。

商业银行不应拥有存款保险公司的股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伟建议由政府出面成立“中国存款保险公司”,以财政拨款注入资本金, 公司成立的首要宗旨是保障金融机构存款人权益。

存款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和管理,公司对国务院负责。

公司不以赢利为目的,可进行资产保值增值性经营。

由于我国已建立审慎监管体系, 监管范围覆盖了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 存款保险公司的职能宜“重保险”“轻监管”,避免监管重叠。

(二采用强制投保的方式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继晔所有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必须参加存款保险。

由于有国家背景作支撑, 不用担心会发生破产问题, 四大行不太愿意参加存款保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