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顺儿媳事迹材料(20210218111322)

孝顺儿媳事迹材料(20210218111322)

孝顺儿媳事迹材料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本文是有关孝顺儿媳的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学习。

孝顺媳妇事迹材料
杨飘沙,女,53 岁,群众。

系泓芝驿镇北店村第一居民组。

家庭基本情况:全家共十口人,其中公婆均七十岁以上,夫妻及儿孙。

该同志在农村多年思想进步,遵纪守法,以德立身,以孝治家,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民风,被群众公认为北店孝顺好媳妇。

其模范事迹如下。

一、照顾婆婆视如娘。

该婆因病致残已十多年,由于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

该同志多年来视切照顾,经常檫身洗脚,洗衣端饭,梳头剪甲,求医医治,以温暖之心待婆。

孝敬老人,积极赡养。

由于婆媳关系融洽,婆婆身心欢畅,如今见人总是笑口颜开,逢人便不时夸赞自己儿媳,“多孝顺的好媳妇” 。

二、夫妻和睦,共理家业。

由于其夫多年来一直担任村干部,经常忙于公事,对家中私事和地里农活力不从心,可是该同志不但能够积极担任支持其夫的工作,其家务之事一人承担,从不叫苦怕累。

特别是农田活经常烈日当头,起早贪黑,土里去泥里来把男人干的活女人干。

不愧为是农业能手,其次在教育子女上能够严格要求教育有方。

使孩子均学业成就,迈入社会,无论在思想上,行为上都能积极上进,
吃苦耐劳。

不愧为培养子女的好母亲。

三、和睦邻里,互帮共进。

作为一名好媳妇,孝行天下如何尊老爱老敬老护老,
和邻里相处友善,互帮共进。

该同志一贯作风是硬肯多吃亏从不沾小便宜,特别是四邻街坊只要家中有事积极上门帮忙, 对困难户、老年人更是体贴如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时常得到群众的赞许,不愧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人。

总以上是该同志的简要情况,经民主评议,巷道联名推荐,公
开评选,我们认定该同志为孝顺媳妇理应当之无愧重德崇贤的孝顺媳

原军妮是盐湖区泓芝驿镇寨里村第十四居民组的青年妇女。

她出身于军人家庭,从小聪敏好学,懂得爱党爱国的真谛。


其他小朋友相处团结友爱,忍让谦和,决不争强好斗。

长大后是本村
嫁到本村的姑娘。

与原小朋结婚后,小俩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过着甜蜜的生
活,真是一对水上鸳鸯。

她能尊敬老人,孝敬公婆,和睦邻里,善待乡亲。


丈夫心里她是个好妻子; 在公婆心目中她是个贤惠孝顺儿媳在邻里心田里她是好青年媳妇。

她嫁到小朋家后,老祖母年事已高,经常卧床不起,她每天到祖母床前问寒问暖,端茶送饭。

给祖母端屎倒尿,从不怕苦嫌脏。

每天差不多都和婆婆把祖母从床上抱起来坐稳椅子,抬到院中晒太阳。

有时祖母想走门前,他用车子推上祖母到街巷热闹的地方,让祖母开心。

祖母去世以后,她对一对老共产党员的公婆更加尊敬孝顺,每天做公婆爱吃饭侍奉公婆,公公爱喝汤,她总是把汤熬好,双手端到公婆面前,她见公婆吃的香甜可口,自己心里也觉得甜滋滋的,她经常把公婆的衣服洗地干干净净,叠的整整齐齐放进公婆的衣柜。

她和公婆说话不叫爸妈不说话,她在公婆心目中是善良、贤惠、孝顺的儿媳妇。

她不但孝顺老人,而且能团结妯娌,哥嫂去西安打饼子做生意,她主动地把哥嫂的农活承担起来,每天都到哥家把看门的狗喂一次,她从不叫苦,不嫌麻烦。

她在家对自己的子女严格教育和要求,到巷道与邻里能和睦相处。

自己担任本村的信贷员,对村民存取款事宜总是认真细致、兢兢业业,对村民的存取款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对村民总是笑脸迎来,热情送去。

从以上的平凡事迹充分说明原军妮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能数年如一日侍奉老祖母,侍奉公婆的感人事迹,深受本村村民的夸赞,人人都说她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媳妇
百善孝为先尽显孝老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新干县神政桥乡青年干部孙斌云,把这首诗当做座右铭。

13 年来,她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把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当亲生母亲一样侍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领导同事、街坊四邻
的交口称赞。

XX年,21岁的孙斌云带着女孩般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

刚结婚时,她已经知道婆婆患有轻度精神病,但她却有着一颗纯朴善良的心“谁没有父母呢,婆婆不能自理,只是添一双碗筷而已。

”没过多久,孙斌云才发现了婆婆病情的严重性:婆婆大部分时间记忆失常,神情呆滞,思维糊涂,行为怪异。

常趁人不注意,将剪子、菜刀、绳子、碗筷之类的东西藏起来,把拖把解开,或用一些小东西插在家里电器开关里,造成电路短,或用水洗电视机等。

更糟糕的是,婆婆白天大部分时间不定时的睡觉,晚上总是在家里走来走去,摆弄家中的东西发出很大的响动,或开灯,开水龙头,甚至随意敲门,闯入房间。

由于丈夫只有兄弟俩人,哥嫂有实际困难无法照料老人,因而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孙斌云夫妇肩上。

看着婆婆病情如此严重,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孙斌云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都要陪婆婆说说话,期待能唤醒婆婆的记忆。

她还和丈夫一块四处求医问药,期待能够治好婆婆的病。

但结果却十分令人失望,不但没查出病因,而且吃了药后还产生副作用。

孙斌云只好暂时放弃治疗的想法,从此一心一意、无怨无悔地照顾好婆婆。

每天做好饭,她盛好第一碗饭端给婆婆; 平日里,经常买婆婆喜欢吃的零食;冬天天气好时,和丈夫一起牵着婆婆下楼晒晒太阳; 婆婆有时有些大小便失禁,常常把尿屎拉到身上,她和丈夫特意买老年人用尿不湿给老人用。

有时到外边办
事,她就把婆婆安置好在房里,还给她准备了一个小便桶。

结果,婆婆把尿洒得满屋都是,有时好好的被子都被她撕成好几段,棉絮这里一堆,那里一团,这让房间里充满不堪忍受的异味,一般人稍微一闻就会呕吐,但她却从来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整理、收拾房子,把撕碎的被子重新换条新的; 还为婆婆擦洗好,拿干净的衣服给婆婆换下。

为照顾患病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同样身体不好的父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俗话说:滴水穿顽石,爱心化甘霖。

孙斌云十三年如一日为婆婆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聊天,精心侍侯婆婆。

婆婆因患病时间长,不管明白还是糊涂时,都不太认人。

孙斌云清楚地记得,女儿两个月大时,躺在婴儿车内,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哭的很可怜。

婆婆从卫生间走出来,不但不抱,反而漠然地从女儿小小的身躯上跨过去。

看到此情此景,孙斌云默默流泪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无奈和委屈。

还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早晨,一家人准备到哥哥家吃团圆饭。

一大早家人吃好面条,只等婆婆吃好后出发。

可老人吃了近一小时,碗中还剩了一些面汤,端在手中,在客厅踱来踱去,总是不吃。

孙斌云就接过婆婆的碗,准备将剩面汤倒掉好洗碗。

没想到婆婆紧随在后,突然间抄起卫生间的拖把,劈头盖脸地向孙斌云打来,嘴里还嘟噜着:“让你浪费,让你浪费! ”哥哥赶紧上前抓住并说:“妈,您干什么! ”她的腰部已重重的挨了一棍,委屈之泪夺眶而出。

但她掩饰着,尽力平静地说:“没关系,妈误以为我浪费粮食呢。

”像这样
的情形,孙斌云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次,种种无奈、委屈都放在心里,从来不向别人抱怨。

特别是改行到乡镇工作后,她更是忙碌,有时在外忙完后,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为老人准备饭菜。

有人曾经问她为什么对婆婆这么好,她只是笑着说:“谁都会老。

孩子孝顺老人是应该的。


孙斌云不但把精力放在照料婆婆的身上,还十分爱丈夫、爱女儿,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她默默地承担起全部家务,用女性特有的坚强和韧性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爱心呵护家庭每一个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小家庭。

她的丈夫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女儿乖巧懂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成绩一直前茅,家里墙上挂满了省、市、县各级竞赛奖状和荣誉证书。

她在执教的12 年间勤奋工作,恪尽职守,爱生如子。

她所任教的学科每年成绩优异,辅导学生多次获省、市奖项,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体” ,她多次荣获“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 ,深得学校领导和同事认可。

XX 年到乡镇工作后,她更是一心扎根农村工作,各项本职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

除此之外她还十分注重大家族的和谐,呵护关爱着家族的其他成员,丈夫的哥哥因嫂子在外,一人独自在家、孤独寂寞。

她热情的让哥哥在自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一家人其乐融融。

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

孙斌云无微不至侍奉着病重的婆婆,用如水般平静地孝心践行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名言,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
边的每个人。

相关主题